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問題,英雄和懦夫的區別是什麼?
有些人認為英雄很膽大,其實不是,英雄跟我們的感受是一樣的,都怕死,怕受傷。面對生命危險也有不害怕的人,不過大多是愣頭青、莽夫、逞強的人,大多死在沙灘上
英雄與懦夫都害怕,但害怕的閾值不一樣,根本的區別在於害怕時的作為(是否冷靜,是否去做)
膽小的人往往喜歡迴避,拒絕直面他必須面對的東西;強調一下,直面,不是強攻,也不是迴避,而是深思熟慮地去思考從而採取最優策略,不是依據條件反射去做事;所以,強攻未必是勇敢(有時退出需要更大的勇氣;這裡的退出是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而非是因為害怕導致的本能性迴避)
英雄能自律,能打消消極情緒(冷靜),做應該做的事
記住一條,人們是透過你的所作所為(而不是你的感受)來評判你的,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表現出害怕(即使害怕),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直面危險(泰山崩於前臉不變色)
第二,表面上看,隨大流安全,實際上更危險,因為大流往往是盲目的,如果你掉進隨大流的陷阱(比如輿論裹挾與輿論綁架),群體就會影響你的思考,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強調一下,特立獨行未必就是對的,但要想賺大錢必須獨立特行;隨大眾未必就是錯的,但隨大流肯定賺不到大錢);所謂成大事者不謀與眾,很多做大事的根本不和大家商量
第三,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要面臨抉擇:是做普遍認可的、容易的但也是錯誤的事情還是做特立獨行、困難但也是正確的事情決定了你的將來(尤其是經營公司時,決定的影響被無限放大,所以,決定的難度被大大加劇,)。
第四, 每次做出艱難但正確的決定時,人就變得更有勇氣一些,而每次做出容易卻是錯誤的決定時,人就變得更怯懦些。如果你是管理者,這些決定就將導致你的公司變得富有勇氣還是畏縮怯懦;所以,處女作決定了你的將來
====================================================
第五,如何提高自己的膽量?
兩點,知識與信仰
第一點,知識;戚繼光說過:怯敵還是藝淺,善戰必定藝精,古人云: ‘藝高人膽大’信不誣矣。”這就說膽小的根本原因:見識不夠;勇氣是同一個人的知識儲備量分不開的(資訊)。當你知道發生過的那些事,你也應該知道潮流會向哪個方向走,順應潮流的人自然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所以,我經常要求朋友們學歷史,將相關行業的內容吃透,你就不怕事;
膽量的另外一個名詞是風險。很多人都知道風險是收入的第一要素;其實,真正的賺錢能力並非僅僅是冒風險那麼簡單;單純的冒險是無知、莽撞(我老家稱為“燒黃”)
成功的冒險是有節制、有計劃地冒風險;真正的投資者,從來不把自己承受多少風險掛在嘴邊,他們會研究市場,分析產品與技術可行性,以提高成功率。這樣的投資行為,本質上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體系之上的,知識體系到位了,根本就沒有什麼風險,所以,整天把“承受多少風險”掛嘴邊的投資者,是最低階的投資者。
決定是否賺錢的是冒險時的風控能力(控制風險的能力,準確的說法是風險是不能控制的,只能應對),
賺大錢的前提是慮勝之前先慮敗的謹慎思考(孫子兵法裡面的先為不可勝的思想)
一個從小到大生活風平浪靜的人,意味著過度保護;就如失去了飛翔能力籠中鳥、失去了抗風雨能力的溫室裡的花朵一樣,好在人是有可塑性的,明白膽小的原因為時未晚
第二,除了知識儲備,膽量還與信仰相關,一個有堅定信仰的人一定無所畏懼----有了信仰,就有了是非觀,這個時候,當你覺得做的事是正確的,當你問心無愧時,你就有勇氣面對一切危險;這就是為什麼在刑訊室,有信仰的要比沒信仰的堅決,流氓比文弱書生怕死的根源;
這裡說一個關於與樂觀相關的的“斯托克代爾悖論”。斯托克代爾是美國的一名海軍上將(另有一說是中將),在越戰時被俘虜,關押在河內希爾頓戰俘營裡。他先後遭受了 20 多次拷打,直到8年後獲釋回國。
“你為什麼能熬過這艱難的8年?”吉姆·柯林斯採訪時問。
“因為我有一個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出來,一定能夠再見到我的妻子和孩子,這個信念一直支撐著我,使我生存了下來。”斯托克代爾說。
“那你的同伴中最快死去的又是哪些人呢?”
