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三伏天?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三伏天,要注重養生,養好身體,一年少生病,多健康。
那麼,三伏天,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
三伏天養生,謹記“三減、四加、五個點”,一年少生病,多健康!
1、減少油膩
進入三伏天之後,溫度不斷升高,人體的血液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
當氣溫超過35℃時,血液就會變得異常黏稠,如果這個時候,人們再吃得油膩,會讓情緒變得更糟糕。
另外,油膩的肉類食物中,還含有大量的動物蛋白,會使腦中的色氨酸含量減少,不僅會讓你感覺更加煩躁,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2、減少冷食
進入三伏天,烈日炎炎,很多人都喜歡吃一些涼性的食物,如冷飲,冰棒等。
殊不知,吃下這些冷食,表明涼快了,卻刺激了腸胃,引發各種腸胃不適,甚至出現腹瀉的現象。
要知道,樸素而養身。如果你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冷飲、冰棒等,那麼身體內的一些舊疾,如頑固的寒氣,也能好大半。
3、減少“傻煉”
人們常說,夏練三伏,並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傻煉”。
相關醫學報告顯示,夏天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溼度高於80%的時候,人體會出汗,情緒調節中樞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此時的人們最容易心煩意亂,不適宜出去鍛鍊。
而這個時候較好的鍛鍊方法是:端坐,閉目,吞津。
1、增加三豆
綠豆:三伏天,可以適當喝些綠豆粥,有祛溼健脾的功效。能夠消暑益氣,對於輕度中暑,頭昏頭痛、胸悶氣短等症狀,能夠起到治療效果。
黑豆:含豐富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三伏天吃些黑豆,可清除體內熱毒,有養肝補腎的作用。
紅豆:三伏天吃紅豆,能夠有效預防暑氣侵襲,消除心火毒,改善心情。
2、增加情志
炎熱的夏季,尤其是進入三伏天,要保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精神飽滿的情志。
要培養自己對外界事物的興趣,培養樂觀的性格,有益身心健康。
若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通調,對身體不利。
3、增加午睡
中醫認為,夏主心,暑氣傷心,而睡午覺可以養心血。
中午睡一覺起來,會感覺神清氣爽,心力十足,下午工作學習起來,也會事半功倍。
另外,在中醫看來,子時和午時是陰陽交替之時,此時睡覺,養陰養陽效果最好。
當然,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午睡,時間不宜過長,20分鐘為宜。
4、增加泡腳
三伏天泡腳,有去溼,散寒的功效。
人腳上有脾經,泡腳可疏通經絡,健脾去溼。
常吃冷飲的人們,會導致脾胃受寒,泡腳可以加速體內寒氣的排出。
注意:糖尿病,腳氣者,要注意控制水溫不宜過高。
1、茶水喝一點
三伏天,喝一杯熱茶,不僅可以解暑消渴,還能夠促進排汗散熱,提高脾胃運化的能力。
白鼓丁菊花茶,泡水喝,可清熱解毒,下火消炎,是伏天不錯的茶飲。
白鼓丁,有清熱、解毒、利尿之效。用其泡水喝,可瀉火除溼,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
並且,白鼓丁有“天然抗生素”之稱,被中藥界譽為清熱解毒的“八大金剛之一”,可很好的去火消炎,預防伏天上火。
菊花,是清熱解毒、下火的好幫手,可快速降火,與白鼓丁搭配,清熱解毒效果加倍。
金銀花,可疏熱散邪、清解血毒,經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性質溫和,擁有獨特的花香,可舒緩情緒,消除沮喪、緩和壓力,幫助身體對抗“夏乏”。
這幾種搭配在一起,在伏天,泡上一杯,清熱解暑,去火消炎,大有益處。
2、飲食均衡點
中醫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意思是說,攝取的食物種類要雜、要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進入三伏天以後,人們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因人、因時、因地用膳,清淡為主,每餐七八分飽最佳。
3、作息規律點
常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更應該遵守自然的規律,三餐規律一點,睡覺充足一點。
不要熬夜,保證睡眠的質量,這樣才更有利身心健康。
4、心情順暢點
三伏養神,最為重要!
這是因為,天氣悶熱,人的心火較為旺盛,易煩躁、心神不定,所以要靜心,要養神。
要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勿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澆油。
5、按揉多一點
民間常言: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可見,按揉足三里,對於強壯身體的重要性。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有生髮胃氣、燥化脾溼的作用。按摩時,有酸脹、發熱的感覺為宜。
位置: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位置。
什麼是三伏天?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三伏天,要注重養生,養好身體,一年少生病,多健康。
那麼,三伏天,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
三伏天養生,謹記“三減、四加、五個點”,一年少生病,多健康!
