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以儉德闢難。 《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2、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尚書·大禹謨》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傳·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墨子·辭過》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李商隱《詠史》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馬光寫《資治通鑑》- <訓儉示康>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11、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範純仁列傳》
大意:只有節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只有寬容可以使人養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柏廬《夫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
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
崇尚儉樸、反對奢華、艱苦奮鬥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列舉。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一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 你在家裡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餵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 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 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裡佈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 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嚥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 人正在受凍捱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裡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 只能透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豔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 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樸,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的馬匹也只是用穀糠、雜草來餵養。
3、蘇軾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裡,以備意外之需。
4、趙匡胤
趙匡胤教女儉樸 "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一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樸,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樸。
1、君子以儉德闢難。 《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2、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尚書·大禹謨》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傳·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墨子·辭過》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李商隱《詠史》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馬光寫《資治通鑑》- <訓儉示康>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11、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範純仁列傳》
大意:只有節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只有寬容可以使人養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柏廬《夫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
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
崇尚儉樸、反對奢華、艱苦奮鬥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列舉。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一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 你在家裡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餵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 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 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裡佈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 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嚥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 人正在受凍捱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裡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 只能透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豔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 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樸,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的馬匹也只是用穀糠、雜草來餵養。
3、蘇軾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裡,以備意外之需。
4、趙匡胤
趙匡胤教女儉樸 "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一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樸,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