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凌老大

    首先得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這個學習態度就是要對任何一門學科都要認真,不能偏科。因為初中也是基礎階段,看重哪一門或輕視哪一科,都會對以後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第二,要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是為了什麼,為了什麼而學?都要明確。如果抱著是為了父母而來的,心裡想著反正是爸爸媽媽,逼著我來讀書的,我愛讀就讀,敢拿我怎麼樣?這樣子是學不好的 ,可能會影響整個的學習階段,否則還會半途而廢。如果以老一輩讀書做典範的話,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可以當作我們讀書的大目的,而後再樹立小目的,比如說科學家,醫生等,這樣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就會一往無前了。最後就是要有刻苦精神,吃的苦,耐的勞,才能把學習搞好。

  • 2 # NK喵咪

    初中生是個初嘗真實生活階段,也是奠定人生觀找定位的萌芽階段,真實人生好比戲劇,有鋪墊有衝突,特點是情願自我找尋人生方向,所以,在遇到矛盾和困惑時,家長學校首先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過多幹預參與越俎代庖。因為,18~22歲大學階段每個學生會正式的獨立選擇以至確定人生方向、興趣點和作為立足社會的定位,這樣的原則問題,在初中高中會啟動序幕和初演的。所以,家長學校要給溫暖最好淡化。應該相信孩子,他們不是弱智,理應放手他(她),順便觀察他,在衝突中勇敢地承擔責任的表演好吧!

  • 3 # 小談教育

    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成績非常重要,是學生從初中踏入高中的知識基礎,也是他們考上滿意大學的跳板。學生要有好的學習態度和成績,就離不開正確學習觀。

    中學生的學習觀受到社會、家庭、學校三個基礎因素影響

    1、社會因素

    相對在學校簡單、枯燥、漫長而刻苦的學習生活,網際網路上的犬馬聲色、遊戲、影視劇、明星偶像等不同程度影響了學生的心智發育,蠶食學生的求學意志、學習興趣,以至中學生無法形成自覺、勤奮好學的學習觀。

    2、家庭因素

    城鎮的家長的教育意識較濃厚,也相對注重對孩子的教育成本的投入,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鄉鎮學校中,留守家庭結構較為突出,致使中學生缺少陪伴、監管督促等情況;家長教育觀念,知識水平不足等原因,這些情況都使學生受到社會上不良資訊的誘惑,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在校外如脫韁的Mustang,放任自由散漫的天性,甚至提早進入社會等現象。

    3、學校因素

    教書育人是每位老師的責任,都希望學生能學有所獲、學有所悟、學有所成。

    老師對樹立學生的學習觀最為積極,總是以最大的熱情和能力循循善誘學生的思想及行為。老師每天檢查學生的到校情況,留意學生情緒變化,努力備案教書,宣講學習有用論,督促學生勤奮好學,找學生談話交心。有必要時,老師主動聯絡學生家長了解學生校外情況,做家長思想工作,動員學生家長多關心學生,動之以情,曉知以理。

    然而社會對老師的從業要求越來越高,家長盯著老師手腳的眼睛越來越亮,稍有風吹草動便是小事化大,嚴重影響老師開展正常的教學工作。在這樣的形勢下老師畏首畏腳,學生不怕天地,不怕老師,無視老師對他們的付出。並且由於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不到位,導致學校教育工作達不到實效。

    老師對學生學習觀的引導

    1、老師利用社會現象對學生的學習觀進行引導

    網際網路對學生的衝擊老師無法堵截干涉,只能學大禹治水做好引流疏導工作,圍繞學生心理、興趣等方面與學生對接並見機引導。

    心理

    中學生正是處於人生中最為躁動、反叛性格的青春期,老師傳統的威嚴形象與公式化教育手段已無法贏得學生的信任,反而會將自己推到學生心理的對立面。

    在責罵、體罰等規管學生的僵硬手段被拋棄、禁止的大勢下,老師應尋求從心理影響學生的手段。這就求老師一改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亦師亦友,成為學生的“帶頭大哥”,做學生“狼群”中的“狼王”。

    只有學生對老師亦敬亦愛,才不會在心理上牴觸老師的日常教育,有利於老師對學生宣揚、灌輸正確的學習觀念,並督促學生努力學習。

    興趣愛好

    老師不應隨便否定學生對遊戲、影視劇以及明星等表現出來的興趣愛好,更不能隨意否定他們心中的偶像。

    老師應挖掘學生的興趣愛好、偶像背後的亮點或正能量,強調他們的成功背後都有故事,都是努力的結果,將明星偶像的成功歸結於有很好的學歷基礎,吸引學生對學歷重要性的理解,引導學生加強學習的興趣。

    2、老師對家庭教育缺位的補充

    很多中學生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或父母知識水平不足,無法勝任學生的學業輔助和升學知識指導。這種現象,在喜歡讀書的學生中產生的心理困惑和無助感尤為明顯。

    這就需要老師有愛心有耐心去承擔這一角色,多關心學生,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交流學習的觀念、方法、學生畢業後學業路線的規劃(職技校或高中大學),鼓勵學生端正學習心態、用正確的方法努力學習,爭取未來的前途。師生在這種交流溝通下,許多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積極性都能得到很好的促進和糾正。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個體,因材施教才是根本。老師作為個人,許多時候可以為學生做到的或許也只有這些。本人接觸過的學生,在他們高中、大學的學習生涯中遇到困惑時,會選擇給我打電話、微信等方式溝通。儘管我未必能給他們提供多大的實際性幫助,但師生間的這種自然感情是非常令人珍惜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裡受傷的句子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