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間的河Omnis

    主要還是迫於局勢。

    蜀漢內部最大的矛盾是劉備帶來的荊州集團和原本本土益州集團的矛盾。二者甚至可以說無法調和。

    加上天下三分,政權的合法性又是南方兩國比較頭疼的問題。而不斷地北伐,既可以轉嫁國內矛盾,又能向天下宣告你魏是篡漢而立,我才是漢家正統。

    總體來說,這是蜀漢不得已的做法,即便再怎麼勞民傷財,也得必須做。

  • 2 # 遼北狠人範德彪V

    簡單來說,劉備的目的是取天下,不是偏安一隅,而劉備死後諸葛亮也是繼承了劉備的這一遺志。再者,曹魏佔據了天下地理位置最好的中原地帶,糧食產得多兵將也足,蜀漢根本就沒有條件可以跟其相提並論,時間拖得越久大家的實力差距就會越大。所以打還有一線生機,不打只有等死。

  • 3 # 驚鴻影片剪輯

    兩方面原因。一是維持漢室正統的需要,蜀漢一直打的口號就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要恢復漢室江山必須要收復中原,偏安一隅不就證明自己是割據政權了嗎?二以攻代守。蜀漢偏安一隅,人口地盤比佔據中原的曹魏小得多,不擴張地盤,時間越久蜀漢和曹魏的實力差距會越來越大,蜀漢不困死四川也會被曹魏滅亡。諸葛亮策略是佔據隴右,再進取關中,步步蠶食曹魏地盤,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只不過實力所限諸葛亮和姜維都沒有成功,但是伐魏延緩了蜀漢的滅亡。

  • 4 # 小陽陽15288

    蜀國為什麼要不斷伐魏,這個歷史問題很多史學家早就分析過,我總結一下吧,主要的觀點有以下:

    1、為了所謂的漢室江山

    這個原因至少是蜀漢政權的官宣理由,光復漢室,這一點從劉備起家一直到白帝城託孤都一直是劉備的政治主要思想,不管劉備是不是真心,但這一點為劉備拉攏人心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所謂歷史都是後來者編寫的,從歷史來看,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所做所為都是天子直接下詔書,從曹操的角度來看,劉備的行為其實是造反。漢室其實已經滅亡,所以這個理由越到三國後期其實是越站不住腳的,說出來也沒多少人信,但又不得不說。

    2、為了轉移內部矛盾

    蜀國後期內部矛盾其實很嚴重的,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蜀國幾乎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農業經濟也發展的不錯,但是這樣的治理效果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法制太嚴,導致社會矛盾增加,在加上蜀漢內部各權勢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舉個例子,魏延和楊儀的例子,魏延很瞧不起楊儀這個書呆子,經常當著眾人的面羞辱楊儀,甚至楊儀多次當眾被氣哭,所以諸葛亮死後按照諸葛亮的遺囑,大軍全部撤退,魏延則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斷其退路,所以楊儀稱魏延造反,後來在殺掉魏延後還不忘在魏延頭上踩兩腳,但後來史學家很多都認為魏延造反其實是歷史一大冤案。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諸葛亮心裡也很清楚,一旦蜀國沒有外部壓力,內部就會爭鬥的更加激烈,有可能蜀國沒被魏國滅掉,自己內部就先亂了,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轉移矛盾,讓大家一致對外,這樣有共同敵人的前提下,大家更容易團結一心。

    3,也有諸葛亮自身的原因

    從軍事上講,蜀國易守難攻,守可利用地形的優勢,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是地理優勢也是地理劣勢,劣勢就是這樣的地勢想要遠征打出去很難,一旦打出去,後勤補給就是很大的問題,你的大規模糧食運不出去,支撐不了長期遠征,這些問題諸葛亮心裡很清楚,所以諸葛亮遠征進度很慢,不求奇襲,只求穩,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沒有采用魏延子午谷奇襲的計謀,就是因為諸葛亮是戰略家,看得更遠,戰術上的優勢抹平不了戰略上的劣勢。

    既然這樣那諸葛亮為什麼還要傾全國之力伐魏?從諸葛亮自身來講,先帝託孤給諸葛亮壓力很大,自己可謂是為了這一託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去參觀過成都的武侯祠就能瞭解,諸葛亮自己的兩個兒子也是為了蜀國大業戰死沙場,自己一生兩袖清風,對自己的主子——扶不起的阿斗,自己絲毫沒有取而代之之心,看了不得不對諸葛亮一家肅然起敬。

    諸葛亮覺得自己已然垂暮之年,伐魏大業還是寸土未進心有不甘,大業交給後人更不放心,所以要伐魏,而且要儘快,諸葛亮在選擇自己的接班人時也是慎之又慎,但奈何天意如此,蜀國孱弱的君主,分裂的內部勢力,並不穩固的基業,支撐不起積年累月的征戰。。

  • 5 # 劉坤忠120

    謝邀,復興漢室是漢昭烈帝劉備一生的志願。蜀漢伐魏,意義重大,劉備自立為帝,不伐魏就沒有存在的合法性。加之曹丕逼迫獻帝退位,仁人志士無比憤怒,天下百姓人心思漢。蜀國憑一州之地很難得到應有的發展,不能坐以待斃,必須開疆拓土,正義出擊。。。我也認為諸葛亮北伐是為了轉移內部名派系矛盾,其實不然,在蜀國未立之前,諸葛亮就坐鎮成都,統籌規劃,平衡了各派勢力。自諸葛亮出山已來,劉備集團的壯大與發展,充分證明了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軍事能力。永安託孤,李嚴只是協助諸葛亮治理國家,曹丕調譴五路大軍伐蜀,諸葛亮足不出戶,二天之內就能化解危機,諸葛亮是蜀國的主心骨,充分得到華人的尊重與信任。諸葛亮以丞相相父的身份與威望,李嚴是無法競爭的。。。北伐是蜀國的神聖使命,諸葛亮知道以蜀國的國力與兵力與魏國有距大差距,兵髮長安,是無法控制關中的,弄不好四面受困,有險無異。只能兵取隴西,結好羌氐,將隴西做為大本營,以圖後進。諸葛亮五次北伐,六出祁山,為的是奪取隴西,每次北伐都因糧草不繼,無功而返。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是正確的,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來姜維繼承武侯遺志,九伐中原,未能成功,是因蜀國國力更加衰竭,人才更加匱乏,也難為姜維了,即當統帥,又當先鋒。儘管姜維忠心不二,但後主昏庸,難免走向亡國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文參考文獻會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