“是那些太樂觀的人。”
這不是很矛盾嗎?為什麼那些樂觀的人會死得很快?斯托克代爾說:“他們總想著聖誕節可以被放出去了吧?聖誕節沒被放出去;就想復活節可以被放出去,復活節沒被放出去;就想著感恩節,而後又是聖誕節,結果一個失望接著一個失望,他們逐漸喪失了信心,再加上生存環境的惡劣,於是,他們鬱鬱而終……對長遠我有一個很強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活著出去,一定能再見到我的妻子和小孩;但是我又正視現實的殘酷。一個人不能對未來失去信念,但千萬不要盲目樂觀,現實世界永遠要比我們假想的更酷。”
你不能把信念和原則搞混。
信念是:你一定能獲得成功——這個信念千萬不可失去。
原則是:你一定要面對最殘忍的現實——無論它們是什麼。
審時度勢,順應潮流,是智。
做向上有難度事,是勇。流行的觀點認為,人際關係越好,越容易混的好,我的觀點恰恰相反,一個人要成功必須是一個孤家寡人;做事尤其生意上的來往不是人際交往;對於成大事的人來說,人際交往是束縛 是綁架
可進可退,可曲可伸,是韌。
以結果為導向,控制情緒,剋制本能,實際上是為了實現目標必須付出的代價
第一個問題,英雄和懦夫的區別是什麼?
有些人認為英雄很膽大,其實不是,英雄跟我們的感受是一樣的,都怕死,怕受傷。面對生命危險也有不害怕的人,不過大多是愣頭青、莽夫、逞強的人,大多死在沙灘上
英雄與懦夫都害怕,但害怕的閾值不一樣,根本的區別在於害怕時的作為(是否冷靜,是否去做)
膽小的人往往喜歡迴避,拒絕直面他必須面對的東西;強調一下,直面,不是強攻,也不是迴避,而是深思熟慮地去思考從而採取最優策略,不是依據條件反射去做事;所以,強攻未必是勇敢(有時退出需要更大的勇氣;這裡的退出是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而非是因為害怕導致的本能性迴避)
英雄能自律,能打消消極情緒(冷靜),做應該做的事
記住一條,人們是透過你的所作所為(而不是你的感受)來評判你的,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表現出害怕(即使害怕),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直面危險(泰山崩於前臉不變色)
第二,表面上看,隨大流安全,實際上更危險,因為大流往往是盲目的,如果你掉進隨大流的陷阱(比如輿論裹挾與輿論綁架),群體就會影響你的思考,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強調一下,特立獨行未必就是對的,但要想賺大錢必須獨立特行;隨大眾未必就是錯的,但隨大流肯定賺不到大錢);所謂成大事者不謀與眾,很多做大事的根本不和大家商量
第三,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要面臨抉擇:是做普遍認可的、容易的但也是錯誤的事情還是做特立獨行、困難但也是正確的事情決定了你的將來(尤其是經營公司時,決定的影響被無限放大,所以,決定的難度被大大加劇,)。
第四, 每次做出艱難但正確的決定時,人就變得更有勇氣一些,而每次做出容易卻是錯誤的決定時,人就變得更怯懦些。如果你是管理者,這些決定就將導致你的公司變得富有勇氣還是畏縮怯懦;所以,處女作決定了你的將來
====================================================
第五,如何提高自己的膽量?
