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自姬姓後裔
潘姓的最早起源與中國早期的姬姓關係非常密切。姬是中國遠古時期活動在黃河流域的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姓。黃帝是傳說中中國原始社會末期的一位偉大部族首領,他開創了中華民族的文明。黃帝本姓公孫,因常住在姬水而改姓為姬,黃帝曾居住在軒轅之立(在今河南新鄭縣軒轅立),因崇尚土德,而土又呈黃色,故稱黃帝。
傳說黃帝是一個有智慧、有能力,且有魔法的神人。在黃帝時代的部落爭霸鬥爭中,黃帝藉助各種力量,取得了絕對勝利,征服了天下。從此,黃帝成為至高無上的代表,姬姓也成為尊貴的姓。後來的許多帝王和一些歸附的少數民族也都以姓姬為榮耀,自稱或被稱為是黃帝姬姓的後裔。
相傳,黃帝有25子,得姓的有14子,共12姓。後來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這些姓的後代。
夏、商、周人的始祖,相傳都與黃帝有關。夏人的始祖是治水的大禹,大禹是黃帝的玄孫;商人的始祖契,相傳是黃帝曾孫帝嚳的次妃簡狄吞食玄鳥卵而生;周人的始祖后稷為帝嚳的元妃姜螈踏天帝腳印感孕而生。后稷承襲了姬姓,其後代建立了周朝。到周文王時,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高,被封在畢國(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後人稱他畢公高。畢公高是周康王的顧命大臣,他同召公等大臣一起輔政,使周的經齊文化有了較大發展,形成“成康之治”的局面。
畢公高的小兒子叫季孫,他的封邑在番(今陝西北部一帶),於是他的後代就以時地潘為姓。今天陝西北部一帶成了潘姓最早的發源地。
二、出自楚公族後裔
傳說五帝之一的顓頊後裔(姬姓)陸終娶鬼方氏女姑為妻。女姑懷孕三年,可是孩子總生不下來。最後陸終只好剖開女(女+貴)的左脅下,取出了三個兒子,然後又剖開女(女+貴)的右脅下,取出了三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季連的後代鬻熊很有學問,做過周文王的教師。到周成王時,追封前代功臣的後代,封鬻熊的曾孫熊繹在荊山(今湖北西部)一帶建立荊國,後來荊君的兒子建立了楚國。
當時的楚國地域遼闊,包括今江蘇、浙江,北到山東南部,河南中部,南到洞庭湖的廣大地區。
春秋時期,楚國也有人以潘為姓。關於楚國的潘姓人,其祖源史無記載。楚成王時,潘姓中出了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叫潘崇,是太子商臣的師傅。此前,楚成王欲立長子商臣為太子,徵求令尹(楚王手下的最高執政官,有軍政大權,相當今總理)子上的意見。子上說:“大王年紀不老,且後宮的寵姬很多,不必急於立儲。一旦立了太子以後再想改換,那就容易引起內亂,國家就會不穩定,社稷就會難保。再說商臣長相特別,眼睛鼓鼓的像黃蜂,聲音尖尖的像豺狼,這是心狠手辣的徵兆,肯定是個狠毒的傢伙。為楚國的江山考慮,不宜立商臣為太子。”可是成王最終還是沒能聽取子上的建議,仍將商臣立為太子。
幾年以後,楚成王年紀大了,又想廢掉商臣,立寵妃所生的小兒子職為太子。商臣也聽到了有關廢立的風聲, 因為不知道是否屬實,就去找潘崇商量。潘崇建議他去有意得罪一下成王最寵愛的妹妹羋(m丫),然後就可辨明廢立的真假。商臣依計而行,故意對江羋不恭敬。果然江羋發怒了,罵道:“你這個畜牲!怪不得大王要殺你呢!”商臣;把江羋說的話告訴了潘崇。潘崇說:“你甘心做職的臣嗎?”商臣說:“不甘心!”潘崇又伺:“你願意逃走嗎?”商臣答:“不願意!”“那麼你敢做大事嗎?”商臣想了一想說:“敢!”於是,商臣在潘崇的授意下,立即召集東宮衛隊包圍了成王的住處,活捉了成王。成王知道難逃活命,因平時最喜歡吃熊掌,故要求臨死之前再吃一次熊掌。可是商臣卻說:“熊掌難熟燒起來很費時間,夜長夢多啊!我不能再等了。”成王無奈,在長子的逼迫下只好自殺。商臣繼位即楚穆王,除封他的師傅潘崇為太師外,還對潘崇大加賞賜,把太子宮裡的財物全都賞給了潘崇,以示恩寵。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為有權有勢的大家族。
潘崇家族由於受到楚王的特別恩寵,故發展特別快,其足跡幾乎遍佈楚國各地,今天江蘇、浙江、河南等地仍有這支潘氏的後裔。
