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賦以鋪敘手法,由登樓極目四望而生憂時傷事之慨,並把眷戀故鄉、懷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結合起來,而各層自有重點,深摯的感情,徐徐道來,感人至深,真不愧名家手筆。
這篇賦主要抒寫作者生逢亂世、長期客居他鄉、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產生思鄉、懷國之情和懷才不遇之憂,表現了作者對動亂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和平統一的希望,也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濃,“憂”字貫穿全篇,風格沉鬱悲涼,語言流暢自然,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的代表性作品。
此賦有如下特點:一、層次清晰。全文分為三段,首段寫登樓所見,次段敘懷鄉之情,末段抒身世之懼,遵循主人公情緒的自然發展而來,層次極為清晰。
二、結構嚴謹。第一段寫景中透露出“憂思”,“望”“憂” 兩字,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調。第二段集中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沉重憂思。開頭四句承上文“非吾土”抒發懷鄉之情,“憑軒檻以遙望兮”中的“望”字,化景物為情思。第三段對思鄉之情進一步開掘,揭示出“憂思”深層的政治內涵。情景交融。首段寫異鄉風光:地勢開闊,山川秀美,物產富饒,以眼前樂景反襯心中哀情。末段寫傍晚景色:日慘風蕭,獸狂鳥倦,原野寂寥,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悽愴。前後景物描寫,即景生情,寓情於景,一樂一悲,相互照應,真切的反映出作者愁緒步步加深、憂傷至極的過程。
三、語言清麗。文章用典貼切,注意與主觀感情的抒發相契合。例如“瓠瓜徒懸”、“井渫莫食”等典故,都傳達出作者的懷鄉之情和懷才不遇的怨憤。文章大量運用富有音樂性的修飾詞語。例如“眷眷”、“慘慘”、“悽愴”、“憯惻”、“盤桓”等,音節流暢,琅琅上口。
四、主題深刻。這篇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懷鄉之作,揭示了深厚的政治內涵。“遭遷逝”句,概括了當時動盪的時代特徵和作者悲慘不幸的遭遇;“惟日月”兩句,表達了作者時不我待、急欲乘時而起的緊迫感;“冀王道” 兩句,表達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急於建功立業的使命感。總之,作者透過登樓四望,抒發了濃重的故土之思,傾吐了宏圖難展的悲慨,表達了建功立業的迫切願望。
綜上所述,這篇賦體貌高度精練,情思深厚豐腴,使讀者自然而然地感覺其意味深永,形象感人,因此成為建安時期抒情小賦的傑作。
這篇賦以鋪敘手法,由登樓極目四望而生憂時傷事之慨,並把眷戀故鄉、懷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結合起來,而各層自有重點,深摯的感情,徐徐道來,感人至深,真不愧名家手筆。
這篇賦主要抒寫作者生逢亂世、長期客居他鄉、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產生思鄉、懷國之情和懷才不遇之憂,表現了作者對動亂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和平統一的希望,也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濃,“憂”字貫穿全篇,風格沉鬱悲涼,語言流暢自然,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的代表性作品。
此賦有如下特點:一、層次清晰。全文分為三段,首段寫登樓所見,次段敘懷鄉之情,末段抒身世之懼,遵循主人公情緒的自然發展而來,層次極為清晰。
二、結構嚴謹。第一段寫景中透露出“憂思”,“望”“憂” 兩字,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調。第二段集中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沉重憂思。開頭四句承上文“非吾土”抒發懷鄉之情,“憑軒檻以遙望兮”中的“望”字,化景物為情思。第三段對思鄉之情進一步開掘,揭示出“憂思”深層的政治內涵。情景交融。首段寫異鄉風光:地勢開闊,山川秀美,物產富饒,以眼前樂景反襯心中哀情。末段寫傍晚景色:日慘風蕭,獸狂鳥倦,原野寂寥,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悽愴。前後景物描寫,即景生情,寓情於景,一樂一悲,相互照應,真切的反映出作者愁緒步步加深、憂傷至極的過程。
三、語言清麗。文章用典貼切,注意與主觀感情的抒發相契合。例如“瓠瓜徒懸”、“井渫莫食”等典故,都傳達出作者的懷鄉之情和懷才不遇的怨憤。文章大量運用富有音樂性的修飾詞語。例如“眷眷”、“慘慘”、“悽愴”、“憯惻”、“盤桓”等,音節流暢,琅琅上口。
四、主題深刻。這篇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懷鄉之作,揭示了深厚的政治內涵。“遭遷逝”句,概括了當時動盪的時代特徵和作者悲慘不幸的遭遇;“惟日月”兩句,表達了作者時不我待、急欲乘時而起的緊迫感;“冀王道” 兩句,表達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急於建功立業的使命感。總之,作者透過登樓四望,抒發了濃重的故土之思,傾吐了宏圖難展的悲慨,表達了建功立業的迫切願望。
綜上所述,這篇賦體貌高度精練,情思深厚豐腴,使讀者自然而然地感覺其意味深永,形象感人,因此成為建安時期抒情小賦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