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懵懂嘚許昌大叔

    這個問的是中國五菱神車麼?!按量產的話感覺應該就是才上市沒多久的凱捷了吧…另一個牌子的寶駿不太瞭解,寶駿旗下的產品涵蓋車系更豐富,如果算是五菱那你就自己上#懂車帝#吧…一個品牌旗下的產品價格最高的應該肯定就是檔次最高了…所以你上懂車帝看那個貴選哪個看就沒錯了

  • 2 # 天和Auto

    五菱旗下級別最高的車型是「凱捷」

    上汽通用五菱(三方合資品牌)是為數不多的主攻低端的汽車品牌,該品牌主要打造麵包車、承載式車身微卡以及皮卡,在商用車型中的技術水平略差一些;車輛也有比較明顯的品牌溢價,所以積極妮妮安的銷量節節下探。

    銷量的下滑趨勢決定了五菱只能“以價跑量”,單車利潤極其低;比如2020年的銷量資料看似還不錯,但淨利潤只有1.4億(同比下滑超90%),三家車企分這點利潤自然是難以為繼,五菱的股比只是5.4%則會更加艱難。於是五菱也不得不“衝高”而打造價格高一些的乘用車,目前級別最高的是MPV-「五菱凱捷」。

    五菱凱捷的銷量表現如何呢?

    凱捷在2021年首月壓庫存的階段有破萬的銷量,次月隨即下滑到5017輛;三月銷量增長到6929輛,然而這個資料也還是不太理想。未來的銷量走勢怕還會有些波動,因為有些ECVT架構的插電混動的運動型MPV即將釋出,價格會非常接近甚至重合凱捷。

    凱捷的指導價如下:

    手動版 8.58萬自動版 9.58-13.48萬

    這是“最貴的五菱”了,但對於其他自主品牌而言還是普通“走量快銷車”的水平而已;而且這款車的技術水平和品質與價格比並不是非常匹配,下面來看一看這款車的特點吧。

    凱捷的亮點在於空間和座椅,車身尺寸達到了4875*1880*1690、軸距2800mm,級別屬於中型MPV;只是車型設計還是採用了跨界風格平開門,相對低矮的車身是有些運動感的。外觀設計水平也不算差,不論車身線條還是中網燈組設計都不是曾經的低端五菱的形象了。

    內飾設計也採用了乘用車的標準,液晶儀表、大屏車機、烤漆面板等細節也說明了這款車的品質不錯;實際靜態體驗這款車並不會感覺有什麼問題,甚至為感覺五菱真的“蛻變”了,不過動態體驗就要差一些了。

    凱捷裝備的發動機是LJO型號的1.5T,雖說是柳機系列但技術還是通用背書吧,畢竟發動機防塵蓋上還是貼上了“GM”(通用公司)的標誌;然而通用汽車不會給五菱用什麼先進的技術,這些合資自主品牌扮演的角色往往都比較尷尬,外企是不太看得上這些品牌的吧,真正令外企憂懼的是真正的自主研發的一線中國產汽車。

    最大功率108kw最大扭矩250N·m(2200~3400rpm)

    這樣的水平如何呢?客觀來說在多點電噴機中就算挺不錯了,但多點電噴機在一線自主品牌裡極少用於10萬以上的量產車上;8-10萬區間的轎車和SUV已經普遍使用缸內直噴機,動力與油耗表現有明顯優勢。

    五菱汽車目前使用的最高等級的發動機就是LJO,這臺機器曾經也用於宏光S3;這就說明凱捷的產品定位是提高了,但是技術水平並沒有提高。

    尤其是變速箱的水平真的不高,手動擋撇開不談,自動擋用的是無級變速器;這種機型是透過夾角可變的錐形輪推動鋼帶傳動,依靠滾動摩擦傳動必然會造成磨損,這一結構是無級變速器的核心,所以總成的耐用性肯定是比較差的。其次還有傳動效率低、低溫冷啟動等缺點,冬季低溫需要原地加熱變速箱油,在沒有達到理想潤滑能力之前不能升檔加速;熱車的時間最高可以超過10分鐘,這樣的變速箱的使用體驗會如何呢?

    五菱的未來會怎樣?

    凱捷對於五菱而言應當是一次“成功的試探”,但是未來的銷量走勢還是無法準確預測;因為五菱只是依靠的中排座椅能夠前後左右移動吸引消費者,但是這種座椅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也就是說其他車企想做隨時都能做得出來。

    那麼只要使用更先進發動機,用高品質變速箱;或者像ECVT架構一樣沒有變速箱,以直驅的絕對平順且非常耐用的方式傳動的MPV出現,凱捷基本也就是“曇花一現”的結局了。所以五菱可能還會打造一些更高定位的車輛,比如“銀標SUV”。

    五菱銀標SUV的申報圖正式公佈,外觀設計並沒有採用“印尼版銀標車”(換標寶駿530),設計風格不同不過視覺效果比較一般。但是比較尷尬的是發動機還在用「LJO+CVT」的組合,這套組合和寶駿530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難免產品定位當然也不能高了。

    不過五菱汽車近期有些找不到北的感覺,所以也不能排除這款車的價格可能會更高吧。

    最後再來了解兩款車,五菱汽車屬於上汽通用的合資品牌,所以也有“全球車型”;雪佛蘭面對東南亞或其他低端汽車消費市場,將寶駿或五菱汽車的換標雪佛蘭銷售過。從這個角度分析也許會感覺五菱還挺“洋氣”,然而去過這些車市後就能發現有多落後了。

    所以五菱未來在國內車市可能很難生存,因為沒有技術能支援品牌升級;有同樣特點的鈴木已經退出,三菱在轉向東南亞,那麼五菱最後似乎也只能“轉向求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30萬左右的suv有沒有哪款車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