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的前任王朝命運相似
漢朝之前是秦朝,唐之前是隋朝,而這個朝代都是中國歷史上比較輝煌的朝代,在文化上秦始皇制定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隋朝開創了科舉制度。
基建上,秦朝修建了萬里長城,中國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而隋朝開創了京杭大運河。
而這兩朝代都只經歷了兩代皇帝就滅亡了。
第二:開國皇帝都政績平平,繼位者卻大放光彩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打天下的時候,表現驚人,但治天下的時候,卻政績一般,他的後代中出現了漢文帝、漢武帝這樣文治、武功比較出色的皇帝。文景二帝與民休息,重視農業,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開闢了絲綢之路,開疆擴土,成就了“漢武盛世”;
唐朝開國者李淵與劉邦有著相似的命運。李淵打天下主要靠李世民,而自己當政業績也找不出幾處可圈可點之處,晚年太子之爭,更是引發了玄武門事變,自己被迫變成了太上皇,提前退休了。而他的兒子李世民卻成了開明皇帝,實現了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繼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
第三: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兩位女強權者
漢唐早期都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有名女權者,漢朝出現了呂后專政,唐朝出現了武則天建立武周王朝。在這兩位女權者的背後,都出現了外戚政權。
相比漢朝呂后,武則天差點將李唐王朝的江山傳給自己武家後代。
第四:兩朝都分別打敗了當時北方的主要少數民族
漢武帝時期,出現了中華輝煌歷史中,最光彩奪目的一頁,以衛青、霍去病為首的將領打敗了匈奴,迫使這一強盛的遊牧部落望風臣服,一半投降歸順,一半倉皇西逃至歐洲。
這兩個王朝剛開國的時候北邊都有一個強鄰居,而且這個強勢的鄰居都不是善茬,都喜歡上門來找事,但他們都最終被這兩王朝打敗了。只是,漢匈之戰打了百年,而唐朝只用了三年就滅了東突厥。
相比漢朝打的如此艱辛,唐朝就簡單多了。
首先:對臣服的突厥的部落採取拉攏的手段,以削弱突厥的實力。
其次:唐朝冊封薛延陀的首領乙失夷男為可汗,分化了突厥的內部勢力。
最後:決戰時,唐朝採取“只誅首惡”的態度,只要不參與戰爭的部落,都一律寬容。
唐朝僅花了3年時間,就順利滅掉了突厥,突厥西遷,最後演化為土耳其。
第五:被打敗的民族西遷後都引起了歐洲格局的變化,
匈奴西遷後,遇上了羅馬帝國,匈奴王阿提拉猛揍羅馬,逼得羅馬帝國不得不求和,被稱為“上帝之鞭。
而土耳其則打敗了歐洲的拜占庭帝國。
第六:兩朝都出現了戚宦之爭
88年10歲的漢和帝繼位,由竇太后臨朝稱制。92年,漢和帝利用宦官掃除了竇氏戚族,漢和帝親政,自此之後,早起臨朝,深夜批閱奏章,從不荒怠政事,使東漢國力達到了極盛,實現了永元之隆。
而105年,27歲的漢和帝病逝,出生百日的少主劉隆即位,是為殤帝,在位8個月後離世,又迎立漢章帝之孫劉祜為帝,是為漢安帝,由鄧太后臨朝聽政。鄧太后勤儉節約、任用賢良,使東漢度過“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鄧太后一方面限制自己的家族勢力,另一方面卻對宦官勢力有所縱容。
121年,鄧太后逝世,漢安帝親政,鄧氏戚族被滅。漢朝皇帝開始像走馬燈一樣連續更換,延光四年3月,漢安帝在南巡途中死於葉城。外戚閻氏秘不發喪,擁立劉懿為帝,史稱漢前少帝,在位僅200餘日就病死了,孫程迎立劉保為漢順帝。
整個東漢末年,皇帝不停地更換,政治權力也隨著不同的外戚勢力與宦官勢力變換著,搞得民不聊天,直接引發了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
而唐朝後期也出現了類似東漢後期的官宦之爭,唐憲宗晚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朋黨之爭,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
太和九年,唐文宗與李訓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最後失敗告終。而後,官宦之間的矛盾昇華,引入了藩鎮勢力,為之後藩鎮割據埋下種子。
第七:兩朝滅亡的方式驚人相似
漢朝(前202年-8,25-220年)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被承認的皇帝計24位,享國406年,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21帝,享國289年。
兩朝最後都發生了農民大起義,漢朝發生了黃巾之亂,唐朝發生了黃巢起義,而且鎮壓起義之後兩朝都陷入分裂,漢朝諸侯並起,隨後進入三國;而唐朝卻是藩鎮割據,進入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
其實中國這10幾個朝代中,一對比會發現,有許多細思極恐的事情,而這些朝代就像一個輪迴一樣,他們之間有著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漢、唐的前任王朝命運相似
