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尿床的資料:兒童遺尿症,是指5歲以上的孩子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間常尿溼自己的床鋪白天有時也有尿溼褲子的現象。遺尿症在兒童期較常見,據統計,4歲半時有尿床現象者佔兒童的10-20%,9歲時約佔5%,而15歲仍尿床者只佔2%。本病多見於男孩,男孩與女孩的比例約為2:1。6-7歲的孩子發病率最高。遺尿症的患兒,多數能在發病數年後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兒,如未經治療,症狀會持續到成年以後。
兒童遺尿症的病因
引起遺尿的原因,有些是由於泌尿生殖器官的區域性刺激,如包莖、包皮過長、外陰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與脊柱裂、癲癇、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疾病有關。但是絕大多數兒童遺尿的出現與疾病無關,是出於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種因素造成的。
遺傳因素
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少
1970年有人曾經用膀胱內壓測量方法研究63名遺尿兒童,發現膀胱容量比預計少30%。1992年我院對44例遺尿兒童作膀胱B型超聲檢查,除1例正常外,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小於正常,平均小於正常50%。
睡眠過深
根據不少家長反應,這類患兒夜間睡眠很深,不易喚醒,喚醒之後,往往還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間喚醒排尿,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相對比較困難。其原因在於睡眠過深,不能接受來自膀胱的尿意而覺醒發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遺尿。
心理因素
親人的突然死傷,父母吵鬧離異,母子長期隔離,黑夜恐懼受驚,均可導致孩子遺尿。
有些孩子自幼沒有養成控制小便的習慣和能力,一出現尿床,便受到家長的責備、打罵,長期處於過度緊張狀態中,每天晚上睡前總要提心吊膽,生怕再次尿床,繼而產生自卑心理,使遺尿經久不愈。
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兒童重新發生遺尿,而且還可使少數患兒在發生遺尿後,逐漸形成習慣,有些甚至至成人仍無法改變。
排尿習慣訓練不良
有些患兒使用尿布時間過長,以致自幼就沒有養成自己控制排尿的習慣,有的母親訓練幼兒的方法不對,夜間把幼兒喚醒後,讓他坐在便盆上邊玩邊拉尿,最後也沒有看看是否已經排尿,就把孩子抱上床。這樣幼兒不可能把排尿與坐便盆聯絡在一起,構成條件反射。因為孩子有時排了尿,有時是坐在便盆上玩,並未排尿,這樣反會造成孩子排尿紊亂,不可能形成規律。還有的母親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強迫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掙扎、哭鬧,反正不排尿就不讓孩子離開便盆,這樣會使幼兒對排尿產生恐懼、緊張心理,同樣不利於培養有規律的排尿習慣。
兒童遺尿症的性格特徵
迄今,雖然尚無足夠證據說明,遺尿與兒童的性格之間有明確的關係。但是,遺尿的兒童大多數具有膽小、被動、過於敏感和易於興奮的性格特點。此外,遺尿患兒可由於遺尿,自己感到不光彩,不願讓別人知道,因此不喜歡與其他孩子多接觸,亦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而逐漸形成羞怯、自卑、孤獨、內向的性格。
兒童遺尿症的治療
注意事項
調整飲食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應該使孩子的生活、飲食起居有規律。應避免孩子過度疲勞及精神緊張。最好能堅持睡午覺,以免夜間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喚醒起床小便。
睡前不宜過分興奮
應養成孩子按時睡眠的習慣,睡前家長不可逗孩子,不可讓孩子興奮,不可讓孩子劇烈活動,不可看驚險緊張的影視片,以免使孩子過度興奮。
臨上床前把小便排乾淨
要養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乾淨徹底的習慣,以使膀胱裡的尿液排空。有條件的家庭,應儘可能在臨睡之前給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適入睡,這樣可減少尿床。
及時更換尿溼的被褥衣褲
孩子睡覺的被褥要乾淨、暖和、尿溼之後,應及時更換,不要讓孩子睡在潮溼的被褥裡,這樣,會使孩子更易尿床。
必須指出,遺尿可使患兒害羞、焦慮、恐懼及畏縮。如果家長不顧及患兒的自尊心,採用打罵、威脅、懲罰的手段,會使患兒更加委屈和憂鬱,加重心理負擔,症狀不但不會減輕,反會加重。我們認為,對待遺尿症的患兒,只能在安慰及鼓勵的情況下進行治療,這一點甚為重要,是治療成敗的先決條件。
對遺尿兒童可採用以下治療方法。
行為療法
設定日程表
從治療第一天起,要求家長為患兒設定日程表,以便每天進行記錄(可使用日曆)。當尿床時,努力尋找可能導致尿床的因素,並記錄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時睡眠,睡前過於興奮,白天過於激動,傍晚液體攝入量太多等。當患兒無尿床時,便把一顆星畫在日程表上,並予口頭表揚或物質獎勵。每週與醫師會晤一次。
建立條件反射
從治療開始起,要求家長每天在患兒夜晚經常發生尿床的時間前,提前半至1小時用鬧鐘將患兒及時喚醒,起床排尿,使喚醒患兒的鈴聲與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時呈現,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條件反射建立,患兒就能夠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喚醒達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要鼓勵患兒自己去而所小便,目的在於使患兒在比較清醒的情況下把尿排洩乾淨。
膀胱功能鍛鍊
督促患兒白天多飲水,儘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漸增大,鼓勵患兒在排尿中間,中斷排尿,數1至10,然後再把尿排盡,以提高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另外還有藥物療法,得需要在醫師指導下應用