兩點,知識與信仰
第一點,知識;戚繼光說過:怯敵還是藝淺,善戰必定藝精,古人云: ‘藝高人膽大’信不誣矣。”這就說膽小的根本原因:見識不夠;勇氣是同一個人的知識儲備量分不開的(資訊)。當你知道發生過的那些事,你也應該知道潮流會向哪個方向走,順應潮流的人自然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所以,我經常要求朋友們學歷史,將相關行業的內容吃透,你就不怕事;
膽量的另外一個名詞是風險。很多人都知道風險是收入的第一要素;其實,真正的賺錢能力並非僅僅是冒風險那麼簡單;單純的冒險是無知、莽撞(我老家稱為“燒黃”)
成功的冒險是有節制、有計劃地冒風險;真正的投資者,從來不把自己承受多少風險掛在嘴邊,他們會研究市場,分析產品與技術可行性,以提高成功率。這樣的投資行為,本質上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體系之上的,知識體系到位了,根本就沒有什麼風險,所以,整天把“承受多少風險”掛嘴邊的投資者,是最低階的投資者。
決定是否賺錢的是冒險時的風控能力(控制風險的能力,準確的說法是風險是不能控制的,只能應對),
賺大錢的前提是慮勝之前先慮敗的謹慎思考(孫子兵法裡面的先為不可勝的思想)
一個從小到大生活風平浪靜的人,意味著過度保護;就如失去了飛翔能力籠中鳥、失去了抗風雨能力的溫室裡的花朵一樣,好在人是有可塑性的,明白膽小的原因為時未晚
第二,除了知識儲備,膽量還與信仰相關,一個有堅定信仰的人一定無所畏懼----有了信仰,就有了是非觀,這個時候,當你覺得做的事是正確的,當你問心無愧時,你就有勇氣面對一切危險;這就是為什麼在刑訊室,有信仰的要比沒信仰的堅決,流氓比文弱書生怕死的根源;
這裡說一個關於與樂觀相關的的“斯托克代爾悖論”。斯托克代爾是美國的一名海軍上將(另有一說是中將),在越戰時被俘虜,關押在河內希爾頓戰俘營裡。他先後遭受了 20 多次拷打,直到8年後獲釋回國。
“你為什麼能熬過這艱難的8年?”吉姆·柯林斯採訪時問。
“因為我有一個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出來,一定能夠再見到我的妻子和孩子,這個信念一直支撐著我,使我生存了下來。”斯托克代爾說。
“那你的同伴中最快死去的又是哪些人呢?”
“是那些太樂觀的人。”
這不是很矛盾嗎?為什麼那些樂觀的人會死得很快?斯托克代爾說:“他們總想著聖誕節可以被放出去了吧?聖誕節沒被放出去;就想復活節可以被放出去,復活節沒被放出去;就想著感恩節,而後又是聖誕節,結果一個失望接著一個失望,他們逐漸喪失了信心,再加上生存環境的惡劣,於是,他們鬱鬱而終……對長遠我有一個很強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活著出去,一定能再見到我的妻子和小孩;但是我又正視現實的殘酷。一個人不能對未來失去信念,但千萬不要盲目樂觀,現實世界永遠要比我們假想的更酷。”
你不能把信念和原則搞混。
信念是:你一定能獲得成功——這個信念千萬不可失去。
原則是:你一定要面對最殘忍的現實——無論它們是什麼。
審時度勢,順應潮流,是智。
做向上有難度事,是勇。流行的觀點認為,人際關係越好,越容易混的好,我的觀點恰恰相反,一個人要成功必須是一個孤家寡人;做事尤其生意上的來往不是人際交往;對於成大事的人來說,人際交往是束縛 是綁架
可進可退,可曲可伸,是韌。
以結果為導向,控制情緒,剋制本能,實際上是為了實現目標必須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