一、患者基本情況:
李阿姨,今年70歲,有兩年病史,大概年前,左側肩部緊繃,並且無法控制地出現了聳動。後逐漸加重,面部、頭頸部乃至整個上半身不受控制的抽動,讓老兩口的生活壓力日趨沉重,影響到走路,生活等。
期間曾被當做“頸椎病”、多動症、腦癱等治療過。
找到我以後,最終確診為“肌張力障礙”。但是屬於比較罕見的原發性全身性肌張力障礙,這種病一般是出現在兒童中間,像李阿姨這樣的情況發病是比較罕見的。
二、治療方案:
經過科室內多次討論,最後決定,為李阿姨施行“機器人引導下顱內深部電刺激器植入術(DBS手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起搏器”。2020年4月,我們為她進行了第一次手術,植入一個腦起搏器,經過程控症狀得到一部分的改善。2021年2月,進行第二次手術,植入第二個腦起搏器。
三、治療結果
兩次手術之後,兩個腦起搏器同時工作,症狀已經消失。
四、“腦起搏器”手術(DBS手術)介紹
針對肌張力障礙、帕金森、特發性震顫等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DBS給他們帶來希望。
肌張力障礙四處求醫無果,植入2個腦起搏器除病痛,引發社會關注
一、患者基本情況:
李阿姨,今年70歲,有兩年病史,大概年前,左側肩部緊繃,並且無法控制地出現了聳動。後逐漸加重,面部、頭頸部乃至整個上半身不受控制的抽動,讓老兩口的生活壓力日趨沉重,影響到走路,生活等。
期間曾被當做“頸椎病”、多動症、腦癱等治療過。
找到我以後,最終確診為“肌張力障礙”。但是屬於比較罕見的原發性全身性肌張力障礙,這種病一般是出現在兒童中間,像李阿姨這樣的情況發病是比較罕見的。
二、治療方案:
經過科室內多次討論,最後決定,為李阿姨施行“機器人引導下顱內深部電刺激器植入術(DBS手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起搏器”。2020年4月,我們為她進行了第一次手術,植入一個腦起搏器,經過程控症狀得到一部分的改善。2021年2月,進行第二次手術,植入第二個腦起搏器。
三、治療結果
兩次手術之後,兩個腦起搏器同時工作,症狀已經消失。
四、“腦起搏器”手術(DBS手術)介紹
針對肌張力障礙、帕金森、特發性震顫等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DBS給他們帶來希望。
肌張力障礙四處求醫無果,植入2個腦起搏器除病痛,引發社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