三、出自北魏時鮮卑族的破多羅氏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北魏孝文帝把國都由平城(山西大同)遷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為了使鮮卑人適應由遊牧生活到農耕生活的轉變,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孝文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鮮卑族的舊習俗,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如鮮卑人改穿漢族服裝;提倡和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通婚;朝廷上不準用鮮卑語而用漢語;遷到洛陽的鮮卑人都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氏為漢姓,等等。在北魏這次大規模的改姓過程中, 曾把繁雜難記的鮮卑姓氏全部改為一個或兩個字的漢族姓氏,其漢姓化的方法是根據同音對譯的原則把鮮卑姓氏的第一個字譯成對應的漢字,其中破多羅氏的破與潘同音,故把破姓改成潘姓。從此,這支由鮮卑人改姓潘的後代就留在了中原,在今河南一帶活動。
介紹檔案
潘姓遷徒史
發源於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兩支潘姓,他們在血緣上實同出一源,即都是黃帝的子孫。
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
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至三國時發展興旺,魏晉時遂成為當地一大郡望。
晉時,有潘姓北遷於廣宗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時又有潘姓遷入 今湖北隨縣及浙江杭州等地。
唐宋時,在今河南、江西省境形成了潘姓歷史上另外兩個郡望。
宋代以後潘姓是以中國南方為其繁衍的主要地區。潘姓南遷於福建,始於唐初,是自河南固始遷去的。至宋時,潘氏再由福建進一步遷居廣東、雲南等地發展。
明清時期,潘姓已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
一、出自姬姓後裔
潘姓的最早起源與中國早期的姬姓關係非常密切。姬是中國遠古時期活動在黃河流域的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姓。黃帝是傳說中中國原始社會末期的一位偉大部族首領,他開創了中華民族的文明。黃帝本姓公孫,因常住在姬水而改姓為姬,黃帝曾居住在軒轅之立(在今河南新鄭縣軒轅立),因崇尚土德,而土又呈黃色,故稱黃帝。
傳說黃帝是一個有智慧、有能力,且有魔法的神人。在黃帝時代的部落爭霸鬥爭中,黃帝藉助各種力量,取得了絕對勝利,征服了天下。從此,黃帝成為至高無上的代表,姬姓也成為尊貴的姓。後來的許多帝王和一些歸附的少數民族也都以姓姬為榮耀,自稱或被稱為是黃帝姬姓的後裔。
相傳,黃帝有25子,得姓的有14子,共12姓。後來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這些姓的後代。
夏、商、周人的始祖,相傳都與黃帝有關。夏人的始祖是治水的大禹,大禹是黃帝的玄孫;商人的始祖契,相傳是黃帝曾孫帝嚳的次妃簡狄吞食玄鳥卵而生;周人的始祖后稷為帝嚳的元妃姜螈踏天帝腳印感孕而生。后稷承襲了姬姓,其後代建立了周朝。到周文王時,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高,被封在畢國(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後人稱他畢公高。畢公高是周康王的顧命大臣,他同召公等大臣一起輔政,使周的經齊文化有了較大發展,形成“成康之治”的局面。
畢公高的小兒子叫季孫,他的封邑在番(今陝西北部一帶),於是他的後代就以時地潘為姓。今天陝西北部一帶成了潘姓最早的發源地。
二、出自楚公族後裔
傳說五帝之一的顓頊後裔(姬姓)陸終娶鬼方氏女姑為妻。女姑懷孕三年,可是孩子總生不下來。最後陸終只好剖開女(女+貴)的左脅下,取出了三個兒子,然後又剖開女(女+貴)的右脅下,取出了三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季連的後代鬻熊很有學問,做過周文王的教師。到周成王時,追封前代功臣的後代,封鬻熊的曾孫熊繹在荊山(今湖北西部)一帶建立荊國,後來荊君的兒子建立了楚國。
