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為什麼沒有使用統一的語言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其實哈布斯堡君主國是存在一個統一的官方語言的,那就是拉丁語。拉丁語在君主國曆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政府的官方語言,只是到約瑟夫二世皇帝治下,為了推動政府的現代化,才主張廢除拉丁語轉而使用德語。在約瑟夫二世統治時期帝國開始推動官方語言的德語化和普遍的德語教育。從約瑟夫二世的改革裡誕生的“約瑟夫主義”當中強制的德意志化這層涵義也是從這種德語化的政策裡誕生的。
從約瑟夫二世皇帝的改革種誕生了一個術語“約瑟夫主義”
但是約瑟夫改革遭到了匈牙利人的堅決抵制,而遭到了失敗。雖然官方的德語教育依然被保持下來,但是因為帝國隨後就被捲入法國革命和拿破崙戰爭,陷入將近二十年漫長而損失慘重的戰爭裡去。
當戰爭終於結束的時候,帝國又被戰爭帶來的鉅額外債以及拿破崙的“大陸封鎖令”的消失所導致的中歐經濟衰退,推到了財政破產的地步。從1815年到1848年之間奧地利帝國幾乎沒有任何能力採取積極的政策,在教育上的投入更是無從談起。其結果就是沒有錢來支援官方的德語教育的帝國。只能轉而鼓勵各民族的民族語言教育。
因為在這幾十年當中帝國的大部分地區,初等教育都是由教會組織的。帝國給教師提供的微薄薪金甚至連維持基本生存的水平都達不到,根本不可能招募到轉職的初等學校教師,於是唯一現實的方法就是讓本堂神父兼任。而這些神父只願意提供拉丁語和本民族語言的教學。很多非德意志人的神父並不懂德語,他們出生就學習本民族語言,成為教士也需要學拉丁語。所以他們只懂這兩門語言,帝國既然出不起錢,也就無法讓他們去學德語。
於是在這個階段,近代意義上的語言民族主義開始形成,匈牙利議會要求自己只講匈牙利的法令,以及在這個法令制定過程中,匈牙利議會里的克羅埃西亞代表要求克羅埃西亞議員講克羅埃西亞語的呼聲,就說明這個階段裡帝國的各民族其實都已經開始捍衛自己語言的權力。
1867年弗蘭茨-約瑟夫皇帝加冕為匈牙利國王費倫茨-約瑟夫一世標誌著奧匈二元君主國的建立
而當1867年奧匈帝國建立的時候,在帝國的奧地利和匈牙利兩部分,奧地利自由黨和馬扎爾自由黨分別執政。但這兩個自由黨卻在民族語言問題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在奧地利部分奧地利自由黨雖然不願意開放選舉權,但是他們希望用民族語言作為選舉權的替代物。也就是先為他們眼中沒有資格行駛選舉權的少數民族提供本民族語言的教育,提高他們的“素質”作為選舉權擴大的基礎。所以1867年十二月憲法頒佈以後,在奧地利部分不設官方語言,不但不設定官方語言帝國還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只要某一區域講某一種語言的人口達到一定人數,就為這種語言建立自己的學校。隨著1873年股市崩盤,人們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還是熱衷於公務員和教師職業,而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直接決定教師職位的設定。
自由主義時期維也納的象徵環城大道
同時1873年股市崩盤還導致奧地利自由黨的衰退,奧地利部分的選舉權開始不斷擴大,1907年終於實現了普選,而選舉權擴大的結果就是讓原本圍繞教師職業進行的民族之爭,現在也滲透進了決定公務員職位設定的官方語言領域。奧地利部分雖然不設官方語言,但卻有政府提供行政服務的語言。原本都是德語,但是隨著選舉權擴大,各民族開始要求提供本民族語言服務。這種要求在很多地方取得了成功,但在捷克引起了激烈矛盾,因為捷克的三個組成部分也就是波希米亞、莫拉維亞和西里西亞的民族成分並不相同,西里西亞是德意志人佔多數的地方,如果要求當地公務員必須同時提供德語和捷克語服務,被當地德意志人認為是不公平的。而波希米亞捷克人佔多數,不提供這樣的雙語服務被捷克人認為是不公平的。但是波希米亞的德意志知識分子則表示他們都只懂德語,而捷克知識分子則往往懂德語,所以對德意志知識分子也不公平。於是捷克語言之爭造成了巨大混亂。內閣因此辭職,而布拉格大學的大學生則進行激烈武鬥,造成相當大的死傷。
