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職業道德的概念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範和必備的品德的總和,是調節教師與他人、與社會等關係時所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在此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
二、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1、教師職業道德適用的針對性。表現為教師職業道德對教育善惡的體現和專門要求。
2、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的雙重性。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始終貫穿著教書與育人的雙重要求。在教師職業道德中育人被視為教書的根本。
3、教師職業道德內容的全面性。內容豐富,涉及教師職業勞動的各個方面。
4、教師職業道德功能的多樣性。教師職業道德的產生與發展是和社會與教師職業發展的需要相適應的,其功能具有多樣性。
5、教師職業道德行為的典範性。教師職業道德是對教師自身行為的規範要求,也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手段。
6、教師職業道德影響的廣泛性。教師的思想道德不僅影響在校學生,而且會透過學生和家長進而影響整個社會。
三、教師職業道德的功能
1、對教師工作的促進功能: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教育行為的調節主要是透過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兩種方式來實現的。教師職業道德能夠透過激發動力、評價優劣、調節行為來處理和調節各種利益關係,保證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教育任務的圓滿完成,這是教師職業道德最基本的社會作用。
2、對教育物件的教育功能:教師勞動物件是處於生長髮育期、具有很大可塑性的青少年學生,當教師按照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時會使道德要求具體化、人格化,從而使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
3、對社會文明的示範功能:教師與社會及家長打交道,當教師嚴格遵循教師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面貌出現在社會活動中時對社會文明起示範作用。
4、對教師修養的引導功能:教師在工作崗位上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道德水平,在教師自身修養過程中,教師職業道德具有引功能。
四、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定義: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指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按照一定的職業道德原則和規範,進行自我鍛鍊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質和所達到的道德境界。不僅是培養教師職業道德的首要環節,也是加強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迫切要求。
內容:包括職業道德意識修養和職業道德行為修養。具體來說主要包括:
1、樹立遠大的職業道德理想。
2、掌握正確的職業道德知識。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首要環節和最初階段。
3、陶冶真誠的職業道德情感。職業正義感(最基本、最高尚的道德情感),職業責任感,職業義務感,職業良心感,職業榮譽感,職業幸福感(是教師從事職業活動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根本目的)。
4、磨練堅強的職業道德意志。職業道德意志是衡量教師職業道德素質高低的重要標誌。是產生職業道德信念和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前提條件,是職業道德知識和情感轉化為職業道德信念和行為的中介環節。
5、確立堅定的職業道德信念。是正確的職業道德知識、真誠的職業道德情感和堅毅的職業道德意志的“合金”,是形成職業道德行為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支柱。
6、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職業道德行為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最終目的,其最大的特點是自覺性和習慣性。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最重要環節就是要把職業道德原則和規範貫徹落實到職業道德行為之中,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統一。
教師職業實踐是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方法有:
一、 堅持知行統一。
二、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三、 努力做到“慎獨”。慎獨出自《禮記·中庸》,指在沒有外界監督、獨自一人的情況下也能自覺遵守道德規則,不做任何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不道德的事情。
四、 學習先進人物。
五、教師職業道德評價
指教師自己、他人或社會,根據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準則、規範和科學的標準,在系統廣泛地蒐集各方面資訊,充分佔有各種資料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進行考察和價值判斷。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應遵循的原則:方向性原則、客觀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教育性原則、民主性原則。
方法:
1、自我評價法:教師個人根據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標準、原則等一系列評價體系,對自己的道德所進行的一種自我認識和自我判斷。教師既是評價的主體又是評價的客體,教師自我評價的內在動力是教師的內心信念。
2、學生評價法:在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相互作用中,學生依據教師職業道德的原則和規範對教師的行為予以判斷的一種道德評價方式。實際上也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評價,由教師與學生的特殊關係所決定的。
3、社會評價法:行為當事人之外的個人或組織如學校或其他社會方面的人員,根據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對教師的道德狀況做出評價的方法。社會評價法主要是透過社會輿論對教師的道德進行評判。
4、加減評分法:根據國家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日常行為要求,找出一系列評語式的測評專案,對每一測評專案作一些具體規定,指明達到什麼程度加多少分或減多少分,最後計算總分數以表明其等級的評價方法。
5、模糊綜合評價法:在教師職業道德評價中吸取與應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判的思想,全面合理地考慮到所有影響教師職業道德的因素,採取模糊計量法,透過計算得出評價結果。
