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如下:
1、水泥優先選用矽酸鹽及普通矽酸鹽水泥,其拌制的砼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於設計標準值的30%。
2、拌制混凝土所用的骨料要清潔,不得含有冰、雪、凍塊及其他易凍裂物質。
3、對模板外和混凝土表面覆蓋的保溫層,不採用潮溼狀態的材料。對剛澆築完的混凝土進行保溫時,先在混凝土表面鋪一層塑膠布後,再鋪蓋保溫材料。對結構易凍部位要增加保溫覆蓋。混凝土在養護期要防風防失水。
4、混凝土在澆築前要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和汙垢。分層澆築的整體式結構混凝土時,已澆築層的混凝土溫度在未被上層混凝土覆蓋前不應低於2℃。
5、對蓄熱法或綜合蓄熱法施工混凝土養護期間溫度測量:從混凝土入模開始至混凝土達到受凍臨界強度以前,應至少每隔6h測量一次;室外空氣溫度及周圍環境溫度,每晝夜測量4次。
6、全部測溫孔、點均應編號,繪製佈置圖,測量結果要寫入正式記錄;測溫孔、點應設在有代表性的結構部位和溫度變化大、易冷卻的部位,孔深度一般為10~15cm,或為板(牆)厚的1/2;測溫時,
應將溫度計與外界氣溫做妥善隔離,可在孔口四周用保溫材料塞住,溫度計在測溫孔內應留置不少於3min以上,方可讀數;測量讀數時,應使視線和溫度計的水銀柱頂點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以避免視差,讀數時,要迅速準確。
7、測溫人員應同時檢查覆蓋保溫情況,並應瞭解結構物的澆築日期、要求溫度、養護期限等。若發現混凝土溫度有過高或過低現象,應立即通知有關人員,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8、模板和保溫層在混凝土達到要求強度並冷卻到5℃後方可拆除。拆模時若混凝土溫度與環境溫差大於20℃,拆模後的砼表要及時覆蓋,使其緩慢冷卻。
9、對混凝土質量檢查除符合常溫作業時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檢查外加劑的質量和摻量;檢查水、外加劑溶液和混凝土出罐及澆築的溫度;檢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受凍、粘連、收縮裂縫、邊角是否脫落、施工縫處有受凍痕跡;
檢查同條件養護試塊的養護條件是否與施工現場結構養護條件相一致;檢查測溫記錄與計算公式要求是否相符,有無差錯。
10、混凝土拌制時,優先選用矽酸鹽或普通矽酸鹽水泥且等級不低於32.5 級,最小水泥用量不少於300Kg,水灰比不大於0.6。
11、冬季拌制混凝土時,加熱材料優先考慮水和砂子,儘量將水加熱到規定的最高溫度,即:當水泥低於42.5級時,水最高加熱溫度80℃,骨料最高加熱溫度60℃,當水泥等於或大於42.5級時,水最高加熱溫度60℃,骨料最高加熱溫度40℃。砂石中不得含有凍塊,水泥用暖棚儲存。
12、攪拌時加入砂石和水拌合,然後再加入水泥拌合,嚴禁將水泥與熱水直接拌合,冬季攪拌時間比常溫延長50%。
13、摻入混凝土中的防凍劑的摻量及品種,由土建試驗室確定,在攪拌時,其摻量嚴格按配比進行計量,並設專人負責。
14、混凝土澆灌完畢後,及時在其外側覆蓋一層塑膠布和三層草簾,並用鉛絲綁紮牢固,以防掉落使混凝土受凍。
15、表面係數較大的混凝土構件,在具體施工前,須經熱工計算編制出具體的防凍保溫措施。
16、混凝土出機溫度不低於10℃,入模溫度不低於5℃。
擴充套件資料:
冬季施工混凝土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模板及保溫材料,要在混凝土冷卻到5℃後方可拆除。
2、當混凝土與外界溫差大於15℃時,拆模後的混凝土表面應採取保溫措施使其緩慢冷卻。
3、混凝土的初期養護溫度不能低於防凍劑的規定溫度,否則採取保溫措施。當溫度降低到防凍劑的規定溫度以下時,其強度不能小於5.0N/mm2。
4、加強保溫養護,做好混凝土養護的測溫記錄,每次測量都做好內外溫差的比較,發現異常及時採取加強保溫措施。
5、對摻防凍劑的混凝土,在強度未達到5N/mm2以前每2h測量一次,以後每6h測定一次。
6、在混凝土澆灌前,必須將模板及鋼筋上的積雪、冰塊和保溫材料清理乾淨。
7、冬季混凝土試件的取樣需增設至少兩組與結構同條件養護的試件,便於瞭解混凝土強度的增長,利於現場結構的施工。
8、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按要求做好保溫工作並根據預先埋設的測溫管,做好養護期間的測溫記錄。混凝土在養護期間做好防風、防失水,對邊角部位的保溫層厚度,要增大到面部外的2-3倍。
9、混凝土測溫安排專人負責,測溫表報有關部門存檔。
10、常用外加劑派專人按照要求領取、配置及加入。
11、混凝土攪拌、運輸、澆注、成型、養護過程中的溫度和覆蓋保溫材料均要進行熱工計算。
12、先澆框架及平臺的保溫養護採用一層塑膠布和1-3層草簾,並用8#鉛絲綁紮牢固,草簾層數根據熱工計算確定,以保證受凍前達到臨界強度。
