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袁粉
-
2 # 金烏木木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航海史上的壯舉,從1405年到1433年,先後七次下西洋,歷經朱棣朱高熾和朱瞻基三代皇帝,比西方的大航海時代早了近百年。
先說一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第一,宣揚國威,宣示正統
明成祖朱棣得位不正,為了萬民歸心,他不惜重金打造寶船,想周邊國家宣揚明朝的國力,打造萬國來朝的盛世。外國史臣的朝拜,增加了明朝在世界上的存在感,也有利於國內民心歸一。
第二,滿族統治者異域尋寶的需要
鄭和的寶船帶有明朝的土特產品,每到一個國家,便賜給他們一些寶貝做禮物,各國的統治者也紛紛獻上自己的寶物作迴應,在當時,長頸鹿被當做瑞獸麒麟帶入中國。
第三,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傳說去了海外,建文帝一天不死,朱棣就一天也睡不成安穩覺,所以也有說鄭和下西洋是尋找建文帝。
鄭和下西洋沒有繼續的原因:
鄭和下西洋和西方大航海有本質的不同,前者是不計經濟效益的貢賜貿易,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隨著國力的衰退,明朝已經無力支付龐大的開支,這是鄭和下西洋中止的根本原因。
另外隨著朱棣的死亡,明朝政局的穩定,建文帝的生死對朱棣的子孫影響不是很大,所以鄭和下西洋也就不了了之了。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只是明成祖朱棣為了彰顯國威搞的面子工程。大明王朝贏了面子卻輸了裡子,最終因為得不償失才沒有繼續下西洋。
這個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
因為,厚往薄來的單向支出的確太奢侈了!
奢侈到連富有四海的大明王朝也承受不起了。
但是,大明王朝的目光太淺,也是導致下西洋的壯舉夭折的原因。
當然,這也怪不得明朝皇帝,縱觀歷代王朝幾乎沒有不重陸輕海的。
對於以農立國的封建王朝來說,陸地的價值要遠遠大於海洋。
這就難怪明朝皇帝把下西洋看做賠本生意了,從而終止了在他們眼裡看似用白花花、亮晶晶的銀子打水漂的愚蠢行為。
重本(農業)輕末(工商)是歷代王朝的傳統,明朝也不會例外。自古以來,中華一直維繫著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忽視商品經濟的價值,自然也就不會有積極拓展海外貿易的動力。
傳統王朝一直處於經濟內迴圈,真真是“中華地大物博富有四海,原不需與外人互通有無″!
既然衣食住行都能自給自足,哪還會有積極拓展海外貿易的需求呢?
這就是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壯舉,在明成祖朱棣去世後,很快就人亡政息的原因所在。 -
4 # 老樊說史
鄭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朱棣發起的大型航海行動,從1405年開始第一次,到1433年明宣宗朱瞻基最後一次,前後共舉行了七次,目的是在宣示大明國威,加強沿海交流,彰顯文化。
鄭和下西洋,每次航海活動規模聲勢浩大,組織船隻百餘艘,人數兩萬七八,歷時一年多,從中國南海啟航,一直到汶萊以西海域,穿過馬六甲到阿拉伯半島、最遠到非洲東海岸。這麼龐大的航海活動據說是為了找尋明惠帝朱允文的下落,船隊所到之處,拜訪當地政府,開展文化交流,考察風土人情,介紹大明王朝的基本情況,賞賜皇家禮品。因此這完全是一場聲勢浩大的面子工程,勞民傷財,根本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回覆列表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幾個朝代裡面,有很多王朝都很繁榮,比如我們熟知的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今天我想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明朝。我們知道明朝初期國力十分昌盛,影響力十分廣泛,周邊的許多國家都紛紛來明朝進貢,希望得到明朝皇帝的認可。比如熟知的今天的越南、北韓、琉球群島等等。這些附屬國之所以願意成為明朝的藩屬國,是因為明朝的實力十分龐大,很多西方國家慕名而來,希望一睹這個強大的國家的尊容。
明朝初期真的很是繁榮,當時社會也是一片祥和和寧靜,百姓也是十分的安康幸福。明朝為了宣揚國威,進一步擴大明朝的影響力,明朝決定派遣鄭和下西洋。我們知道鄭和下西洋總共進行了七次,每次去都是浩浩湯湯,陣容十分龐大。比如船隻和人數十分之多,有的時候,一條船上的人數可以達到幾千人,這麼龐大的整容,大家可以在腦海裡想一想是不是真的很龐大,堪比今天的航空母艦啊。
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下南洋,都是將國內的珍寶和玉器等價值連城的東西分發給周邊的藩屬國,讓他們感受到天朝上國的恩惠,感謝皇恩浩蕩,從而讓他們對天朝上國從內心裡充滿了感激。鄭和七次下西也算是達到了明朝皇帝的目的,對裝大明朝的國威也算是做出了貢獻。
當然這是出於政治目的,但是還有一些次要的原因。比如尋找當地的金屬礦,我們知道當時明朝十分缺乏一些金屬礦,尤其是白銀和黃金十分的缺乏。為了滿足國內的黃金和白銀的需求,明朝派遣鄭和區尋找一些當地的金屬礦,希望以此滿足明朝國內對於這些金屬的需求。所有這也是為什麼鄭和每到一個地方的時候,就會大肆給他們一些珍珠和玉器。畢竟鄭和還是帶著政治和經濟目的來的。
還有一個目的,當然也是一種民間上的傳說。據說鄭和下西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替皇帝尋找建文帝,據說建文帝因為一場大火就下落不明瞭,就再也沒有人看見他。所以登基後的新皇帝朱棣,抱著一線希望希望找到這位失蹤的皇帝。因為建文帝根據當時在民間的傳言說是下了西洋,但是還有訊息說建文帝根本沒有下西洋,而是去了寺廟當了和尚。
不管怎麼樣,鄭和下西洋總共進行了七次,最後也是死在了印度洋地區。鄭和一生都在替皇帝航行,也死在了海上。可是為什麼鄭和下西洋只進行了七次就終止了呢?在我看來,鄭和下了七次西洋就終止了,是因為每次出行會消耗大量的國力,每次出行會損耗很多的人力和無力,而且每次分發給當地人的珍寶和玉石都是從國家國庫拿的,但是帶回來的確是一些明朝沒有的,很是廉價的東西,這對於任何國家來說肯定很難再繼續下去。
還有就是因為已經進行了七次,已經達到了宣揚國力的目的,實在是沒有必要再進行下去。而且鄭和死後也沒有合適的人選,畢竟之前都是鄭和在掌管這方面的事情,所以鄭和死後一時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但是不管怎麼樣,鄭和下西洋有利於促進中外兩國的交流,有利於兩國或者多國文化的交流,有利於促進文化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