與多語言政策的奧地利部分相反,奧匈帝國的匈牙利部分採取的是堅定的一元化政策。馬扎爾自由黨繼承了哈布斯堡的約瑟夫主義政策,只是把其中的德語換成了匈牙利語。在匈牙利只有一種官方語言“匈牙利語”。奧地利的紙幣用八種語言標註幣值,而匈牙利紙幣雖然理論上是由同一家銀行發行的,但卻只有匈牙利語一種文字,連德語也不用。
匈牙利選舉和民族主義鼓動家
而且馬扎爾自由黨和奧地利自由黨不同,馬扎爾自由黨是一群地主,所以1873年股市崩盤對他們幾乎沒有影響,從1867年到1918年,他們幾乎持續不斷的把持著布達佩斯的議會和政府,選舉權也始終沒有擴大過。按照1867年的五月憲法,匈牙利王國有選舉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6.7%,一直到1918年為了爭取人民的支援,匈牙利王國政府才終於準備修改選舉法,讓擁有選舉權的人口從6.7%增加到8.2%。
因此匈牙利的強制的馬扎爾化持續了整個奧匈帝國的歷史。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出為什麼奧匈帝國沒有使用統一的語言,因為奧匈帝國本身是哈布斯堡的中央集權和德意志化的“約瑟夫主義”失敗的產物。而隨著“約瑟夫主義”的失敗,奧匈帝國的兩部分分別走上了承認各民族權力和“匈牙利的約瑟夫主義”的不同路線,其結果就是在奧地利部分語言完全走向了多元化,而匈牙利則走上了強制的馬扎爾化的道路。奧匈二元君主國已經失去了任何統一語言的可能性。
奧匈帝國為什麼沒有使用統一的語言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其實哈布斯堡君主國是存在一個統一的官方語言的,那就是拉丁語。拉丁語在君主國曆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政府的官方語言,只是到約瑟夫二世皇帝治下,為了推動政府的現代化,才主張廢除拉丁語轉而使用德語。在約瑟夫二世統治時期帝國開始推動官方語言的德語化和普遍的德語教育。從約瑟夫二世的改革裡誕生的“約瑟夫主義”當中強制的德意志化這層涵義也是從這種德語化的政策裡誕生的。
從約瑟夫二世皇帝的改革種誕生了一個術語“約瑟夫主義”
但是約瑟夫改革遭到了匈牙利人的堅決抵制,而遭到了失敗。雖然官方的德語教育依然被保持下來,但是因為帝國隨後就被捲入法國革命和拿破崙戰爭,陷入將近二十年漫長而損失慘重的戰爭裡去。
當戰爭終於結束的時候,帝國又被戰爭帶來的鉅額外債以及拿破崙的“大陸封鎖令”的消失所導致的中歐經濟衰退,推到了財政破產的地步。從1815年到1848年之間奧地利帝國幾乎沒有任何能力採取積極的政策,在教育上的投入更是無從談起。其結果就是沒有錢來支援官方的德語教育的帝國。只能轉而鼓勵各民族的民族語言教育。
因為在這幾十年當中帝國的大部分地區,初等教育都是由教會組織的。帝國給教師提供的微薄薪金甚至連維持基本生存的水平都達不到,根本不可能招募到轉職的初等學校教師,於是唯一現實的方法就是讓本堂神父兼任。而這些神父只願意提供拉丁語和本民族語言的教學。很多非德意志人的神父並不懂德語,他們出生就學習本民族語言,成為教士也需要學拉丁語。所以他們只懂這兩門語言,帝國既然出不起錢,也就無法讓他們去學德語。
於是在這個階段,近代意義上的語言民族主義開始形成,匈牙利議會要求自己只講匈牙利的法令,以及在這個法令制定過程中,匈牙利議會里的克羅埃西亞代表要求克羅埃西亞議員講克羅埃西亞語的呼聲,就說明這個階段裡帝國的各民族其實都已經開始捍衛自己語言的權力。