一、教師職業道德的概念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範和必備的品德的總和,是調節教師與他人、與社會等關係時所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在此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
二、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1、教師職業道德適用的針對性。表現為教師職業道德對教育善惡的體現和專門要求。
2、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的雙重性。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始終貫穿著教書與育人的雙重要求。在教師職業道德中育人被視為教書的根本。
3、教師職業道德內容的全面性。內容豐富,涉及教師職業勞動的各個方面。
4、教師職業道德功能的多樣性。教師職業道德的產生與發展是和社會與教師職業發展的需要相適應的,其功能具有多樣性。
5、教師職業道德行為的典範性。教師職業道德是對教師自身行為的規範要求,也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手段。
6、教師職業道德影響的廣泛性。教師的思想道德不僅影響在校學生,而且會透過學生和家長進而影響整個社會。
三、教師職業道德的功能
1、對教師工作的促進功能: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教育行為的調節主要是透過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兩種方式來實現的。教師職業道德能夠透過激發動力、評價優劣、調節行為來處理和調節各種利益關係,保證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教育任務的圓滿完成,這是教師職業道德最基本的社會作用。
2、對教育物件的教育功能:教師勞動物件是處於生長髮育期、具有很大可塑性的青少年學生,當教師按照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時會使道德要求具體化、人格化,從而使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
3、對社會文明的示範功能:教師與社會及家長打交道,當教師嚴格遵循教師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面貌出現在社會活動中時對社會文明起示範作用。
4、對教師修養的引導功能:教師在工作崗位上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道德水平,在教師自身修養過程中,教師職業道德具有引功能。
四、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定義: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指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按照一定的職業道德原則和規範,進行自我鍛鍊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質和所達到的道德境界。不僅是培養教師職業道德的首要環節,也是加強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迫切要求。
內容:包括職業道德意識修養和職業道德行為修養。具體來說主要包括:
1、樹立遠大的職業道德理想。
2、掌握正確的職業道德知識。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首要環節和最初階段。
3、陶冶真誠的職業道德情感。職業正義感(最基本、最高尚的道德情感),職業責任感,職業義務感,職業良心感,職業榮譽感,職業幸福感(是教師從事職業活動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根本目的)。
4、磨練堅強的職業道德意志。職業道德意志是衡量教師職業道德素質高低的重要標誌。是產生職業道德信念和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前提條件,是職業道德知識和情感轉化為職業道德信念和行為的中介環節。
5、確立堅定的職業道德信念。是正確的職業道德知識、真誠的職業道德情感和堅毅的職業道德意志的“合金”,是形成職業道德行為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支柱。
6、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職業道德行為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最終目的,其最大的特點是自覺性和習慣性。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最重要環節就是要把職業道德原則和規範貫徹落實到職業道德行為之中,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統一。
教師職業實踐是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方法有:
一、 堅持知行統一。
二、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三、 努力做到“慎獨”。慎獨出自《禮記·中庸》,指在沒有外界監督、獨自一人的情況下也能自覺遵守道德規則,不做任何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不道德的事情。
四、 學習先進人物。
五、教師職業道德評價
指教師自己、他人或社會,根據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準則、規範和科學的標準,在系統廣泛地蒐集各方面資訊,充分佔有各種資料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進行考察和價值判斷。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應遵循的原則:方向性原則、客觀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教育性原則、民主性原則。
方法:
1、自我評價法:教師個人根據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標準、原則等一系列評價體系,對自己的道德所進行的一種自我認識和自我判斷。教師既是評價的主體又是評價的客體,教師自我評價的內在動力是教師的內心信念。
2、學生評價法:在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相互作用中,學生依據教師職業道德的原則和規範對教師的行為予以判斷的一種道德評價方式。實際上也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評價,由教師與學生的特殊關係所決定的。
3、社會評價法:行為當事人之外的個人或組織如學校或其他社會方面的人員,根據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對教師的道德狀況做出評價的方法。社會評價法主要是透過社會輿論對教師的道德進行評判。
4、加減評分法:根據國家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日常行為要求,找出一系列評語式的測評專案,對每一測評專案作一些具體規定,指明達到什麼程度加多少分或減多少分,最後計算總分數以表明其等級的評價方法。
5、模糊綜合評價法:在教師職業道德評價中吸取與應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判的思想,全面合理地考慮到所有影響教師職業道德的因素,採取模糊計量法,透過計算得出評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