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90417861998

    別匡山

    《別匡山》是唐朝詩人李白所作的七言律詩。此詩用美景和閒適生活來襯托壯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閒適生活固然讓人安閒舒適,但詩人“無心戀”, “已將書劍許明時”,決心把自己的文韜武略奉獻給清明的時代,表達了奮鬥的豪情和高遠的追求,表露出詩人慾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基本資訊

    中文名

    《別匡山》

    作者

    李白

    出處

    《彰明縣誌》碑文

    作品原文

    別匡山

    曉峰如畫參差碧 ,藤影風搖拂檻 垂。

    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 。

    莫怪 無心戀清境 ,已將書劍 許明時。

    註釋譯文

    題解

    此詩諸本均未收錄,惟見於《彰明縣誌》《江油縣誌》及北宋《敕賜中和大明寺住持記》碑。碑載此詩無題,題始見於縣誌。後作《上安州裴長史書》雲:“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此詩即其遠遊之始,辭鄉之作。文據宋碑移錄。

    詞句註釋

    參差碧,《彰明縣誌》作色參差。

    檻,當指大明寺之欄干。

    失鶴池,《彰明縣誌》作飼鶴池。

    莫怪,《彰明縣誌》作莫謂。

    清境,《彰明縣誌》作清景。

    書劍,指文才武藝。明時,謂政治開明之時代。

    1.

    參差碧,《彰明縣誌》作色參差。

    2.

    檻,當指大明寺之欄干。

    3.

    失鶴池,《彰明縣誌》作飼鶴池。

    4.

    莫怪,《彰明縣誌》作莫謂。

    5.

    清境,《彰明縣誌》作清景。

    6.

    書劍,指文才武藝。明時,謂政治開明之時代。

    白話譯文

    清晨,我遠望匡山,但見青山如畫,青翠的顏色深淺不一,樹木參差不齊。

    藤影隨風飄動,垂到欄杆上。山間的小路上,行人大都帶著一隻家犬行走,晚歸的農民們都揹負著柴薪。

    猿在樹上喧叫,我倚樹而立,看見大明寺裡的僧人在失鶴池中洗吃飯的缽盂。

    不是我不愛這秀麗的美景,只因我已決心將我的文才武藝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時代,以開創一番事業。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開元十二年(724),是當時二十四歲的李白在離開讀書十載的匡山書院時寫的。

    這首詩是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歷代李白詩文集均未收錄,僅見於四川彰明、江油二縣縣誌。匡山位於李白故里青蓮鄉之北五十餘里,是少年李白讀書學劍之地,他曾在這裡習居十年。本詩是他為了實現理想而決心離開故鄉的抒情之作。

    作品鑑賞

    李白的詩主要有兩種風格:一種為“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式的大氣磅礴、雄奇浪漫之壯美,諸如《蜀道難》之類;一種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自然之優美。此詩應屬後一類。

    另外,此詩也透露出李白隱逸與入世的矛盾。詩人思想中有很深的隱逸情結,所以把家鄉描繪得極其優美,且環境清幽,適於隱居。但畢竟身處大唐盛世,男兒志在四方,立志報國,所以最終“無心戀清境”,離開家鄉,“已將書劍許明時”。

    首句“曉峰如畫參差碧,藤影風搖拂檻垂”,天色初曉,作者走出門外遠望匡山,只看到曙光中美景如畫,山色斑斕,不禁心情舒暢。近處,藤蔓從樹上垂下,隨風搖曳,枝條輕輕拂過欄杆,令人心曠神怡。

    次句“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山上野徑交錯,人們常常帶著家犬一起走過。每逢夕陽西下,晚歸的農人就揹著柴薪走下山來。這一富有濃郁生活氣息的畫面,給人平靜而悠遠的感覺。

    中間兩聯“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讀書讀累了,作者常倚樹休息,沒看雲捲雲舒,聆聽猿啼陣陣。有時候還會看見大明寺裡的僧人出來清洗缽盂,他們洗缽的那個池塘曾有白鶴飛來,如今卻不知飛到那裡去了。短短几句詩,描繪出匡山的美好景緻,也表達出作者對這裡所懷有的深沉感情。

    最後兩句描繪出一幅匡山雖美、無心留戀、決心奉獻文才武藝的雄心壯志圖。詩人“將犬”為伴,“帶樵”晚歸,聽“猿啼”,看“鶴飛”,心曠神怡,安閒舒適。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匡山雖美,我卻要離開了。不是我不喜愛這裡的美景,而是我已經決心走出大山,憑自己的文武才藝,開創一番偉大事業。

    此詩的前三聯描寫了匡山的自然美景,雄奇、秀麗、清幽,可見其對家鄉的深情與依戀。尾聯則抒發了他欲為大唐盛世奉獻出文才武藝的宏偉抱負。不是不熱愛家鄉與大自然,只是因為早已有了在盛世施展才能的抱負了。

    全詩八句,前六句皆寫匡山“清境”,末二句寫己之政治抱負,亦即遠遊之目的。全詩於清雅閒適中體現著作者遠大的志向和豪邁的情懷,敘事娓娓,抒情款款,可見李白去蜀辭鄉之際,既對故鄉無限依戀,而用世之心更高於一切。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量子通訊的基本原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