當時的楚國地域遼闊,包括今江蘇、浙江,北到山東南部,河南中部,南到洞庭湖的廣大地區。
春秋時期,楚國也有人以潘為姓。關於楚國的潘姓人,其祖源史無記載。楚成王時,潘姓中出了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叫潘崇,是太子商臣的師傅。此前,楚成王欲立長子商臣為太子,徵求令尹(楚王手下的最高執政官,有軍政大權,相當今總理)子上的意見。子上說:“大王年紀不老,且後宮的寵姬很多,不必急於立儲。一旦立了太子以後再想改換,那就容易引起內亂,國家就會不穩定,社稷就會難保。再說商臣長相特別,眼睛鼓鼓的像黃蜂,聲音尖尖的像豺狼,這是心狠手辣的徵兆,肯定是個狠毒的傢伙。為楚國的江山考慮,不宜立商臣為太子。”可是成王最終還是沒能聽取子上的建議,仍將商臣立為太子。
幾年以後,楚成王年紀大了,又想廢掉商臣,立寵妃所生的小兒子職為太子。商臣也聽到了有關廢立的風聲, 因為不知道是否屬實,就去找潘崇商量。潘崇建議他去有意得罪一下成王最寵愛的妹妹羋(m丫),然後就可辨明廢立的真假。商臣依計而行,故意對江羋不恭敬。果然江羋發怒了,罵道:“你這個畜牲!怪不得大王要殺你呢!”商臣;把江羋說的話告訴了潘崇。潘崇說:“你甘心做職的臣嗎?”商臣說:“不甘心!”潘崇又伺:“你願意逃走嗎?”商臣答:“不願意!”“那麼你敢做大事嗎?”商臣想了一想說:“敢!”於是,商臣在潘崇的授意下,立即召集東宮衛隊包圍了成王的住處,活捉了成王。成王知道難逃活命,因平時最喜歡吃熊掌,故要求臨死之前再吃一次熊掌。可是商臣卻說:“熊掌難熟燒起來很費時間,夜長夢多啊!我不能再等了。”成王無奈,在長子的逼迫下只好自殺。商臣繼位即楚穆王,除封他的師傅潘崇為太師外,還對潘崇大加賞賜,把太子宮裡的財物全都賞給了潘崇,以示恩寵。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為有權有勢的大家族。
潘崇家族由於受到楚王的特別恩寵,故發展特別快,其足跡幾乎遍佈楚國各地,今天江蘇、浙江、河南等地仍有這支潘氏的後裔。
三、出自北魏時鮮卑族的破多羅氏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北魏孝文帝把國都由平城(山西大同)遷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為了使鮮卑人適應由遊牧生活到農耕生活的轉變,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孝文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鮮卑族的舊習俗,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如鮮卑人改穿漢族服裝;提倡和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通婚;朝廷上不準用鮮卑語而用漢語;遷到洛陽的鮮卑人都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氏為漢姓,等等。在北魏這次大規模的改姓過程中, 曾把繁雜難記的鮮卑姓氏全部改為一個或兩個字的漢族姓氏,其漢姓化的方法是根據同音對譯的原則把鮮卑姓氏的第一個字譯成對應的漢字,其中破多羅氏的破與潘同音,故把破姓改成潘姓。從此,這支由鮮卑人改姓潘的後代就留在了中原,在今河南一帶活動。
介紹檔案
潘姓遷徒史
潘姓遷徒史
發源於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兩支潘姓,他們在血緣上實同出一源,即都是黃帝的子孫。
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
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至三國時發展興旺,魏晉時遂成為當地一大郡望。
晉時,有潘姓北遷於廣宗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時又有潘姓遷入 今湖北隨縣及浙江杭州等地。
唐宋時,在今河南、江西省境形成了潘姓歷史上另外兩個郡望。
宋代以後潘姓是以中國南方為其繁衍的主要地區。潘姓南遷於福建,始於唐初,是自河南固始遷去的。至宋時,潘氏再由福建進一步遷居廣東、雲南等地發展。
明清時期,潘姓已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