三伏天養生,謹記“三減”1、減少油膩
進入三伏天之後,溫度不斷升高,人體的血液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
當氣溫超過35℃時,血液就會變得異常黏稠,如果這個時候,人們再吃得油膩,會讓情緒變得更糟糕。
另外,油膩的肉類食物中,還含有大量的動物蛋白,會使腦中的色氨酸含量減少,不僅會讓你感覺更加煩躁,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2、減少冷食
進入三伏天,烈日炎炎,很多人都喜歡吃一些涼性的食物,如冷飲,冰棒等。
殊不知,吃下這些冷食,表明涼快了,卻刺激了腸胃,引發各種腸胃不適,甚至出現腹瀉的現象。
要知道,樸素而養身。如果你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冷飲、冰棒等,那麼身體內的一些舊疾,如頑固的寒氣,也能好大半。
3、減少“傻煉”
人們常說,夏練三伏,並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傻煉”。
相關醫學報告顯示,夏天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溼度高於80%的時候,人體會出汗,情緒調節中樞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此時的人們最容易心煩意亂,不適宜出去鍛鍊。
而這個時候較好的鍛鍊方法是:端坐,閉目,吞津。
三伏天養生,謹記“四加”1、增加三豆
綠豆:三伏天,可以適當喝些綠豆粥,有祛溼健脾的功效。能夠消暑益氣,對於輕度中暑,頭昏頭痛、胸悶氣短等症狀,能夠起到治療效果。
黑豆:含豐富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三伏天吃些黑豆,可清除體內熱毒,有養肝補腎的作用。
紅豆:三伏天吃紅豆,能夠有效預防暑氣侵襲,消除心火毒,改善心情。
2、增加情志
炎熱的夏季,尤其是進入三伏天,要保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精神飽滿的情志。
要培養自己對外界事物的興趣,培養樂觀的性格,有益身心健康。
若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通調,對身體不利。
3、增加午睡
中醫認為,夏主心,暑氣傷心,而睡午覺可以養心血。
中午睡一覺起來,會感覺神清氣爽,心力十足,下午工作學習起來,也會事半功倍。
另外,在中醫看來,子時和午時是陰陽交替之時,此時睡覺,養陰養陽效果最好。
當然,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午睡,時間不宜過長,20分鐘為宜。
4、增加泡腳
三伏天泡腳,有去溼,散寒的功效。
人腳上有脾經,泡腳可疏通經絡,健脾去溼。
常吃冷飲的人們,會導致脾胃受寒,泡腳可以加速體內寒氣的排出。
注意:糖尿病,腳氣者,要注意控制水溫不宜過高。
三伏天養生,謹記“五個點”,一年少生病,多健康!1、茶水喝一點
三伏天,喝一杯熱茶,不僅可以解暑消渴,還能夠促進排汗散熱,提高脾胃運化的能力。
白鼓丁菊花茶,泡水喝,可清熱解毒,下火消炎,是伏天不錯的茶飲。
白鼓丁,有清熱、解毒、利尿之效。用其泡水喝,可瀉火除溼,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
並且,白鼓丁有“天然抗生素”之稱,被中藥界譽為清熱解毒的“八大金剛之一”,可很好的去火消炎,預防伏天上火。
菊花,是清熱解毒、下火的好幫手,可快速降火,與白鼓丁搭配,清熱解毒效果加倍。
金銀花,可疏熱散邪、清解血毒,經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性質溫和,擁有獨特的花香,可舒緩情緒,消除沮喪、緩和壓力,幫助身體對抗“夏乏”。
這幾種搭配在一起,在伏天,泡上一杯,清熱解暑,去火消炎,大有益處。
2、飲食均衡點
中醫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意思是說,攝取的食物種類要雜、要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進入三伏天以後,人們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因人、因時、因地用膳,清淡為主,每餐七八分飽最佳。
3、作息規律點
常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更應該遵守自然的規律,三餐規律一點,睡覺充足一點。
不要熬夜,保證睡眠的質量,這樣才更有利身心健康。
4、心情順暢點
三伏養神,最為重要!
這是因為,天氣悶熱,人的心火較為旺盛,易煩躁、心神不定,所以要靜心,要養神。
要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勿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澆油。
5、按揉多一點
民間常言: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可見,按揉足三里,對於強壯身體的重要性。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有生髮胃氣、燥化脾溼的作用。按摩時,有酸脹、發熱的感覺為宜。
位置: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