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866256266628

    說起李世民,就不能不說一說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年間(公元年至年)經過一番勵精圖治所開創的一箇中國曆史上的太平盛世。其政治清明,社會和諧,國力強盛,疆域遼闊,遂成為後世仰慕欣羨、推崇備至的治世典範。

    《新唐書太宗本紀》中贊曰:“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

    自古功德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

    大唐遺寶赤金走龍

    明憲宗在其御製《貞觀政要》序中更是讚道:

    “三代而後,治功莫盛於唐,而唐三百年間,尤莫若貞觀之盛。”

    而對於自己所創就的這一輝煌盛世,唐太宗也是頗為自豪:

    “朕觀古先撥亂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但朕年十八便舉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為天子,此則武勝於古也。少從戎旅,不暇讀書,貞觀以來,手不釋卷,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行之數年,天下大治而風移俗變,子孝臣忠,此又文過於古也。昔周、秦以降,戎狄內侵,今戎狄稽顙,皆為臣妾,此又懷遠勝古也。”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其自雲所創的諸種歷史功績確屬歷史事實,故而在古今史評中唐太宗及其開創的貞觀之治臝得了無數美譽。

    《舊唐書玄宗本紀》:“貞觀之風,一朝復振。……與民休息,比屋可封。”

    唐代鑲金獸首瑪瑙杯

    北宋史家範祖禹在《唐鑑》中評價道:“太宗以武撥亂,以仁勝殘,其材略優於漢高,而規模不及也。恭檢不若孝文,而功烈過之矣。跡其性,本強悼勇,不顧親,而能畏義而好賢,屈己以從諫,刻厲矯揉,力於為善,此所以致貞觀之治也。夫賢君不世出,自周武、成、康,歷八百餘年而後有漢,漢歷八百佘年而後有太宗,其所成就如此,豈不難得哉!人主之所行,其善惡是非在後世,當其時不可得而辨也。”

    範祖禹在此就認為唐太宗的個人品性與歷代帝王相比也是在伯仲之間,對其行為也認為有是非善惡之可辨。歐陽修、宋祁、司馬光等人,也從得與失兩方面對唐太宗及貞觀之治進行了總結。

    對唐太宗及貞觀之治的肯定,在於認為唐太宗是一位理想中的聖王,而貞觀之治則是儒家理想的治世。宋神宗就曾說過“唐太宗,亦英主也”,南宋洪邁也認為唐太宗是“唐之明主,所言所行,足以垂訓於後”。

    宋人所編史書《新唐書太宗本紀》中則讚道:“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

    宋代曾鞏評價道:“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於太宗之為君也。”他還認為在唐虞之治五百年後有成湯之治,再五百年有文武之治,又千餘年有貞觀之治。

    不少封建統治者如明朝憲宗、清朝康熙、乾隆等都把唐太宗看作是儒家理想的聖君,貞觀之治則是儒家理想的治世。

    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對唐太宗及貞觀之治有所議論之處,則在於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兄弟,有愧於正心修身、齊家明倫之道,及他好大喜功,致使貞觀之治後期的政治較前期相比有漸不克終之勢。

    唐太宗在奪取最高權力的政治鬥爭——玄武門之變中,殺兄試弟、逼父退位,讓其在私德上飽受批評,從而對貞觀之治蒙上了一層違背倫理的陰影。所以,歷史上在積極評價唐太宗作為一代英明之君所取得的貞觀盛世的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往往對其有違修齊之道的這一事件毫不隱晦地加以批評。

    明憲宗在其御製的《貞觀政要》序中就說道:“於戲!太宗在唐為一代英明之君,其濟世康民,偉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純也。”

    朱熹批評道:“唐有天下,雖號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風。三綱不正,無君臣父子夫婦,蓋其源出於太宗。”

    有的學者在評價時雖然也看到了私德上的不足,但仍以其歷史功績為主。

    戈直認為:“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齊家明倫之方,誠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納諫,任賢而使能,恭檢而節用,寬厚而愛民,亦三代而下絕無而僅有者也。”

    唐代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

    當然,在歷史中也有從正面積極肯定這一事情的看法。

    《舊唐書太宗本紀》中道:“以太宗之賢,失愛於昆弟,失教於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務不能訓丹朱,斯前志也。當神堯任博之年,建成忌功之円,苟除畏逼,孰顧分崩,變故之興,間不容髮,方懼‘毀巢’之禍,寧虞‘尺布’之搖?”

    在《中國通史》中寫道:“到了626年,唐朝統一的事業已經完成,李建成、李元吉活動愈益加緊,甚至用毒酒謀害唐太宗,唐高祖也將作最後的表示,苦於還沒有找到加罪的藉口。這時候唐朝的前途十分危險。唐太宗殺李建成、李元吉,對本身來說是必要的自衛,對國家來說是有利於大局的行動。”

    有的學者認為,這其實都是唐高祖造成的,其禍源之始不在李世民。當禍端已成,李世民只能應之而已。

    有的學者把玄武門之變看作是“進步傾向代替腐朽傾向”的“行動”是改革勢力戰勝保守勢力的鬥爭,有的還說是主要由出身於社會中下層”的“謀臣猛將”組成的李世民集團同“主要由宗親貴戚和隋舊官僚組成的李建成集團”之間的政治鬥爭。

    還有一種折衷的說法,認為玄武門之變就其性質來說雖然是爭權奪利的,但是唐太宗的最後勝利,客觀上卻對唐初社會歷史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所以對其評價,既不能籠統地加以完全否定,也不能簡單地予以全面肯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腦血管破裂什麼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