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地名的成語
有的成語中含有地名,如“自鄶以下”,“布鼓雷門”、“泰山鴻毛”、“桑間濮上”等;還有的成語就是由地名組成,如“白山黑水”、“長江大河”等。地名在成語中的特點主要有三個。
第一,歷史色彩較濃。成語中有上古地名,中古地名,也有近代地名,這些成語相沿習用到今天,我們看到它們有明顯的歷史色彩,體現了成語的繼承性。例如;[吳市吹簫]吳:古國名,今江蘇大部和安徽、浙江一部分;建都於吳(今江蘇蘇州)。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後比喻沿街乞討。語本《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一作簫),乞食於吳市。”[痛飲黃龍〕黃龍:古代府名,契丹所置,金改為濟州,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為金人腹地。意思是直搗黃龍府,痛飲慶功酒。後用於表示克敵京城而舉行慶功會,也形容消滅敵人之後激昂而喜悅的心情。《宋史·岳飛傳》:“(嶽)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朱德《和郭沫若同志<登爾雅臺懷人>》:“內憂外患澄清日,痛飲黃龍定約君”。[十里洋場]十里:表示面積大。洋場:指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某些口岸和城市所霸佔的“租界”。特指從鴉片戰爭到解放前的上海地方。朱自清《那裡走》;“上海……所謂‘十里洋場’,常為人們所稱絕”。—上例中的“吳”、“黃龍”、“十里洋場”等,現在已不作正式地名單獨用了,它們被保留在成語中或在某個特定的場合下使用。這樣的古代地域名稱還不少,如“鄭人買履”,“杞人憂天”、 “漁陽鼙鼓”、 “日近長安遠”等。
許多地名從古代沿用至今,它們在成語中有的容易聯想到它的某些歷史,如“邯鄲學步”,“洛陽紙貴”等,有的地名只用來表示這麼一塊地方,人們一般不去聯想它的歷史了。但作為考釋成語的源流,這一地名往往和某一時代的歷史有關。例如:[白山黑水]白山:長白山。黑水;黑龍江。 《金史.世紀》:“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後指中國東北諸省。範長江《塞上行·行紀.憶西蒙》: “怎麼也睡不著,縱眼看滿天星斗,往東一看,就是白山黑水的分野”。柳亞子《疊韻再和星曹一律》: “掃淨倭氛吾輩貴,白山黑水莽無邊。”又有[黑山白水〕。指遼代慶州的黑山和元代始稱的察漢木倫(白水)之水,均在舊熱河境內。章炳麟《與馬相伯、沈恩孚聯合宣言》,“務使東北半壁河山,不至自我淪亡,黑山白水,不止就此變易其顏色也”。
第二,這些地名在成語中往往泛指與之相關的一帶地方或象這麼一類的地方。例如:[長安居,大不易〕長安:唐代都城,後也泛指京城或其他大城市。居:居住、生活。在京城或其他大城市生活很不容易。宋代尤袤《全唐詩話·卷二·白居易》: “樂天(白居易)未冠,以文謁顧況,況睹姓名,熱視曰: ‘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及披卷讀其‘芳草’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嘆曰: ‘我謂斯文遂絕,今復得子矣,前言戲之耳’”。《藝鳳堂朋友書札·王仁俊.一》: “因在京事簡,儘可兼為跋尾,月得十篇,或作床頭捉刀人乎。長安居,大不易,不得不作此冷生涯,但得月有津潤足矣”。
也作[居大不易]。魯迅《書信·320315·致許壽裳》: “我雖不憚荒涼,但若購買食物;須奔波數里,則亦居不大易耳”。《李自成》第—卷第二十六章:“不回去有何辦法?一則弟不能使周拔貢為弟受累,二則長安米珠薪桂,居不大易”。
