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264144058043

      如何找竹筍:   

    一、要看成筍時間。

    竹農有“九前冬筍怕春雨,九後春筍喜春雨;九前冬筍迎春爛,九後春筍清明出”的經驗總結。竹筍受季節氣候的影響,以“冬至”為界,“冬至”以前形成的筍稱為冬筍,冬筍大多難過春雨關,成竹率較低,宜挖不宜留;“冬至”後形成的筍稱為春筍,春筍能迎春雨破土而出,成竹率高,宜留不宜挖。春筍出土後要經常檢查林地,發現退筍要及時挖掘。  

    二、要看竹筍形狀。挖冬筍的最佳季節是“冬至”前後,如挖掘過遲,難免傷害已萌發的春筍,影響成竹。如因天氣不良或勞動力緊張,挖筍時間稍推遲時,則要以筍的形狀來判斷挖留。竹農的經驗是:“兩頭尖、中間彎,逢春爛成醬;上頭細、下頭粗,春來成新竹”。如果筍形彎曲,兩頭尖、扁,或筍籜老化鬆散的,說明幼筍發育不良,應挖掘;若筍的莖部豐滿呈“寶塔形”,根系發達,應留不應挖。  

    三、要看立地條件。“高山筍不優,平地筍成竹,坡上出鉤竿,坡下出良竹”。挖筍還要看立地條件,一般竹林地勢越高,竹筍營養條件越差,生長髮育緩慢,出土遲,成竹率低,竹材質量差,可適當多挖;平地竹林的幼筍大多營養條件好,生長髮育快,筍粗壯,成竹率高,可多留少挖。  

    四、要有“隔土找黃金”技術。竹葉濃綠帶黃點竹為孕筍竹,在其周圍表土龜裂處挖掘,即可獲筍。有人則把毛竹分為所謂的“公”與“母”,成熟的毛竹第一節如果分枝成雙、對稱生長,則為母竹,其周圍定有竹筍;第一節若為單枝,則為公竹,無筍。找到孕筍竹後,要仔細觀察母竹頂梢下垂的方向,竹梢上露珠滴落的地方,就是竹筍生長的地方。另外,每條竹下部都有一條主竹鞭,此竹鞭走向與第一節對稱竹枝組成的平面平行,筍總是生在竹鞭的伸展方向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右肩痠痛伴右眼睛痛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