有關尿床的資料:兒童遺尿症,是指5歲以上的孩子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間常尿溼自己的床鋪白天有時也有尿溼褲子的現象。遺尿症在兒童期較常見,據統計,4歲半時有尿床現象者佔兒童的10-20%,9歲時約佔5%,而15歲仍尿床者只佔2%。本病多見於男孩,男孩與女孩的比例約為2:1。6-7歲的孩子發病率最高。遺尿症的患兒,多數能在發病數年後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兒,如未經治療,症狀會持續到成年以後。
兒童遺尿症的病因
引起遺尿的原因,有些是由於泌尿生殖器官的區域性刺激,如包莖、包皮過長、外陰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與脊柱裂、癲癇、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疾病有關。但是絕大多數兒童遺尿的出現與疾病無關,是出於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種因素造成的。
遺傳因素
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少
1970年有人曾經用膀胱內壓測量方法研究63名遺尿兒童,發現膀胱容量比預計少30%。1992年我院對44例遺尿兒童作膀胱B型超聲檢查,除1例正常外,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小於正常,平均小於正常50%。
睡眠過深
根據不少家長反應,這類患兒夜間睡眠很深,不易喚醒,喚醒之後,往往還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間喚醒排尿,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相對比較困難。其原因在於睡眠過深,不能接受來自膀胱的尿意而覺醒發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遺尿。
心理因素
親人的突然死傷,父母吵鬧離異,母子長期隔離,黑夜恐懼受驚,均可導致孩子遺尿。
有些孩子自幼沒有養成控制小便的習慣和能力,一出現尿床,便受到家長的責備、打罵,長期處於過度緊張狀態中,每天晚上睡前總要提心吊膽,生怕再次尿床,繼而產生自卑心理,使遺尿經久不愈。
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兒童重新發生遺尿,而且還可使少數患兒在發生遺尿後,逐漸形成習慣,有些甚至至成人仍無法改變。
排尿習慣訓練不良
有些患兒使用尿布時間過長,以致自幼就沒有養成自己控制排尿的習慣,有的母親訓練幼兒的方法不對,夜間把幼兒喚醒後,讓他坐在便盆上邊玩邊拉尿,最後也沒有看看是否已經排尿,就把孩子抱上床。這樣幼兒不可能把排尿與坐便盆聯絡在一起,構成條件反射。因為孩子有時排了尿,有時是坐在便盆上玩,並未排尿,這樣反會造成孩子排尿紊亂,不可能形成規律。還有的母親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強迫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掙扎、哭鬧,反正不排尿就不讓孩子離開便盆,這樣會使幼兒對排尿產生恐懼、緊張心理,同樣不利於培養有規律的排尿習慣。
兒童遺尿症的性格特徵
迄今,雖然尚無足夠證據說明,遺尿與兒童的性格之間有明確的關係。但是,遺尿的兒童大多數具有膽小、被動、過於敏感和易於興奮的性格特點。此外,遺尿患兒可由於遺尿,自己感到不光彩,不願讓別人知道,因此不喜歡與其他孩子多接觸,亦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而逐漸形成羞怯、自卑、孤獨、內向的性格。
兒童遺尿症的治療
注意事項
調整飲食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應該使孩子的生活、飲食起居有規律。應避免孩子過度疲勞及精神緊張。最好能堅持睡午覺,以免夜間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喚醒起床小便。
睡前不宜過分興奮
應養成孩子按時睡眠的習慣,睡前家長不可逗孩子,不可讓孩子興奮,不可讓孩子劇烈活動,不可看驚險緊張的影視片,以免使孩子過度興奮。
臨上床前把小便排乾淨
要養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乾淨徹底的習慣,以使膀胱裡的尿液排空。有條件的家庭,應儘可能在臨睡之前給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適入睡,這樣可減少尿床。
及時更換尿溼的被褥衣褲
孩子睡覺的被褥要乾淨、暖和、尿溼之後,應及時更換,不要讓孩子睡在潮溼的被褥裡,這樣,會使孩子更易尿床。
必須指出,遺尿可使患兒害羞、焦慮、恐懼及畏縮。如果家長不顧及患兒的自尊心,採用打罵、威脅、懲罰的手段,會使患兒更加委屈和憂鬱,加重心理負擔,症狀不但不會減輕,反會加重。我們認為,對待遺尿症的患兒,只能在安慰及鼓勵的情況下進行治療,這一點甚為重要,是治療成敗的先決條件。
對遺尿兒童可採用以下治療方法。
行為療法
設定日程表
從治療第一天起,要求家長為患兒設定日程表,以便每天進行記錄(可使用日曆)。當尿床時,努力尋找可能導致尿床的因素,並記錄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時睡眠,睡前過於興奮,白天過於激動,傍晚液體攝入量太多等。當患兒無尿床時,便把一顆星畫在日程表上,並予口頭表揚或物質獎勵。每週與醫師會晤一次。
建立條件反射
從治療開始起,要求家長每天在患兒夜晚經常發生尿床的時間前,提前半至1小時用鬧鐘將患兒及時喚醒,起床排尿,使喚醒患兒的鈴聲與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時呈現,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條件反射建立,患兒就能夠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喚醒達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要鼓勵患兒自己去而所小便,目的在於使患兒在比較清醒的情況下把尿排洩乾淨。
膀胱功能鍛鍊
督促患兒白天多飲水,儘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漸增大,鼓勵患兒在排尿中間,中斷排尿,數1至10,然後再把尿排盡,以提高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另外還有藥物療法,得需要在醫師指導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