第三,以地名作比。成語中的地名,往往是抓住這個地方的某一特徵,作為比喻的事物,如以泰山之宏偉高大喻受人仰慕的人: “泰山北斗”,以泰山之巨大喻力大無比;“泰山壓卵’,以泰山所處地理位置,意義之重大喻價值之大, “重於泰山”等。用地名作比的例子很多,情況也比較複雜。再看幾例:[穩如泰山]象泰山—樣安穩。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鏡花緣》第三回: “(武后)自謂穩如泰山,十分得意”。也作[安如泰山]。漢.焦延年《易林·坤之中孚》:“安如泰山,福喜屨臻”。又有[安於泰山]。《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 “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楚界漢河]楚(項羽):漢(劉邦)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之間的地界與河流。比喻一般戰爭中的前線。《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六回: “霎時間煙焰沖霄……彷彿槍林彈雨,依稀楚界漢河”。也作[楚河漢界]。常用以指象棋盤上雙方的分界。[壽比南山]壽命可以同終南山相比。指壽命象終南山那樣長久。多用於祝壽的頌辭。《南史.齊豫章王嶷傳》:“願陛下壽比南山,或稱萬歲,此殆近貌言”。柔石《為隸的母親》: “於是拿出四隻銅製鍍銀的字,一方寸那麼大,是‘壽比南山’ 四字”。原作〔南山之壽〕。《詩經·小雅·天保》: “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唐王勃《乾無殿頌》,“業峻一人,金策奉南山之壽”。又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三俠五義》第四十二回:“將八盆松景從板箱抬出一看,卻是用松針紮成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八個大字,卻也做的新奇”。[長江大河〕中國最長的河流長江和黃河。形容氣勢磅礴,奔騰不息。蘇詢《上歐陽內翰書》;“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魯迅《從‘別字’說開去》: “文化的改革如長江大河的流行,無法遏止”。
從上述三個特點可以看到,地名進入成語之後,其地理環境、特點,及地理歷史等對成語含義的滲透,對成語形成、發展、運用,都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是研究成語所不可忽視的。地名和語言學的很多部門都有關係,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
描寫地名的成語
有的成語中含有地名,如“自鄶以下”,“布鼓雷門”、“泰山鴻毛”、“桑間濮上”等;還有的成語就是由地名組成,如“白山黑水”、“長江大河”等。地名在成語中的特點主要有三個。
第一,歷史色彩較濃。成語中有上古地名,中古地名,也有近代地名,這些成語相沿習用到今天,我們看到它們有明顯的歷史色彩,體現了成語的繼承性。例如;[吳市吹簫]吳:古國名,今江蘇大部和安徽、浙江一部分;建都於吳(今江蘇蘇州)。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後比喻沿街乞討。語本《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一作簫),乞食於吳市。”[痛飲黃龍〕黃龍:古代府名,契丹所置,金改為濟州,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為金人腹地。意思是直搗黃龍府,痛飲慶功酒。後用於表示克敵京城而舉行慶功會,也形容消滅敵人之後激昂而喜悅的心情。《宋史·岳飛傳》:“(嶽)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朱德《和郭沫若同志<登爾雅臺懷人>》:“內憂外患澄清日,痛飲黃龍定約君”。[十里洋場]十里:表示面積大。洋場:指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某些口岸和城市所霸佔的“租界”。特指從鴉片戰爭到解放前的上海地方。朱自清《那裡走》;“上海……所謂‘十里洋場’,常為人們所稱絕”。—上例中的“吳”、“黃龍”、“十里洋場”等,現在已不作正式地名單獨用了,它們被保留在成語中或在某個特定的場合下使用。這樣的古代地域名稱還不少,如“鄭人買履”,“杞人憂天”、 “漁陽鼙鼓”、 “日近長安遠”等。