1867年弗蘭茨-約瑟夫皇帝加冕為匈牙利國王費倫茨-約瑟夫一世標誌著奧匈二元君主國的建立
而當1867年奧匈帝國建立的時候,在帝國的奧地利和匈牙利兩部分,奧地利自由黨和馬扎爾自由黨分別執政。但這兩個自由黨卻在民族語言問題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在奧地利部分奧地利自由黨雖然不願意開放選舉權,但是他們希望用民族語言作為選舉權的替代物。也就是先為他們眼中沒有資格行駛選舉權的少數民族提供本民族語言的教育,提高他們的“素質”作為選舉權擴大的基礎。所以1867年十二月憲法頒佈以後,在奧地利部分不設官方語言,不但不設定官方語言帝國還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只要某一區域講某一種語言的人口達到一定人數,就為這種語言建立自己的學校。隨著1873年股市崩盤,人們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還是熱衷於公務員和教師職業,而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直接決定教師職位的設定。
自由主義時期維也納的象徵環城大道
同時1873年股市崩盤還導致奧地利自由黨的衰退,奧地利部分的選舉權開始不斷擴大,1907年終於實現了普選,而選舉權擴大的結果就是讓原本圍繞教師職業進行的民族之爭,現在也滲透進了決定公務員職位設定的官方語言領域。奧地利部分雖然不設官方語言,但卻有政府提供行政服務的語言。原本都是德語,但是隨著選舉權擴大,各民族開始要求提供本民族語言服務。這種要求在很多地方取得了成功,但在捷克引起了激烈矛盾,因為捷克的三個組成部分也就是波希米亞、莫拉維亞和西里西亞的民族成分並不相同,西里西亞是德意志人佔多數的地方,如果要求當地公務員必須同時提供德語和捷克語服務,被當地德意志人認為是不公平的。而波希米亞捷克人佔多數,不提供這樣的雙語服務被捷克人認為是不公平的。但是波希米亞的德意志知識分子則表示他們都只懂德語,而捷克知識分子則往往懂德語,所以對德意志知識分子也不公平。於是捷克語言之爭造成了巨大混亂。內閣因此辭職,而布拉格大學的大學生則進行激烈武鬥,造成相當大的死傷。
與多語言政策的奧地利部分相反,奧匈帝國的匈牙利部分採取的是堅定的一元化政策。馬扎爾自由黨繼承了哈布斯堡的約瑟夫主義政策,只是把其中的德語換成了匈牙利語。在匈牙利只有一種官方語言“匈牙利語”。奧地利的紙幣用八種語言標註幣值,而匈牙利紙幣雖然理論上是由同一家銀行發行的,但卻只有匈牙利語一種文字,連德語也不用。
匈牙利選舉和民族主義鼓動家
而且馬扎爾自由黨和奧地利自由黨不同,馬扎爾自由黨是一群地主,所以1873年股市崩盤對他們幾乎沒有影響,從1867年到1918年,他們幾乎持續不斷的把持著布達佩斯的議會和政府,選舉權也始終沒有擴大過。按照1867年的五月憲法,匈牙利王國有選舉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6.7%,一直到1918年為了爭取人民的支援,匈牙利王國政府才終於準備修改選舉法,讓擁有選舉權的人口從6.7%增加到8.2%。
因此匈牙利的強制的馬扎爾化持續了整個奧匈帝國的歷史。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出為什麼奧匈帝國沒有使用統一的語言,因為奧匈帝國本身是哈布斯堡的中央集權和德意志化的“約瑟夫主義”失敗的產物。而隨著“約瑟夫主義”的失敗,奧匈帝國的兩部分分別走上了承認各民族權力和“匈牙利的約瑟夫主義”的不同路線,其結果就是在奧地利部分語言完全走向了多元化,而匈牙利則走上了強制的馬扎爾化的道路。奧匈二元君主國已經失去了任何統一語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