漢朝之前是秦朝,唐之前是隋朝,而這個朝代都是中國歷史上比較輝煌的朝代,在文化上秦始皇制定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隋朝開創了科舉制度。
基建上,秦朝修建了萬里長城,中國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而隋朝開創了京杭大運河。
而這兩朝代都只經歷了兩代皇帝就滅亡了。
第二:開國皇帝都政績平平,繼位者卻大放光彩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打天下的時候,表現驚人,但治天下的時候,卻政績一般,他的後代中出現了漢文帝、漢武帝這樣文治、武功比較出色的皇帝。文景二帝與民休息,重視農業,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開闢了絲綢之路,開疆擴土,成就了“漢武盛世”;
唐朝開國者李淵與劉邦有著相似的命運。李淵打天下主要靠李世民,而自己當政業績也找不出幾處可圈可點之處,晚年太子之爭,更是引發了玄武門事變,自己被迫變成了太上皇,提前退休了。而他的兒子李世民卻成了開明皇帝,實現了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繼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
第三: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兩位女強權者
漢唐早期都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有名女權者,漢朝出現了呂后專政,唐朝出現了武則天建立武周王朝。在這兩位女權者的背後,都出現了外戚政權。
相比漢朝呂后,武則天差點將李唐王朝的江山傳給自己武家後代。
第四:兩朝都分別打敗了當時北方的主要少數民族
漢武帝時期,出現了中華輝煌歷史中,最光彩奪目的一頁,以衛青、霍去病為首的將領打敗了匈奴,迫使這一強盛的遊牧部落望風臣服,一半投降歸順,一半倉皇西逃至歐洲。
這兩個王朝剛開國的時候北邊都有一個強鄰居,而且這個強勢的鄰居都不是善茬,都喜歡上門來找事,但他們都最終被這兩王朝打敗了。只是,漢匈之戰打了百年,而唐朝只用了三年就滅了東突厥。
相比漢朝打的如此艱辛,唐朝就簡單多了。
首先:對臣服的突厥的部落採取拉攏的手段,以削弱突厥的實力。
其次:唐朝冊封薛延陀的首領乙失夷男為可汗,分化了突厥的內部勢力。
最後:決戰時,唐朝採取“只誅首惡”的態度,只要不參與戰爭的部落,都一律寬容。
唐朝僅花了3年時間,就順利滅掉了突厥,突厥西遷,最後演化為土耳其。
第五:被打敗的民族西遷後都引起了歐洲格局的變化,
匈奴西遷後,遇上了羅馬帝國,匈奴王阿提拉猛揍羅馬,逼得羅馬帝國不得不求和,被稱為“上帝之鞭。
而土耳其則打敗了歐洲的拜占庭帝國。
第六:兩朝都出現了戚宦之爭
88年10歲的漢和帝繼位,由竇太后臨朝稱制。92年,漢和帝利用宦官掃除了竇氏戚族,漢和帝親政,自此之後,早起臨朝,深夜批閱奏章,從不荒怠政事,使東漢國力達到了極盛,實現了永元之隆。
而105年,27歲的漢和帝病逝,出生百日的少主劉隆即位,是為殤帝,在位8個月後離世,又迎立漢章帝之孫劉祜為帝,是為漢安帝,由鄧太后臨朝聽政。鄧太后勤儉節約、任用賢良,使東漢度過“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鄧太后一方面限制自己的家族勢力,另一方面卻對宦官勢力有所縱容。
121年,鄧太后逝世,漢安帝親政,鄧氏戚族被滅。漢朝皇帝開始像走馬燈一樣連續更換,延光四年3月,漢安帝在南巡途中死於葉城。外戚閻氏秘不發喪,擁立劉懿為帝,史稱漢前少帝,在位僅200餘日就病死了,孫程迎立劉保為漢順帝。
整個東漢末年,皇帝不停地更換,政治權力也隨著不同的外戚勢力與宦官勢力變換著,搞得民不聊天,直接引發了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
而唐朝後期也出現了類似東漢後期的官宦之爭,唐憲宗晚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朋黨之爭,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
太和九年,唐文宗與李訓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最後失敗告終。而後,官宦之間的矛盾昇華,引入了藩鎮勢力,為之後藩鎮割據埋下種子。
第七:兩朝滅亡的方式驚人相似
漢朝(前202年-8,25-220年)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被承認的皇帝計24位,享國406年,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21帝,享國289年。
兩朝最後都發生了農民大起義,漢朝發生了黃巾之亂,唐朝發生了黃巢起義,而且鎮壓起義之後兩朝都陷入分裂,漢朝諸侯並起,隨後進入三國;而唐朝卻是藩鎮割據,進入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
其實中國這10幾個朝代中,一對比會發現,有許多細思極恐的事情,而這些朝代就像一個輪迴一樣,他們之間有著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