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72742818983

    等效分的概念

    這裡所謂的“等效分”,就是“相當於~~的分數”,非常好理解。比如說這次海淀期末,理科600分,等效13年高考628分、12年高考570分,就是說按照難度係數、考生分數分佈結構等,如果這次考試是600分的成績,那要放在13年高考中,大概是相當於考了628分,要是12年比較難的情況下,那相當於是考了570分。

    “等效分”,不僅可以縱向等效,也可以橫向等效;不僅可以和高考分大等效,也可以在區縣分數之間、幾次模考之間做小等效。只要是這次考試,相當於另外某一次考試的成績,都可以看做廣義的等效分。

    為什麼引入等效分

    為什麼引入等效分呢?其實大家平時用絕對分數,用排名,但心裡其實也有這個概念。我自己呢,是因為絕對分數的不準確性、排名的不便利性和誤差,根據需要,在應用中漸漸引出了“等效分”,然後逐步發展的。當然,今後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絕對分數為什麼不準確呢?這個咱們都知道的,每次考試難度係數不一樣,絕對分數基本上說明不了什麼問題,相對分數(差值)意義更大一些,比如和平均分比、和最高分比最低分比。更好的看待問題,還得和排名結合。

    那排名有什麼問題嗎?沒有,如果是平時考試,想知道孩子的水平和位置,看排名及其變化,基本上就行啦。但是在高考報名定位中,排名非常不便利,還有誤差。

    先說說排名的不便利性,我們能得到的往年高校錄取結果(如大厚本),是以分數結果呈現給我們的,按照現在比較常用的“排名法”報考的話,我們一般要參照當年的考生分數分佈結構,將高校錄取分數,折算出市排名,然後再看我們的排名在什麼位置,來對比。如果我們要多看幾所學校、多看一些專業的話,就要將這些關注的學校和專業,錄取的分數轉換為市排名,標註在大厚本上,非常不便利,也不直觀。

    然後再說說排名的誤差。每年的高考生源數量、招生計劃是不一樣的,這就意味著用絕對排名做參考也是不行的。比如說12年北京理科高考報名人數是45494人,一批次招生計劃是13761人,最後高考劃出的一批線,上線人數是18121人;13年高考報名人數是46455人,一批次招生計劃12651人,最後高考劃出的一批線,上線人數是16923人;13年一批次上線比12年少出1200人。換一種說法,在12年考出市排名18000名,就能上一本了,13年考到18000名,就上不了一本了。在二本這個層次上,排名的誤差就更大一些。

    排名誤差的另一個場景,是考生結構、缺考人數等的影響。比如說我們期末考了區裡500名,如果不考慮所有考生成績波動的話,高考我們還是區裡500名嗎?肯定不是,因為期末有一部分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參加考試。但高考不管什麼原因,他都不會缺席了,要參與排名了。所以我們的期末500名,要放在高考的話,可能是600名。但分數不會變,還是這個分數。

    綜合以上原因,逐步引進形成了“等效分”這個概念,方便應用、縮小誤差。

    個人應用最早版本,叫的是“對應當年高考分數”,出現在《12年高考西城一摸換算》 ;變式應用,出現在《13年海淀期中》,名稱是“對應排名換算期末成績”;正式出場,是在《13年東城一摸》,使用該名稱,“等效往年高考分”;然後,概念完善,《13年高考成績,“等效往年高考分”》,修正了等效換演算法;現在是全面應用階段,14年高考,海淀期中開始~

    至此,“等效分”這個概念已經比較完善了。

    但,必須說明的是,“等效分”,只是把排名多做了一步換算的結果,並不是顛覆排名;等效分的應用場景,也不是替代“排名法”,只是排名法的一種變形、應用更簡潔而已。

    等效分如何換算

    等效分如何換算呢?也很簡單,就是“(1)分數換排名(1),(1)排名對排名(2),(2)排名換分數(2)”,不用細述。(1)和(2),想是誰,就是誰,一次換到位。

    不過,要注意一下的,是不要簡單的“排名絕對值”對應“排名絕對值”,這樣就不能避免前面所說的“排名誤差”,用“排名佔比”對“排名佔比”,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小誤差。

    等效分應用場景(推薦)

    1、志願填報,院校和專業定位比對。這個場景,應用相對簡潔方便。比如說,孩子期末,海淀理科考了600分,放在以往,要看它是海淀多少名,相當於北京市多少名,那往年這個名次都能上那些學校那些專業呢?還要將目標校和目標專業換成排名,來比較。繁瑣而且不直觀。現在一次換算好了等效分,那直接拿這個分數,比對大厚本就行了,夠不夠,過線多少,在不在靶心位置,一目瞭然,簡潔方便。

    2、成績提升目標確定。這個場景,應用非常直觀,有說服力。比如孩子這次考了600分,目標是A校,您一比對,和孩子說還需要努力,再提升1000名(北京市),孩子沒感覺,這1000名是多少啊?如果您用等效分,和孩子說,就這次這個難度,還要努力提升10分,非常簡便,孩子心裡也有底,容易把目標拆解開來,能實現。

    擴充套件一下,孩子有多次考試,如果看穩定性,換算成上萬名甚至幾千名以後的名次,都很難說波動大小,如果用折線圖表現穩定性,數軸太大,很難說波動大小,比較不好看出問題。如果統一換算成等效分,對應一個目標,比如說13年高考,這時候再畫折線圖,非常直觀。

    當然,也必須說明的是,“等效分”與排名相比,因為絕對值變小,不能由此盲目樂觀,還必須認清形勢。尤其是在考題簡單的時候,一分一操場,1分之差可能百名之外,所以也要結合排名來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用直髮膏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