許多地名從古代沿用至今,它們在成語中有的容易聯想到它的某些歷史,如“邯鄲學步”,“洛陽紙貴”等,有的地名只用來表示這麼一塊地方,人們一般不去聯想它的歷史了。但作為考釋成語的源流,這一地名往往和某一時代的歷史有關。例如:[白山黑水]白山:長白山。黑水;黑龍江。 《金史.世紀》:“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後指中國東北諸省。範長江《塞上行·行紀.憶西蒙》: “怎麼也睡不著,縱眼看滿天星斗,往東一看,就是白山黑水的分野”。柳亞子《疊韻再和星曹一律》: “掃淨倭氛吾輩貴,白山黑水莽無邊。”又有[黑山白水〕。指遼代慶州的黑山和元代始稱的察漢木倫(白水)之水,均在舊熱河境內。章炳麟《與馬相伯、沈恩孚聯合宣言》,“務使東北半壁河山,不至自我淪亡,黑山白水,不止就此變易其顏色也”。
第二,這些地名在成語中往往泛指與之相關的一帶地方或象這麼一類的地方。例如:[長安居,大不易〕長安:唐代都城,後也泛指京城或其他大城市。居:居住、生活。在京城或其他大城市生活很不容易。宋代尤袤《全唐詩話·卷二·白居易》: “樂天(白居易)未冠,以文謁顧況,況睹姓名,熱視曰: ‘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及披卷讀其‘芳草’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嘆曰: ‘我謂斯文遂絕,今復得子矣,前言戲之耳’”。《藝鳳堂朋友書札·王仁俊.一》: “因在京事簡,儘可兼為跋尾,月得十篇,或作床頭捉刀人乎。長安居,大不易,不得不作此冷生涯,但得月有津潤足矣”。
也作[居大不易]。魯迅《書信·320315·致許壽裳》: “我雖不憚荒涼,但若購買食物;須奔波數里,則亦居不大易耳”。《李自成》第—卷第二十六章:“不回去有何辦法?一則弟不能使周拔貢為弟受累,二則長安米珠薪桂,居不大易”。
第三,以地名作比。成語中的地名,往往是抓住這個地方的某一特徵,作為比喻的事物,如以泰山之宏偉高大喻受人仰慕的人: “泰山北斗”,以泰山之巨大喻力大無比;“泰山壓卵’,以泰山所處地理位置,意義之重大喻價值之大, “重於泰山”等。用地名作比的例子很多,情況也比較複雜。再看幾例:[穩如泰山]象泰山—樣安穩。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鏡花緣》第三回: “(武后)自謂穩如泰山,十分得意”。也作[安如泰山]。漢.焦延年《易林·坤之中孚》:“安如泰山,福喜屨臻”。又有[安於泰山]。《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 “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楚界漢河]楚(項羽):漢(劉邦)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之間的地界與河流。比喻一般戰爭中的前線。《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六回: “霎時間煙焰沖霄……彷彿槍林彈雨,依稀楚界漢河”。也作[楚河漢界]。常用以指象棋盤上雙方的分界。[壽比南山]壽命可以同終南山相比。指壽命象終南山那樣長久。多用於祝壽的頌辭。《南史.齊豫章王嶷傳》:“願陛下壽比南山,或稱萬歲,此殆近貌言”。柔石《為隸的母親》: “於是拿出四隻銅製鍍銀的字,一方寸那麼大,是‘壽比南山’ 四字”。原作〔南山之壽〕。《詩經·小雅·天保》: “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唐王勃《乾無殿頌》,“業峻一人,金策奉南山之壽”。又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三俠五義》第四十二回:“將八盆松景從板箱抬出一看,卻是用松針紮成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八個大字,卻也做的新奇”。[長江大河〕中國最長的河流長江和黃河。形容氣勢磅礴,奔騰不息。蘇詢《上歐陽內翰書》;“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魯迅《從‘別字’說開去》: “文化的改革如長江大河的流行,無法遏止”。
從上述三個特點可以看到,地名進入成語之後,其地理環境、特點,及地理歷史等對成語含義的滲透,對成語形成、發展、運用,都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是研究成語所不可忽視的。地名和語言學的很多部門都有關係,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