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養生的小蝦米

    如今,溼氣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噩夢”。

    溼氣來臨前,症狀不明顯;溼氣來臨時,身體出現問題;溼氣嚴重時,祛溼成為難題!

    有的人說:我也沒發現什麼症狀,怎麼就突然間就溼氣重、關節炎了呢?

    還有的人說:祛溼幾個月了,根本沒效果,一邊排出溼氣、一邊溼氣入體。

    那麼,溼氣重時,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呢?

    頭部出現4個訊號,十有八九是溼氣入侵!趁早祛溼,可防疾病!

    1、頭昏腦漲

    當溼氣首先侵蝕的時候,頭部是首先會反應出來的部位,主要表現就是頭昏腦漲,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時候,明明休息的很好,卻腦袋昏沉,睡不夠。有的人可能還會出現發熱、怕冷,流鼻涕等症狀。

    2、臉上長痘

    溼氣過重,面板就會受到影響。臉上就會出現長痘、無光澤、毛孔粗大等現象。

    對於愛美的女孩子來說,即使經常護膚或者祛痘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這就說明這是溼氣重了,需要祛溼了。

    3、頭髮油膩

    正常來說,2-3天洗一次頭是最合理的。

    然而很多人必須要一天洗一次頭,否則就會出油!而且以前沒有這種情況發生。

    這就說明,可能是溼氣重的原因了。

    溼氣能全面的呈現在頭髮上,讓你的頭髮看起來非常的油膩。

    4、舌頭肥厚

    早上起床,先不著急洗漱,可以先看一眼舌頭。

    正常的舌頭,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

    若舌頭變得肥厚,被牙齒擠出了一圈白色的齒痕,或者有一層白色或黃色的厚厚的舌苔,就代表著你有溼氣了!

    其中,舌苔黃要重於舌苔白,最嚴重的是舌頭赤紅無苔。

    溼氣重,會引起哪些疾病?

    1、關節炎

    溼氣最易導致關節炎,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冬天不愛穿棉衣,老人們就會說小心老了患關節炎,其中含義就是受寒容易導致溼氣,形成寒溼,是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2、傷腎

    溼氣會影響面板細胞的新陳代謝,容易導致肥胖。

    有些人明明不胖,肚子卻很“肉”,怎麼減都減不下來,這就可能是溼氣導致的!

    過多的溼氣滯留在體內,會加重脾的負擔,會影響腎功能,甚至導致全身浮腫。

    3、面板病

    溼氣重的時候,也是面板病高發時期,如腳氣、溼疹、下肢潰瘍等。尤其是天氣悶熱、潮溼的時候,更易引發面板病!

    4、脾胃病

    溼氣重的人,很多都吃不下飯,這時因為脾胃不好導致的!溼氣最傷脾,而脾胃出現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消化系統,容易出現噁心、嘔吐、厭食、胃脘脹滿、有積水感、腹瀉、胸悶、咽部阻塞感等症。

    祛溼,記住7招,做得越多越好!

    一、祛溼茶

    黃花苗茯苓茶:主料:黃花苗、薏苡仁、梔子

    輔料:砂仁、赤小豆、茯苓、山藥、甘草等

    以上材料全部洗淨烘乾,做成茶包,每次取一包即可!

    黃花苗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

    薏苡仁,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溼,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

    梔子,可清熱祛溼、利水滲溼,健脾止瀉,涼血止血、散瘀。

    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茯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溼、寧心安神等功效。

    砂仁,用於溼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善於化溼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

    山藥,可以補脾,間接的可以讓體內溼氣排出。

    甘草,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二、熱水泡腳

    水量:沒過腳踝。

    水溫:38℃~43℃左右。

    時間:晚上8-10點

    時長:30分鐘,微微出汗為宜。

    材料:生薑、花椒、艾葉、白醋(選一種即可)等

    熱水泡腳,可驅除寒氣,舒筋活血,有助於去除溼寒。還可以溫補腎陽,有利於人體陽氣生髮。

    三、多運動

    運動能促進體內氣血迴圈,加速溼氣排出體外,有助於活化氣血迴圈,增強體內水分代謝。可以跑步、健走、游泳等。

    缺乏運動的人,易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溼熱病。運動時,不要不流汗,不要大汗淋漓,微汗最好。

    四、蒸汗

    透過高溫發熱流汗,使體內的溼氣化作汗水從面板排出,這是時候面板的毛孔比平常的大,要注意不要著涼了,否則反而會使溼氣更為嚴重!

    汗蒸要注意方法,一週一次即可。

    五、做菜加點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

    如: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六、拔罐

    拔火罐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注意:孕婦及年紀大且患有心臟病者拔罐應慎重,且拔罐也不要頻繁,一個月2-4次即可。

    七:祛溼穴

    常按祛溼穴位,對排毒健脾有很好的輔助效果。

    豐隆穴:是化溼要穴

    承山穴:趨勢效果最佳

    足三里:可以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生活中,常按這3大養生穴,每天按100次,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小班班級教研活動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