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摘要

    紹興十年,其實那時南宋的抗金形勢一片大好,那個時候收復失地也是民心所向。但趙構卻認為這是議和的大好時機,為表達所謂的善意,先後撤掉了岳飛、韓世忠等人兵權,並派使者向他們議和。本來已經被宋軍打得很頭疼的金國,看到南宋朝廷如此軟弱,便開始坐地加價,議和的前提條件就是殺掉岳飛。

    按照正常的邏輯,當時軍事上完勝金朝但也是正面較量不落下風,不應該在處於優勢的時候去議和。難道是他的懦弱怕事的性格嗎?事實上,趙構並非一個天生的軟蛋。早年金軍第一次包圍開封府時,趙構主動請纓,前往金營談判,並在金營中表現出強烈的個人氣節,還是讓許多人都感到欽佩的。

    但既然不是一個懦弱的人為什麼會在有優勢的情況下求和甚至俯首稱臣呢?當時朝中主戰派和議和派矛盾日益尖銳,一開始宋高宗到底傾向於哪一派真的很難說。不過轉折點在1129年,兩位將領苗傅和劉正彥利用當時軍士對朝政的不滿,發動兵變,並殺了宋高宗的心腹官員和一些宦官,逼迫宋高宗退位。歷史上將這一事件稱為“苗劉兵變”。名將韓世忠、劉光世等人在得知皇帝有難時,立刻起兵勤王。最終,兵變被鎮壓,宋高宗趙構復辟,但不幸的是,高宗唯一的兒子趙旉在兵變中受驚過度嚇死了。

    這次兵變對趙構的人生觀可謂影響巨大,他對掌握兵權的武將,信任度直線下降。將領戰功越大,民間呼聲越高,趙構就越容不下他。後來的岳飛被殺可以說和這次兵變事件有脫不開的關係。

    再者當初金國將抓來的兩位皇帝看為對付趙構的秘密武器。在金兀朮臨終時,他曾經告誡金國皇帝,如果趙構實力強大,就將宋欽宗放回去做傀儡皇帝,這樣趙構的政權就會瓦解。因此,趙構對自己的父兄很忌憚,但是當時又是天下群情激憤,他不支援戰爭又不行,所以趙構採取的一直是以戰輔和的態度,實際上趙構在位期間曾經有很多次機會能夠收復失地,可是趙構一直都採取能和就和的態度,即便後來宋金關係緩和,趙構也只將母親韋氏和父親的屍首帶了回來,而活著的那位皇兄趙構根本就沒問過!即便宋欽宗曾表示如果自己能回去,絕對不會與趙構爭皇位,趙構亦沒有表示。可想而知。

    趙構不想收復失地更多的是他的狹隘之心與短見,害怕武將立功軍權越來越大,又忌憚失地收復父親兄弟被接回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即使可以收復失地他也以模稜兩可能和就和的態度不想收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生日致辭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