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金老者
-
2 # 樸喜哲
看到你提出的這個話題,我真是無語了。按你的說法老人應該早點離世唄???
透過這件事只能說明一件,你的父母白養了一幫不孝的兒女。
如果你的兒女有一天也在爭吵中,你應該清楚你是否還有必要活在這個世上。
記住了有這麼一句;“老貓炕上睡,一輩留一輩”。
-
3 # 知心傅姐
父母在的時候,吵架不團結,這是把父母往黃泉路上送的節奏,不和睦的家庭,一般老人都不會太高壽。看著這些不孝的兒孫們,吵吵鬧鬧,心情不好,死得也快。
吵架的原因無非就是爹孃偏心哪,利益分配不均哪,還有哪個付出的多,哪個付出的少了,有很多子女當著老爹孃的面吵的難分難解,甚至大打出手,這時候,無力無奈的爹孃真的是隻恨自己咋還不死,活著看子女們不和還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等父母去世了,他們突然發現,姊妹之間再不是親人,成了親戚,也沒有贍養老人的利益紛爭,沒有了利害關係,接觸的少了,吵架的次數自然就少了。
以前父母在的時候,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再吵還能聚到一起,父母過世後,誰過誰的日子,大家以後還想當親戚處,就放下紛爭,和睦相處,否則就老死不相往來,連親戚都做不成,到這個時候,已經沒什麼好吵的了。
老話說得好:父母在,是親人,父母不在,是親戚。有很多子女,父母一不在都變成了陌生人,從此斷親的也有很多,逢年過節,大家也不相互來往,說白了,還不如鄰居和朋友,就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從此天各一方,各自關起門過自己的小日子。
那些回過味的子女們,到父母過世後,才發現有啥可吵可爭的,從此沒有父母,從此姊妹們沒有隔三差五聚在一起的機會,所以就化干戈為玉帛,你好我好大家好,逢年過節,找個由頭姊妹小聚,還是親戚,也給後代們創造相處的機會,以後大家多幫扶。
所以說,父母健在的時候,哪怕他們已經垂垂老矣,只要他們活著,就是子女們的福氣,越是子女們和睦相處的家庭,老人開心舒心,越是容易高壽,他們就是活招牌,自媒體平臺上為什麼百歲老人的影片受歡迎?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你可以像小女孩一樣在媽媽爸爸面前撒嬌,哪怕你七老八十,你在他們面前還是孩子,你可以放下一切煩惱,暫時讓自己迴歸童年,所以看到那些家有百歲老人的子女在他們父母面前逗笑,都會觸碰到每個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珍惜父母在的歲月吧!也珍惜父母不再,大家還有機會做兄弟姐妹的緣分吧!
-
4 # 弩馬揚鞭
這問題沒有覆蓋性,即是說不是所有,因此申明。
世上沒有糾結就沒有矛盾,沒有贍養之責就沒矛盾,你這題目顯然就是老人的關鍵,也肯定為贍養諸多事情而糾葛引起子女們的不和。一旦老人離世,這關鍵性的矛盾沒有了只剩下親情,而況各自生活沒有利害交集,距離可以醞釀親情,自然就皆大歡喜了,團結如初,一見如故了!
-
5 # 鳳過有聲
不團結還是不團結,和老人在世不在世沒多大關係。
但是,老人在的時候,家族有什麼事情,找老人,老人如果不在了,有什麼事情就需要兄弟姐妹商量了,這樣或許因為某種接觸會讓外人看的更親密一些。
兄弟姐妹血濃於水,不管老人在或者不在都應該團結,互相幫助,所謂兄弟一心,其利斷金,百利無一害。
-
6 # 第N次接觸
老人尚在,且因生活不能自理,諸多不便有求子女。未曾想到子女眾多卻無一盡孝。非但如此,還要吵鬧不休。其實皆為推諉搪塞,逃避贍養罷了。如此令人心寒,萬般感概!當初生兒育女多為造福後代,當然不免存有私心,一旦老來不便,子女也可依靠,所謂多子多福。子女必須贍養老人,這也是國法所定,違者必究。
奈何子女別有用心,個個自私自私,竟然鬧到兄弟鬩牆,這真是人間的悲哀。老人心願未了,含恨而終。然而不孝子女有如舒了一口氣,大家暗自竊喜,各自心照不宣,於是相安無事,盡棄前嫌,看似和和睦睦,異常團結,其實是虛情假意,貌合神離,可憐老人生未享盡子女福,死卻遺恨在人間。
-
7 # 優雅拈花一笑
老人在時不團結,為了利益鬧糾紛,一碗水來難端平,傾斜也是解急困。尤其多子災難多,困擾始終在亂套,想想爭竟圖什麼,圈內人事糾心擱。
坐鎮當家如昏庸,無能表現在鑄錯。小富則安達不到,兵臨城下亂糟糟。屋漏偏逢連陰雨,大廈將傾沒奈何。經濟沒有啥帶動,都是當初食惡果。作繭自縛奔前程,自作自受在言表。這也算是心裡話,感同身受沒個法。越治越亂難濾順,那個是個會聽話。
老了脫毛不逼鼠,猴子學會稱霸王。成家立業成分大,立業成家意義廣。老子去世事分明,各奔前程若干後。漸有良知思親恩,懷中也有自兒孫。
團結好像連城訣,有模有樣形式擱。身份換位總思考,十指連心情牢靠。
回覆列表
我本身就是老人,也接觸過很多有老人的家庭,對您這問題試著說幾句:老人在世子女不團結的問題還真是存在,其中重要原因就在於老人本身(我這裡把老人定義為70歲以上)。人老了,大腦退化,記憶力差,愛嘮叨。此時與甲說乙不來看他,不關心他,轉過臉又對乙說甲這類的話。這樣甲覺得乙對老人態度不好,乙覺得甲不關心老人,互相間產生了看法。再一個原因就是老人對子女有偏愛(包括孫輩),有的偏疼生活條件較差的兒女,有的喜歡男孩不太喜歡女孩,有的專門惦念住在外地的子孫,表現在給晚輩錢物上有差距。這作法使子女間產生攀比心理,造成不平衡感,所以彼此感情上有了距離。以上兩種情況比較常見,但其實大家都沒什麼矛盾和衝突,老人在世都想讓老人過得好一些,老人過世又覺得一奶同胞是最親的人,有些小誤解說開了自然沒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