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蘇軾解讀]
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為了他的出現,中國,也許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現,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華,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於瞬間而又影響深遠;他的性格,既灑脫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蘇軾——中國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罕見的多面手,多層次、全方位的文化——不僅僅是文學——鉅子。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豐富的人生經歷、多方面的巨大成就,還有,它永遠不滅的那一份詼諧,真可謂: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豐碑!
他長於散文創作,《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名篇佳作膾炙人口,體現了中國文人的憂患意識和人文精神。他的詩,把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風格巧妙結合起來,多姿多彩,美輪美奐,代表了宋詩最高水平。他的詞,清新豪健,題材廣闊,揮灑自如,氣勢磅礴,開創了豪放詞風。他的書法、繪畫,也都達到了很高水平。
除此之外,在哲學、茶道、烹飪、養生、園林藝術方面,他都有獨到的造詣。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推崇蘇軾:“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將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列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並且將他們的思想、人品、學問、才華、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渾然一個整體,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稱道者,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文人,蘇軾身上,既無頭巾氣,無山林隱逸氣,亦無以富貴驕人氣,無忠臣孝子氣,無大作家架子氣;既無大臣杜門思過之態,亦無謫宦戰戰兢兢之態。他與你我同在,同悲同喜,絲毫也不刻板,渾是率然純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三”來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題名、烏臺詩案、太后恩寵;不忘三人——敬如父師的歐陽修、素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馬光;不忘三地——黃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與蘇轍的手足情、與王弗的生死情、與朝雲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斷,幾乎都與傳奇相聯絡。例如,金榜題名時,他由第一變成了第二,卻反而更為出名;烏臺詩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貶黃州,卻反而出現了創作的黃金時期;他贈弟轍、悼亡妻的詞篇,被人們萬口流傳,歷久而不衰……
在為人上,蘇軾在幾乎喪命的逆境中保持堅貞氣節和獨立人格,決不隨波逐流;在為官上,蘇軾堅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築堤,儋州授館,興修水利,架橋鑿井,賑災施藥,都於史有徵;在人生態度上,蘇軾即使在身處絕境時,也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追求……
由於蘇軾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於他更多的人民性,由於他時時閃現著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於他超凡脫俗的曠代才華,千年以來,他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而有口皆碑;更由於生活經歷的豐富性,他常常成為人們談話的話題及內容。自然而然,學生們在作文時,也往往喜歡用東坡事蹟作話題或材料,毫不誇張地說,有作文處儘可以有東坡。這正是因為,蘇軾的精神與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國的文化與歷史,還在影響著我們生生不息的文化創造和傳承。
一 蘇東坡烏臺詩案後被貶黃州,物質匱乏,精神蕭索,可苦難終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嘯的山風於谷口處受住,化為溫柔的何須;湍急的河流於河口處放緩,化為寬廣的浩瀚;絢爛的人生於苦難處收束,化為成熟與淡泊。於是蘇東坡從黃州突圍,終成赤壁二賦,大江一詞,名傳千古,恩澤了後世無數書生騷客。
二 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汙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
三 東坡披髮仰天大呼“大江東去”,他面臨的那些煩心瑣事頃刻之間沉入滾滾波濤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壯闊的滔滔江水讓東坡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失意、悲傷,忘記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四 是那個“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麼?是那個“一蓑煙雨任平生,何妨行嘯且徐行”的行者麼?是那個高唱“大江東去”的詩人麼?蘇軾,一個被宋神宗稱讚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潑來的汙水,遭受貶謫後,忘卻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黃州種地釀酒,“夜飲東坡醒復醉”,在黃州“倚杖聽江聲”,在黃州寫下“大江東去”。他總是那樣的淡泊從容。他總是將所有的痛苦失意拋之腦後,銘記著世間之美麗。不然,何來“親煮東坡肉”,何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曠達與豪邁?
五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談笑風生,而真正帶給赤壁完美壯烈的是蘇軾。官場上的險惡風波並沒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貧並沒有銷蝕掉他那樂觀向上的心。伴著涓涓細泉,聆聽習習古風,故園神遊中,蒼銀白髮與皎潔月光交相輝映。一尊還酹江月,多麼豪邁的舉杯,淡逝了多少哀傷及生活磨難——紀念蘇軾,讓我懂得了在困難逆境中應保持有奮勇向前的心……
六 蘇軾這個曾經輝煌的文人,因黃州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後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鬱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蘇軾…………
[蘇軾解讀]
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為了他的出現,中國,也許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現,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華,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於瞬間而又影響深遠;他的性格,既灑脫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蘇軾——中國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罕見的多面手,多層次、全方位的文化——不僅僅是文學——鉅子。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豐富的人生經歷、多方面的巨大成就,還有,它永遠不滅的那一份詼諧,真可謂: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豐碑!
