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07196630059

    門第的形成究其淵源可溯至東漢。

    東漢的經學世家和豪強地主是魏晉門閥地主的萌芽。

    自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經學成為入仕最主要,也是最榮耀的一條道路。官學和私學也圍繞通經致仕這一核心繁榮起來。累世經學和累世公卿這一現象在西漢已出現了:如韋賢、韋玄成父子相繼為宣、元二朝宰相;平當、平晏父子為哀帝時宰相;於定國父子兩世三公。

    如果說這種現象在西漢是僅有的幾例的話,那麼東漢就大不一樣了。

    趙翼曾說:“西漢開國,功臣多出於亡命無賴,至東漢中興,則諸將帥皆有儒者氣象,亦一時風會不同也。”①東漢一代累世經學的世家更多:如桓榮、桓鬱、桓焉一家三代皆以明經而為帝王師;伏氏自伏生後歷兩漢400年不衰。累世公卿現象也比西漢普遍而典型:如弘農楊氏自楊震至楊彪,四世為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又如歐陽氏一家“自歐陽生傳伏生《尚書》,至歙八世,皆為博士。”②

    豪強地主的出現對門第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東漢豪強地主勢力的迅猛發展是在秦朝及西漢歷史上看不到的,這是因為秦及西漢是小農經濟佔據主導地位,地主也是“編戶齊民“,一樣承擔國家的賦稅和徭役。但是自西漢中後期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失敗後,大族勢力便肆無忌憚的發展起來了。

    仲長統曾不無憂慮的指出:“井田之變,豪人貨殖。館舍佈於州郡,田畝連於方國。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竊三辰龍章之服;不為編戶一伍之長,而有千室名邑之役。榮樂過於封君,勢力侔於守令;財賂自營,犯法不坐,刺客死士為之投命,致使弱力少智之子,被穿幃敗,寄死不斂,冤枉窮困,不敢自理。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船車賈販,周於四方;廢居積貯,滿於都城。”③

    這種經濟上的豪族在東漢比比皆是,他們為門第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經濟基礎。

    但還要注意到漢代一些任官制度和教育制度也是有利於門第形成的。

    如任子制極易形成代代相繼的大族,而且全憑家世,不看德才。

    教育制度上仕宦之家的子弟都能獲得優先入學的特權。如明帝時為功臣子孫“別立校舍,搜選高能,以受其業“①。以後梁太后又下詔“大將軍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學”②。這在東漢也形成了不少累世寵貴的官僚之家。如鄧氏一門“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餘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③耿氏“自中興以後,迄建安之末,大將軍二人,將軍九人,卿十三人,尚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將,護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數十百人。”④還有竇氏、梁氏莫不如此這般。

    歷史上一般將魏文帝時九品中正制度的設立作為門第形成的標誌,是皇權向世家大族妥協讓步的結果。我們認為這並不完全正確。首先九品中正制度的設立有其歷史原因,這就是漢代選舉制度的徹底腐敗和漢末大亂,四方錯雜,人物已不可詳考。其次九品中正制度本身是“蓋以論人才優劣,非為世族高卑”。⑤如果確實按這一制度實行也無大問題。但是由於大小中正皆取“著姓士族”來充當,這一制度也就為世族所操縱,從而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因此九品中正制度雖不是門第形成的原因,但是卻對門第起了極大的保障作用。

    那麼門第究竟在何時形成?如果硬要劃一個時間界限的話,那就是在魏末晉初。

    唐長孺先生曾指出魏末晉初的政局變化,是後來門第形成的關鍵。門第的形成不是依靠“塚中枯骨”,而是依靠“當代軒冕”①。唐先生的觀點是精譬的。如果我們從個案來考察,魏晉南北朝的高門大族大都淵源於此時。我個人對瑯琊王氏的研究也發現,奠定後來王氏家族的關鍵人物王祥、王戎、王衍均生活在這一時期②。此外陳郡謝氏、潁川庾氏、廬江何氏等等均如此③。

    兩晉南北朝是門第發展的鼎盛時期。

    西晉統治者為了照顧世族利益,推行了佔田制、課田制和蔭宗族、佃客制。世家大族口尚清談,不及實事,生活極端腐朽奢侈。西晉在經歷了短暫的繁榮後,迅速衰敗,歷八王之亂而亡於匈奴劉氏之手。

    東晉是在南北大族相互妥協下建立的。東晉一朝皇權極度衰落,岌岌可危。開始是“王與馬、共天下”,後來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等相繼與司馬氏“共天下”,始終維持著門閥政治的格局。他們還利用大批流民過江避難的機會,廣泛吸收部曲、佃客,建立起自己的別墅、莊園。門閥世族的全盛時期,也就是他們開始走向衰落的起點。他們佔據著高層政權,但卻不務實事,至東晉後期已腐朽不堪。

    南朝宋、齊、梁三朝是由過江低等士族所建立,陳朝政權的核心已由南方土著所掌握。雖然門閥士族仍然擁有著優越的地位,但面對著寒門庶族興起這一歷史事實,他們卻惶恐不安,在政治上強調任官“須人門兼美”,在等級上強調“士庶天隔”,在婚姻上竭力反對“婚宦失類,”總之力圖築起門第的高牆來繼續排斥庶族寒門,但這已無法挽救他們退出歷史舞臺的命運。

    北方雖歷經戰亂,王朝更迭,但北方的門閥世族也經久不衰,如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等等。北方世族雖然就腐朽程度來說比南方世族要好一些,但是北方門閥世族政治卻比南方更為典型,孝文帝“定姓族”使門閥政治制度化了。在這一制度下,昔日馬上的少數民族權貴,也演變成了門閥大族。不過就世族干預皇權來說,北方要明顯弱於南方。

    儘管在南北朝末期,南方實行了選舉制度的變革,北方出現了“罷門資之制”,但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時代還是門閥世族的時代,籠罩著濃烈的門第等級氣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牌子的羽毛球拍最好啊?最知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