冬季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如下:
1、水泥優先選用矽酸鹽及普通矽酸鹽水泥,其拌制的砼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於設計標準值的30%。
2、拌制混凝土所用的骨料要清潔,不得含有冰、雪、凍塊及其他易凍裂物質。
3、對模板外和混凝土表面覆蓋的保溫層,不採用潮溼狀態的材料。對剛澆築完的混凝土進行保溫時,先在混凝土表面鋪一層塑膠布後,再鋪蓋保溫材料。對結構易凍部位要增加保溫覆蓋。混凝土在養護期要防風防失水。
4、混凝土在澆築前要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和汙垢。分層澆築的整體式結構混凝土時,已澆築層的混凝土溫度在未被上層混凝土覆蓋前不應低於2℃。
5、對蓄熱法或綜合蓄熱法施工混凝土養護期間溫度測量:從混凝土入模開始至混凝土達到受凍臨界強度以前,應至少每隔6h測量一次;室外空氣溫度及周圍環境溫度,每晝夜測量4次。
6、全部測溫孔、點均應編號,繪製佈置圖,測量結果要寫入正式記錄;測溫孔、點應設在有代表性的結構部位和溫度變化大、易冷卻的部位,孔深度一般為10~15cm,或為板(牆)厚的1/2;測溫時,
應將溫度計與外界氣溫做妥善隔離,可在孔口四周用保溫材料塞住,溫度計在測溫孔內應留置不少於3min以上,方可讀數;測量讀數時,應使視線和溫度計的水銀柱頂點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以避免視差,讀數時,要迅速準確。
7、測溫人員應同時檢查覆蓋保溫情況,並應瞭解結構物的澆築日期、要求溫度、養護期限等。若發現混凝土溫度有過高或過低現象,應立即通知有關人員,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8、模板和保溫層在混凝土達到要求強度並冷卻到5℃後方可拆除。拆模時若混凝土溫度與環境溫差大於20℃,拆模後的砼表要及時覆蓋,使其緩慢冷卻。
9、對混凝土質量檢查除符合常溫作業時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檢查外加劑的質量和摻量;檢查水、外加劑溶液和混凝土出罐及澆築的溫度;檢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受凍、粘連、收縮裂縫、邊角是否脫落、施工縫處有受凍痕跡;
檢查同條件養護試塊的養護條件是否與施工現場結構養護條件相一致;檢查測溫記錄與計算公式要求是否相符,有無差錯。
10、混凝土拌制時,優先選用矽酸鹽或普通矽酸鹽水泥且等級不低於32.5 級,最小水泥用量不少於300Kg,水灰比不大於0.6。
11、冬季拌制混凝土時,加熱材料優先考慮水和砂子,儘量將水加熱到規定的最高溫度,即:當水泥低於42.5級時,水最高加熱溫度80℃,骨料最高加熱溫度60℃,當水泥等於或大於42.5級時,水最高加熱溫度60℃,骨料最高加熱溫度40℃。砂石中不得含有凍塊,水泥用暖棚儲存。
12、攪拌時加入砂石和水拌合,然後再加入水泥拌合,嚴禁將水泥與熱水直接拌合,冬季攪拌時間比常溫延長50%。
13、摻入混凝土中的防凍劑的摻量及品種,由土建試驗室確定,在攪拌時,其摻量嚴格按配比進行計量,並設專人負責。
14、混凝土澆灌完畢後,及時在其外側覆蓋一層塑膠布和三層草簾,並用鉛絲綁紮牢固,以防掉落使混凝土受凍。
15、表面係數較大的混凝土構件,在具體施工前,須經熱工計算編制出具體的防凍保溫措施。
16、混凝土出機溫度不低於10℃,入模溫度不低於5℃。
擴充套件資料:
冬季施工混凝土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模板及保溫材料,要在混凝土冷卻到5℃後方可拆除。
2、當混凝土與外界溫差大於15℃時,拆模後的混凝土表面應採取保溫措施使其緩慢冷卻。
3、混凝土的初期養護溫度不能低於防凍劑的規定溫度,否則採取保溫措施。當溫度降低到防凍劑的規定溫度以下時,其強度不能小於5.0N/mm2。
4、加強保溫養護,做好混凝土養護的測溫記錄,每次測量都做好內外溫差的比較,發現異常及時採取加強保溫措施。
5、對摻防凍劑的混凝土,在強度未達到5N/mm2以前每2h測量一次,以後每6h測定一次。
6、在混凝土澆灌前,必須將模板及鋼筋上的積雪、冰塊和保溫材料清理乾淨。
7、冬季混凝土試件的取樣需增設至少兩組與結構同條件養護的試件,便於瞭解混凝土強度的增長,利於現場結構的施工。
8、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按要求做好保溫工作並根據預先埋設的測溫管,做好養護期間的測溫記錄。混凝土在養護期間做好防風、防失水,對邊角部位的保溫層厚度,要增大到面部外的2-3倍。
9、混凝土測溫安排專人負責,測溫表報有關部門存檔。
10、常用外加劑派專人按照要求領取、配置及加入。
11、混凝土攪拌、運輸、澆注、成型、養護過程中的溫度和覆蓋保溫材料均要進行熱工計算。
12、先澆框架及平臺的保溫養護採用一層塑膠布和1-3層草簾,並用8#鉛絲綁紮牢固,草簾層數根據熱工計算確定,以保證受凍前達到臨界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