他長於散文創作,《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名篇佳作膾炙人口,體現了中國文人的憂患意識和人文精神。他的詩,把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風格巧妙結合起來,多姿多彩,美輪美奐,代表了宋詩最高水平。他的詞,清新豪健,題材廣闊,揮灑自如,氣勢磅礴,開創了豪放詞風。他的書法、繪畫,也都達到了很高水平。
除此之外,在哲學、茶道、烹飪、養生、園林藝術方面,他都有獨到的造詣。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推崇蘇軾:“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將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列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並且將他們的思想、人品、學問、才華、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渾然一個整體,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稱道者,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文人,蘇軾身上,既無頭巾氣,無山林隱逸氣,亦無以富貴驕人氣,無忠臣孝子氣,無大作家架子氣;既無大臣杜門思過之態,亦無謫宦戰戰兢兢之態。他與你我同在,同悲同喜,絲毫也不刻板,渾是率然純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三”來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題名、烏臺詩案、太后恩寵;不忘三人——敬如父師的歐陽修、素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馬光;不忘三地——黃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與蘇轍的手足情、與王弗的生死情、與朝雲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斷,幾乎都與傳奇相聯絡。例如,金榜題名時,他由第一變成了第二,卻反而更為出名;烏臺詩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貶黃州,卻反而出現了創作的黃金時期;他贈弟轍、悼亡妻的詞篇,被人們萬口流傳,歷久而不衰……
在為人上,蘇軾在幾乎喪命的逆境中保持堅貞氣節和獨立人格,決不隨波逐流;在為官上,蘇軾堅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築堤,儋州授館,興修水利,架橋鑿井,賑災施藥,都於史有徵;在人生態度上,蘇軾即使在身處絕境時,也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追求……
由於蘇軾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於他更多的人民性,由於他時時閃現著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於他超凡脫俗的曠代才華,千年以來,他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而有口皆碑;更由於生活經歷的豐富性,他常常成為人們談話的話題及內容。自然而然,學生們在作文時,也往往喜歡用東坡事蹟作話題或材料,毫不誇張地說,有作文處儘可以有東坡。這正是因為,蘇軾的精神與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國的文化與歷史,還在影響著我們生生不息的文化創造和傳承。
一 蘇東坡烏臺詩案後被貶黃州,物質匱乏,精神蕭索,可苦難終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嘯的山風於谷口處受住,化為溫柔的何須;湍急的河流於河口處放緩,化為寬廣的浩瀚;絢爛的人生於苦難處收束,化為成熟與淡泊。於是蘇東坡從黃州突圍,終成赤壁二賦,大江一詞,名傳千古,恩澤了後世無數書生騷客。
二 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汙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
三 東坡披髮仰天大呼“大江東去”,他面臨的那些煩心瑣事頃刻之間沉入滾滾波濤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壯闊的滔滔江水讓東坡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失意、悲傷,忘記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四 是那個“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麼?是那個“一蓑煙雨任平生,何妨行嘯且徐行”的行者麼?是那個高唱“大江東去”的詩人麼?蘇軾,一個被宋神宗稱讚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潑來的汙水,遭受貶謫後,忘卻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黃州種地釀酒,“夜飲東坡醒復醉”,在黃州“倚杖聽江聲”,在黃州寫下“大江東去”。他總是那樣的淡泊從容。他總是將所有的痛苦失意拋之腦後,銘記著世間之美麗。不然,何來“親煮東坡肉”,何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曠達與豪邁?
五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談笑風生,而真正帶給赤壁完美壯烈的是蘇軾。官場上的險惡風波並沒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貧並沒有銷蝕掉他那樂觀向上的心。伴著涓涓細泉,聆聽習習古風,故園神遊中,蒼銀白髮與皎潔月光交相輝映。一尊還酹江月,多麼豪邁的舉杯,淡逝了多少哀傷及生活磨難——紀念蘇軾,讓我懂得了在困難逆境中應保持有奮勇向前的心……
六 蘇軾這個曾經輝煌的文人,因黃州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後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鬱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