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59800814593

    儘管古代地名到了如今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但絲綢之路沿途的西域地區仍然保留了很多有趣的古代地名。這些地名的由來並不是偶然,其許多蘊含著美麗的願景,還有一些是當時社會面貌的體現。這些地名展現了各族人民開發邊疆的創造力,也展現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城後,漢武帝就開始著手開闢絲綢之路。他數次出兵西域,驅逐匈奴,威震四方,這些可以從絲綢之路上的地名展現出來。著名的河西四鎮——武威、 敦煌、張掖、酒泉,都是公元前121年西漢收復河西走廊後所取的名字,它們與漢朝軍隊保衛邊陲的情況息息相關。“武威”,最容易讓人想到的便是武力,威風。漢代取名的時候確實有炫耀武力和宜揚國威的因素。“張掖”,取“張國掖臂,以通西域”的意思。

    “酒泉”的得名則是因為一個美麗的傳說。驃騎將軍霍去病擊退匈奴,凱旋歸來,軍隊駐紮在湖畔。漢武帝為表其功,派御史送來一罈美酒。霍去病深知,這一場的勝利不是自己一人的功勞,是無數心繫國家計程車兵拋灑熱血換來的。這皇帝送來的御酒,不可一人獨享,於是就將酒倒入泉水之中,與三軍將士共飲。從此以後,這裡就改名為“酒泉”。 “敦煌”二字的來由眾說紛紜,理解也是多種多樣。東漢的應邵認為,“敦”是大的意思而“煌”是盛的意思,“敦煌”二字不僅是形容敦煌的繁榮,更是形容漢朝的繁榮昌盛。唐朝的李吉甫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敦”是大的意思,但是這個大指的是廣闊的西域地區,而“煌”是指敦煌對於開通西城通道有著重要意義。

    當今不少縣、市的名字也反應了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大歷史事件,例如“承化”二字就是得名於當時的承化寺,承化寺名是清朝同治皇帝所賜,承化寺的修建也是為了表彰喇嘛教領袖棍噶扎勒抵抗俄國侵略。哈密在維語中是瞭望臺的意思,這直接說明了古代絲綢之路上瞭望臺的地點。瑪納斯在維語中是“眾多巡邏者”的意思,說明這裡牧場遼闊,放牧牲畜和保衛牲畜的人很多。中衛得名於明代修建的長城,這裡修建的長城分為前、中、後三衛。平涼取平定涼土之意,是十六國時期,前秦皇帝苻堅消滅前涼時取的名字。貴德早在漢朝時期叫作歸義城,到了明朝改設歸得所,清朝時期則逐步演變成了貴德縣。武功縣也是漢朝取得名字,同樣是宜揚武力的意思。

    如今,在甘肅、青海等地區的市、縣,許多都得名於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國家、關卡、驛站、寨子、城堡和陵幕,這些地名更富有歷史意義。韓城就是得名於春秋戰國時期,該處是南韓的舊地。戶縣是因為夏朝時,此處是扈氏的封地,經過不斷的演變,最終“扈”變成了“戶”。 商縣相傳是商朝祖先的故地。南鄭是因為西周滅亡時,鄭國的部分遺民穿過秦嶺來到此處居住,所以取名為南鄭。玉門是因為漢代時期,于闐出產的玉石都經由此地進人中原。秦安相傳是秦國祖先的封地。靈臺是因為周文王在此建築靈臺而得名。新疆地區的焉耆、且末、于闐、尉犁、和田等地,都是以西域古國的名字命名。黃陵是因為該地有黃帝的陵基,近代時期為紀念黃帝而改名為黃陵。乾縣在唐朝時期叫乾州,唐高祖的乾陵修建於此,所以得名為“乾”。

    絲綢之路上還有許多地名錶達了古代人的美好願望,有君王盼望長治久安、天下太平的,還有人民盼望該地繁榮昌盛、安居樂業的。如陝西的長安、鳳翔、寶雞、麟遊、扶風、綏德、安康、安塞、寧陝、鎮安、定邊、靖邊;甘肅的定西、靖遠、寧縣、安西、靜寧、民勤、永登、民樂;寧夏自治區的隆德、平羅、同心、西吉、中寧、靈武......長安自不必多說,取長治久安的意思。鳳翔,傳說此處曾有鳳凰,寶雞,據說在春秋時期,秦文公在位,此處有寶雞鳴叫的祥瑞之象。麟遊,據說在當地捕獲過白麟。扶風、綏德兩地都表現了統治者希望人民服從統治的意願,“扶風”在漢朝時期是負責教化百姓的官員;綏德是西魏時期建立的,有綏靖、安撫之意。安康是晉朝時期安置流民的地方,取名“安康”是希望當地治安良好。安塞位於戰國時期長城腳下,長城地處邊塞,宋朝時期便叫此為安塞堡,到後期才將安塞堡改成了安塞縣。寧陝是在清代時設立的,鎮安則設立於明代,這兩個縣城雖然不大,但都地處要地,是可以決定陝西地區安危的重地。定西在宋代名叫定西域,靖遠則是明代的靖虜衛,最後於清朝時期改成了靖遠衛。

    寧縣是延習了北魏時期寧州的稱呼,安西在清朝時期叫作安西州,靜寧是元代設定的靜寧州,上述的七個縣都是緩靖安定邊疆的意思。民勤縣原名為鎮藩,意味鎮住藩,水登原名平番,更是有平定番邦的意思,民樂在清朝時叫作東樂堡,這三個縣都是 於民國時期更換名字,聯合起來就是人民勤奮五穀豐登、安居樂業。絲綢之路自古以來就是各民族混居的地區,是連線各民族的紐帶,絲綢之路的歷史不只是哪一個民族的故事,是往來於絲綢之路的各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儘管如今絲綢之路的故事已經時過境遷,在絲綢之路上往來的民族或許已經遷移到別處居住,有些乾脆與其他民族融合了,但是以民族命名的地名卻依舊存在。大荔縣,是春秋時期大荔之戎的居住地,清朝再次設縣的時候就直接沿用了原名。

    寧強縣是取了寧羌縣的諧音,這裡曾是羌族人的活動範圍。和碩縣是和碩特的簡稱,和碩特是清朝時期蒙古四部之一,曾在天山北部遊牧,後來舉族遷移到青海地區,少部分不願意走的遷徙到了伏爾加河流域。絲綢之路地區的古地名,並不僅僅只是一個名字。只要去了解它背後的故事,那麼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一幅歷史輝煌的白描長卷,其中講述了了絲綢之路一個個波瀾壯闊的故事,記載了那些威武雄壯的民族,如今看來,仍令人興致盎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程式碼的圈複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