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阿茄大百科

    開縣的風俗有草鑼鼓、竹枝詞、燈(獅)舞、吹奏樂、號子、雕塑、端公舞、皮影、溫泉賽罵、採蓮船、車車燈、打連廂。

    開縣風俗的具體介紹:

    一、草鑼鼓。草鑼鼓是普遍流行在三峽地區的一種與勞動生產相結合的特殊歌唱形式。開縣傳承有《草歌》《草鑼鼓》等優秀歌詞,1990年《開縣誌》已載錄。

    二、竹枝詞。竹枝詞屬古代巴渝民歌,亦叫竹枝歌,是一種特有的歌謠,是三峽地區民歌的總稱。”武王伐紂、前歌後舞”是這一文化現象最早的史述。清乾隆《開縣誌》記:“俗重田神,漁樵耕牧,好唱竹歌”.清咸豐《開縣誌》載:”《宇記》:開州風俗……男女皆唱竹枝。”可見竹枝歌在開縣源遠流長。開縣於1983年整理成《開縣民歌整合》刊行於世,收錄民歌176首。

    三、燈(獅)舞。開縣民間流傳有”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燈”.春節是開縣人民極為重視的傳統節日,歡慶時間達半月之久,尤以元宵之夜更為熱鬧,鼓樂歡奏,鞭炮轟鳴,焰火騰空,彩燈四布,奼紫嫣紅、炫人眼目。特別以玩龍燈、舞獅子、彩蓮船為最顯特色。開縣”玩獅子”習俗,相傳始於西漢,盛于于清乾隆以後,主要有地浪獅子、高腳獅子、獨角獅子等數種。

    四、吹奏樂。開縣古為巴國地,巴人以樂舞著稱。竹溪鎮石碗東漢巖墓中,出土有十餘尊灰陶樂俑,有說書、口技、撫琴、擊鼓等,顯然為一樂隊。開縣音樂文化自巴而始,最早的史述證明當屬”武王伐紂,前歌後舞”.主要流行樂器有噴吶、笛子、大號、小號、拉管、黑管、蘆笙等。

    五、號子。開縣現流傳的號子,產生於不同的體力勞動過程之中,與勞動節奏相配合協調。演唱形式多樣,代代口耳相傳,曲調相對穩定。歌詞既有傳承也可即興編唱,但格式框架大體不變,如一人獨唱的石匠開山號子,二人對唱的轎伕號子,一人領唱眾人和唱的抬工號子。開縣抬工號子很有名,曾出席北京、四川文藝調演,是一種集體號子歌,如《麻雀號子》、《連八句翻望鄉臺》等。開縣號子有石工號子、抬靈柩號子、挑擔號子、打牆號子、打夯號子、抬轎號子等十數種。

    六、雕塑。開縣雕塑技術,源遠流長,是開縣建築文化中最有價值的部份。唐宋間宗教鼎盛,古寺廟中的神佛菩薩像,均為石雕、木刻、泥塑之作。民間實用的木床、桌椅及器皿上,雕花盛行。明清時流傳下來的“羅漢椅"與”雕花床”、”葡萄床”裝飾尤為講究,有卷草流蘇,丹鳳朝陽,鳳穿牡丹等圖案。大覺寺和鐵橋鎮的金瓶寺的神佛菩薩像獨具匠心。現儲存較完好的清代雕塑作品,要數溫泉仙女洞壁畫、中和餘家大院壁畫等。

    七、端公舞。在開縣,至今還流傳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形式--端公舞,這種舞由巫師一人表演,不分場所。其傳承方式是由巫師設壇受徒,代代相傳。神歌唱本都由手抄。其中《踩花》、《神槍舞》、《祭五方神舞》、《祭五猖神舞》、《大鵬金翅鳥》、《踩八卦》、《跑城穿花》等都保留了巴文化和楚文化、巫文化的印記。其舞程式與楚辭《九歌》中的程式相近。

    八、皮影。開縣是三峽地區流佈皮影戲最早的地方,在清代,開縣皮影已廣泛流傳且頗為著名,遺留下來的皮燈影也較多。開縣皮影藝術的傳播,源於開縣一位開縣籍朝庭官員竄俊衛告老還鄉時,朝庭送他一套皮燈影從京城帶回,工藝考究,雕刻精細,色彩鮮豔,透明度好,逢節日或家慶,集眾親友演唱皮影戲。後逐漸在開縣傳播、發展。民國時期,縣內各鄉鎮都有皮影戲的活動。現圖書館館藏有雕刻、做工、彩繪精細的藝術精品清代”皮影“2000餘件。

    九、溫泉賽罵。清乾隆年間至民國時期,溫泉鎮河東、河西的居民有對罵習俗。每年從正月初九即上九日開始,每晚玩龍燈,直至十五日元宵之夜。玩燈以河東、河西各一方,互相競賽、攀比,甚至互相攻擊、戲弄、"盤底”(即對罵)。久而久之,對罵之風成俗。十、登高節。開縣正月初九登高習俗由來己久,延續至今2300多年,最早可追溯到巴人活動和巴人戰爭,巴人或登高祭祖,或登高祈福,登高便日久成俗。每年這一天,幾乎成了開縣人的狂歡節,全民傾巢而出,紛紛就地登高,祈求吉祥,其蔚然大觀,堪稱中國民俗史上的一大奇蹟。

    十一、採蓮船。採蓮船是民間春節期間在廣場玩的一種”船燈”.採蓮船是用竹簇紮成船形,其形如漁民的漁船、上有頂蓬,均以花紙、綵綢裱糊,前後扎有荷花燈,工藝考究,製作精美。採蓮船的旋律較簡單,歌唱內容有流行小曲和即興創作的賀春道喜之類的祝辭。一劃船者或跑船者領唱,鑼鼓伴奏者和唱幫腔。

    十二、車車燈。開縣車車燈的起源歷史悠久,淵源別具特色。其道具、舞蹈動作、服飾皆起源於一個民間故事,唱詞曲調源於巴渝《竹枝歌》。加之,開州人喜唱《竹枝詞》,便把竹枝詞和車車燈的動作有機的結合起來,編入到表演中,歷盡若干年的傳承和變遷,就形成了專門編詞、作歌、配鑼、舞蹈的開縣民俗--車車燈,而四處傳唱,流傳至今。

    十三、打連廂。連廂,是用一根約一米長的竹杆,上嵌六對銅錢,兩頭按彩須,晃動撞擊時發出串串響聲。連廂可由青年男女兩人表演,也可由眾多人集體表演,無論多少人,須要成雙數,表演時,各用右手握住連廂中間,和著歌唱節奏邊打邊舞。連廂動作是以表演者自身的雙肩,四肢和腰、背等部位作上、下、左、右,天、地,前、後的變化敲擊,使連廂不斷髮出有節奏的響聲。或配對穿花,或變換隊形,或改變姿式,或前拋後接,載歌載舞,情緒熱烈。曲調多屬節奏明快的地方小曲,歌唱形式以齊唱為主,伴以獨唱和對唱。

    拓展資料

    開州區隸屬於重慶市,位於重慶市東北部,三峽庫區小江支流回水末端,西鄰四川省開江縣,北依大巴山接城口縣和四川省宣漢縣,東毗雲陽縣和巫溪縣,南近長江鄰萬州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