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百姓關注的話題

    天命三年(1618)四月,努爾哈赤在盛京宣讀“七大恨”,正式對明朝發動進攻。不久之後,努爾哈赤就帶兵攻佔了瀋陽等地區,明朝的將領知道自己沒有辦法抵抗,紛紛投降後金。剛開始的時候,努爾哈赤對這些投降人士非常溫和,不僅沒有懲罰他們,反而讓這些人繼續做官,為後金政權服務。在這期間,漢官們對努爾哈赤非常佩服,經常稱他有君子之風,是一個可以作用天下的霸主。

    後來,努爾哈赤的實力越來越強,他對漢官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經常斥責手下的漢官,指責他們跟明朝勾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天命十年(1625年),努爾哈赤為了鞏固瀋陽等地的局勢,大規模的鎮壓百姓,當地漢官也跟著遭到了牽連。根據《滿文老檔》記載:“使賢良秀才亦被殺絕”。換句話說,努爾哈赤在鎮壓的時候,連明朝的秀才都不放過。

    在晚年的努爾哈赤眼裡,所有漢官都在圖謀不軌,隨時都有可能威脅到自己打下的江山。然而他的兒子皇太極上位之後,卻開始大量重用漢官。這是為何?先說一下他的具體做法。皇太極直接糾正努爾哈赤時期的錯誤政策,對之前被懲罰漢官進行寬大處理。很快就扭轉了人人自危的狀態,漢官跟普通百姓基本上一脈相承,漢官的地位得到保證後,普通老百姓的牴觸情緒,就跟著緩解了很多。

    不久之後,皇太極又頒佈了一系列命令,從各個層面提高百姓的地位,提高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在皇太極的命令中,有兩條非常重要。第一,停止大興土木,讓百姓專心務農。努爾哈赤時期,經常從民間徵調人力,讓他們修建城池為戰爭做準備。這種做法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皇太極知道這樣下去的話,百姓們只會越來越窮苦和飢餓。與其等百姓掉過頭來對付自己,不如儘快讓老百姓迴歸本職工作,為他們提供更多糧食。

    第二,強調了滿漢兩族的平等地位。皇太極曾強調說:“滿漢之人,均屬一體。凡審擬罪犯,差謠公務,毋致異同”。孟子曾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句話放在兩族關係上仍然適用,當時明朝的百姓,本身就對後金計程車兵,有著天然的敵視情緒,沒有將其作為同類看待,雙方的隔閡非常嚴重。皇太極這個命令,至少從名義上,讓部分百姓產生了認同感。

    皇太極剛頒佈這些命令的時候,後金的貝勒和官宦子弟,並沒有當回事,他們經常仗著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做出違反規的事情。皇太極三令五申,警告這些後金貴族,讓他們不要違反規定。如果有人膽敢私自奪取百姓的牛羊牲畜,不論什麼身份都得接受嚴厲的懲罰。這一個規定,極大保護了明朝百姓的私人財產,進一步消解了他們的抗爭情緒。不過,皇太極並沒有完全指望貴族的自覺,他還實施了一種“分屯別居”政策。讓後金計程車兵和貴族,跟明朝百姓分開居住。雙方在生存空間上區隔開來,互相造成的影響也就小了很多。

    皇太極之所以會這麼費盡心機的安撫百姓,是因為他知道“治國之要,莫先安民”。百姓是國家的基礎,沒有百姓的擁護,不管再驍勇善戰的軍隊,都無法逃過滅亡的結果。從這一點來看,皇太極確實有坐擁天下的資格,是在在國家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而他的父親,則是站在個人的立場上,把後金當成了自己的私人財產,所以兩人對待漢官的態度,才會有那麼大的區別。

  • 2 # 執古論今

    皇太極繼位之初,處境尷尬,沒有努爾哈赤有威望。八旗中位高權重者並不服從他的管制,在他們眼裡皇太極不過是一旗之貝勒。因此當時出現了三大貝勒與皇太極並坐議政的制度。

    面對這種局面,皇太極要怎麼做才能把權力握在自己手中呢?答案是漢人,他用漢人忠君的細想戰勝了八旗軍功集團,為政權的鞏固和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用漢人,因為忠君

    漢人長久以來受儒家思想影響,君是君,臣是臣,國無二主,普天之下都要聽命王權。皇太極要的正是這種絕對的忠誠。

    他要做的就是吸收漢人,吸收漢人中的知識分子。

    將知識分子安排在統治階層的各個角落,監視、同化。

    最主要的是將儒家的忠君思想影響到每一個滿人。

    從文館開始,壯大漢人知識分子

    皇太極設立文館,起初只用來記錄朝廷政事和翻譯工作,隨著時間推移,文館的職權範圍越來越大:從招待外國使者、招降俘虜、與敵談判到參與議政。

    當滿族八旗權貴發現文館力量已經不容小覷之時,為時已晚。圍繞在皇太極身邊的儒家親信勢力越來越壯大。他們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議,為的就是讓權力集中在皇太極手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帝就該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皇太極還組織八旗貴族學習漢族文化,在各種儒家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滿族子弟的觀念不知不覺發生了改變。

    開科取士,以知識得官職

    1629年,皇太極組織境內的儒生考試,並下令各族官員家為奴的生員都要來考試,各家不準阻攔。

    1631年皇太極下令,諸貝勒、大臣家的子弟,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都要讀書。

    1634年第二次開科舉。

    1638年第三次開科舉。此後逐漸形成了三年一考的模式。

    開科取士,一是讓滿族統治階級文化水平上升,擴大了知識分子隊伍。二是讓生活在滿族地區的漢人有了正常的為官途徑,減少了對滿族的牴觸。三是透過考試和學習,讓儒家思想和君臣之道深入人心,使八旗貴族從思想上臣服。

    皇太極重用漢人等一系列舉措,集中了權力,安撫了人心,壯大了人才,為日後佔領大明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面對日益腐朽的明朝,此時的滿族政權必然勢不可擋。

  • 3 # 幽默的狗尾草

    知人善用吧!皇太極重用范文程

    范文程,字憲鬥,號輝嶽,是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後人。明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努爾哈赤率八旗軍佔領撫順,范文程歸順後金。但是,努爾哈赤比較藐視漢人,范文程在他手下熬了8年才得到一個章京的小官。

    皇太極即位後,開始重用漢人。他當然不會放過才高八斗的范文程。他一即位就立刻把范文程提拔到自己的眼前。

    凡是軍政大計都先和范文程商量後才作決定,范文程受到了皇太極的極大尊敬。

    每逢王公貝勒向皇太極報告軍政大事時,皇太極第一句話就是“範章京知道嗎?”,他不直接稱范文程,而尊稱為範章京。臣子的議論奏摺有了不當之處時,皇太極也總是說:“為什麼不和範章京商議呢?”奏事大臣回答說:“範章京已經同意了。”

    皇太極就不再詢問,同意執行。甚至范文程生病,有一些事情還要等到他好了之後裁斷。

    按清朝的規定,章京有時負責起草皇帝的詔書,開始時皇太極還要看一下范文程起草的詔書,後來乾脆都不看了,直接就批准執行。

    還對范文程說:“我相信你不會有錯的。”范文程也很爭氣,為皇太極出了很多良計。

    #皇太極重用范文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沙雕是怎麼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