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98566776686

    安塞腰鼓的句子賞析1

      虛與實相結合的抒情美

      《安塞腰鼓》是一個虛實相生的範例。它以實的描寫給人以最強悍、直觀的視聽衝擊,又把讀者帶入一種虛的境界:寫現場感受,寫安塞腰鼓的強大震撼力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寫鼓聲, 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 ,鼓聲引發出主觀的情緒,這種情緒又以 思索 的空靈形態附於 鼓聲 之上;寫舞姿, 愈捶愈烈!形體成了沉重而又紛飛的思緒! 由實而生虛,實的形體幻化成虛的思緒,虛的思緒又具有了絲絲縷縷紛飛的若有若無的狀貌和無形的沉重感。虛與實的這種相因相生使安塞腰鼓蒙上了一層迷人的光暈,充滿了藝術的張力。還有用其他實體事物來側面映襯和表現安塞腰鼓的,如: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甚至化虛為實,如: 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 ,這是一種 詩化 的表現手法。讀者能夠在這篇散文中讀到許多具有詩性的佳句,感受到虛實結合的抒情美。

      安塞腰鼓的句子賞析2

      隱與顯相結合的含蓄美

      《安塞腰鼓》透過傳統樂舞表演的獨特魅力,歌頌人的生命力量,寫得粗獷、雄渾、酣暢淋漓、直抒胸臆、不事含蓄,這是它顯的一面。然而作者又將一些與時代背景相關聯的內容隱含起來。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扎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束縛 羈絆 和 閉塞 指什麼? 掙扎 衝破 和 撞開 的是什麼?作者沒有確指。 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思索 的是什麼, 陣痛 因何而生?作者也沒有確指。然而作者是站在20世紀80年代回溯黃土高原的千百年時光,審視著傳統的樂舞,他筆下所要 衝突 撞開 的東西自然也包含此時此地的貧窮和落後。用心的讀者也會毫不牽強附會地聯想到這些社會背景。作者將這些內容用暗示的筆法寫出,自有其意味深沉、寄寓豐厚的效果,比用顯筆更能發人深思。

      大與小相結合的視角美

      《安塞腰鼓》的視角是獨特的,知覺的選擇性與藝術的創造力被完美地結合了起來。在視角的選擇中,或選其大,或取其小。觀其大則渾然一體,觀其小則細緻入微。 一方面,為適應腰鼓表演的恢宏氣勢,作者採用全景式乃至俯瞰式的視角,使闊大的場面、深遠的背景盡收眼底,我們看不到一個個相對獨立的人的個體以及景物的個體,人的穿紅著綠、山石樹木的參差斑駁,種種繁雜、零亂而無用的細枝末節都被過濾,被省略,於是, 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 大片的山崖成了一個巨大的鼓面,所有的心靈成了一個巨大的鼓面。這是何等的壯闊啊!但也只有這樣的壯闊才能適應安塞腰鼓的氣勢。 另一方面,作者又把最耀眼的細節提取出來,我們仍是看不見人物的個體,卻看見了這些個體的區域性:錘把上的流蘇--旋風一樣,舞姿中的腳步--亂蛙一樣,明眸裡的瞳仁--火花一樣 這些最精粹的區域性內容給渾然壯闊的大場面點染上閃閃的亮點,是整個畫面上最靈動、鮮活之處。有了它,那些粗線條的場面勾勒才更具活力而不顯單調。同時,百十條流蘇的飛揚,百十雙腳的蹦跳,那麼多的 火花 的閃射,合起來又是一種獨特的大,獨特的整體。

      安塞腰鼓的句子賞析3

      繁與簡相結合的和諧美

      《安塞腰鼓》的表述總體而言是很簡練的,一切煩瑣的交代都被省略掉,只見粗獷的線條輪廓,只見粗線條輪廓中的數個亮點。但在這樣的總體風格下,在短短的篇幅中,又令人驚奇地存在著許多繁筆。如: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 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 以及上面提到的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在這些地方,充滿了對同一個內容的多重表現。 發狠 忘情 沒命 ; 束縛 羈絆 閉塞 ; 震撼 燒灼 威逼 ,一組組近義詞的鋪排連用,雖然沒有產生出新的語義內容,但多層次的復沓表述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感衝擊波,具有明顯的強化效果。古人談文筆的詳略,形容詳處是 密不透風 、略處是 疏可走馬 ,《安塞腰鼓》已深得此語的精髓。

      動與靜相結合的映襯美

      《安塞腰鼓》中,為了增加行文的跌宕感,調動一切手段映襯安塞腰鼓的表演,作者刻意安排了兩次動與靜的轉換,分處散文的開頭與結尾。 先是由靜入動,意在蓄勢。 一群茂騰騰的後生 好似一組沉靜的塑像,一片靜默的莊稼做了他們最好的背景,除了風的吹動,一切都是靜止的,就連響鼓也 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但突然之間就爆發了,火烈地動起來,響起來了,一種 驟響易徹 的表達效果由此而生。這裡的妙處還在於大的動靜關係中套著小的動靜關係。開始時高粱、後生的靜像映襯了後來腰鼓表演的動感,而風吹高粱葉子與衣衫的動感又襯托了後生及高粱的靜默。結尾處的第二重動靜轉換,意在餘味。當腰鼓最響、舞姿最狂的時候,卻戛然而止,一切歸於靜寂,留下一個巨大的感覺空白,靜到空洞,靜到陌生,靜到讓人滯留在上一刻無法自拔,難以適應, 像來到另一個星球 。與開頭一樣,這裡也有兩重動靜關係,安塞腰鼓的 愈捶愈烈 到復歸靜默是大的一重以靜襯動,那一聲 渺遠的雞啼 又映襯了眼前充滿陌生感的寂靜,似真似幻,讓人難以確定是否真的置身於天外,因而留下獨特、悠長的餘味,這是小的一重以靜襯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道怎麼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