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自逍遙

    清早Sunny 照明高牆一角 喜鵲咯咯叫 天井花壇蔥蘢 丫鬟悄聲報用膳 紫檀圓桌四碟端陳 姑蘇醬鴨 平湖糟蛋 撕蒸筍 豆乾末子拌馬蘭頭 瑩白的暖暖香粳米粥 沒有比粥更溫柔的了

    東坡、劍南皆嗜粥 念予畢生流離紅塵 就找不到一個似粥溫柔的人 籲,予仍頻憶江南古鎮 梁昭明太子讀書於我家後園 窗前的銀杏樹是六朝之前的 昔南塘春半、風和馬嘶 日常無事蝴蝶飛 而今孑身永寄異國 詩書禮樂一忘如洗 猶記四季應時的早餐 若《文選》王褒之賦曰 良醰醰而有味 美粥豈易得 煮粥猶填詞 稀則欠故實 稠則乏精緻 精明李清照 少遊受平嗤 我謂秦七粥 稀稠亦由之

    1982年,56歲的木心去了美國。

    這一去,就是20幾年。《少年朝食》這首詩正是寫在木心在美國的時間段裡,木心曾說自己的美學裡面是沒有鄉愁的,這句話被很多人誤解過,誤解成木心真的是心狠的不曾想念故鄉。

    木心是有故鄉情結的:九十年代末的一天,木心曾獨自偷偷溜回烏鎮探訪,瞧見家園破敗,故人不再,黯然神傷。回美后,他在《烏鎮》一文中發狠寫道:“烏鎮,我再也不會回來了”。

    ——這樣木心式的決絕有何緣故?

    木心直言:“在故鄉,食則飯店,宿則旅館,這種事在古代是不會有的。”可以推想,木心如果在烏鎮尚有親戚在,故園還在,有舊人識,木心是決不致於這樣落寞傷神。

    於眼前的景物相比,其實木心心裡更加思念的是以往的自己:

    “清早Sunny照明高牆一角喜鵲咯咯叫天井花壇蔥蘢丫鬟悄聲報用膳

    紫檀圓桌四碟端陳

    姑蘇醬鴨

    平湖糟蛋

    撕蒸筍

    豆乾末子拌馬蘭頭

    瑩白的暖暖香粳米粥"

    ——姑蘇醬鴨/平湖糟蛋/撕蒸筍/豆乾末子拌馬蘭頭/瑩白的暖暖香粳米粥",甚至木心僅有的一些文字提及的包括像這些早餐一樣豐盛的畫面,都是木心在憶及他舊時的歲月和生活。那時的孫家少爺,除了讀書,日常常是“昔南塘春半、風和馬嘶/日常無事蝴蝶飛”的悠然場景,再至“而今孑身永寄異國/詩書禮樂一忘如洗”的美國暮年孤單生活對比,木心的內心當然是緬懷和觸嘆的。

    是呀,還有什麼比早晨起床看見桌上盛好一碗可口的粥更加溫柔的呢!

    我理解,木心所說的溫柔不是具體到一碗怎樣的粥,溫柔的是人,是溫軟的內心。難怪木心在詩尾大讚粥的好:“美粥豈易得”。

    一碗少時尋常的粥,這時令木心回味如一生中至美,於是“念予畢生流離紅塵/就找不到一個似粥溫柔的人”這樣的感嘆就自然而出,此句一出,整首詩的思路主題就此明晰,後面的附加《文選》賦,都是掩飾。

    木心是一個高明的人,委婉溫潤是他的真性情,我猜他一開始並不打算為藝術獨處一身,是偏偏“流離紅塵/就找不到一個似粥溫柔的人”,是偏偏他的多情讓他堅守獨善一生。

    所謂滄茫人世,木心的一生是慶幸和又不幸的。

    回到開頭,紐約的孫木心當然是懷念故鄉的,只不過是當時他的鄉愁已絕望至死(彼時的烏鎮是他的傷心地),人都是要些體面的,尤其是有自己美學的木心,所以,他才狠心用“我沒有鄉愁”來遮掩鄉愁,剋制情緒。但人之暮年,畢竟會葉落歸根,這也就不難理解在他的猶豫後晚年還是選擇回到生他養他令他愛恨交加夢裡清晨的烏鎮了。

    如今去他筆下“予仍頻憶江南古鎮”早已尋不見木心,來人只能去他生前的故居和他文裡的場景去尋其蹤跡。重讀此詩,“沒有比粥更溫柔的了”的句子仍令人心動,“找不到一個似粥溫柔的人”仍令人疼憫,但是聰明的讀者要知道,木心是有鄉愁的,而且木心的鄉愁是一碗粥。

  • 2 # 使用者370982394489

    這一句句詩讓人們對“從前”的時光有了最美好的想象。

    這首詩所引發的懷舊狂潮,其實更像是對這個時代“速食愛情”的反思。在這個追求速度與變化的時代,我們還沒有了解一個人,就輕易的選擇和放棄了一段愛。

    談及愛情,木心寫下的經典遠不止一句“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位面目剛毅的先生,對愛情的洞悉通達令人驚歎。我們常以為,愛情是屬於青春的悸動,就連童話也止步於王子與公主的婚姻。但對於他來說“愛情,亦三種境界耳。”這三種境界串聯起人的一生,愛情,是人生的養料,是伴隨著生命歷久彌新的情感。即使到了白髮蒼蒼,愛情,同樣令年老的身體裡煥發出蓬勃的熱情。“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於審美,中年歸向求知。老之將至,義無反顧。”

  • 3 # yjxwyx

    清早Sunny

    照明高牆一角

    喜鵲喀喀叫

    天井花壇蔥蘢

    丫鬟悄聲報用膳

    紫檀圓桌四碟端陳

    姑蘇醬鴨

    平湖糟蛋

    撕蒸筍

    豆乾末子拌馬蘭頭

    瑩白的暖暖香粳米粥

    沒有比粥更溫柔的了

    東坡、劍南皆嗜粥

    念予畢生流離紅塵

    就找不到一個似粥溫柔的人

    籲,予仍頻憶江南古鎮

    梁昭明太子讀書於我家後園

    窗前的銀杏樹是六朝之前的

    昔南塘春半、風和馬嘶

    日長無事蝴蝶飛

    而今孑身永寄異國

    詩書禮樂一忘如洗

    猶記四季應時的早餐

    若《文選》王褒之賦曰

    良醰醰而有味

    美粥豈易得 煮粥猶填詞

    稀則欠故實 稠則乏情致

    精明李清照 少遊受評嗤

    我謂秦七粥 稀稠亦由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國崛起每集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