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豬,不僅價格讓別國豬羨慕,豬的價值也能發揮到極致。
北京的滷煮炒肝、廣東的豬肚包雞、四川的冒腦花,豬蹄有各種吃法,豬耳朵是最好的下酒菜,豬肝能爆炒……據說廣西百色人喜歡吃烤豬眼睛——喜歡豬眼睛在嘴裡爆漿的感覺。
2018年,全球一共生產豬肉1.13億噸,華人吃掉了其中的5595萬噸。換句話說,中國以不到1/5的人口,消耗了全球近一半的豬肉。
沒有哪個國家比華人更愛豬。華人說,日本人也愛吃豬肉,但沒有這麼迷戀。超市裡,豬肉會被精緻的打好包裝等著顧客臨幸;燒烤店裡也有豬大腸、五花肉嗷嗷待烤;豬排飯很多次出現在日本小說中。豬身上都是寶,二師兄一定比唐僧更好吃。
但豬肉依然不是日本人肉食的主體。
2018年,日本人均消費的豬肉總量約為43.88斤(21.94kg),每月人均不到3.66斤——比華人均消費量的一半高出一丟丟。
這樣的對比還有些晦澀。我們再看看南韓人民。2018年南韓人均豬肉消費量就約為77.5斤(38.749kg),人均每月約為6.46斤。雖然不及中國人民那麼迷戀豬肉,但是南韓人對豬肉的喜愛遠超日本。
日本人不那麼熱愛豬肉其實有歷史的原因。
考古學家發現,在日本古墓中有牛、狗、馬的化石,唯獨沒有豬和羊。這說明古代日本人沒有豢養過豬。
而豬,是華人最早豢養的動物。
此後日本出現了豬和羊,也是從鄰國引入的。
不過,日本一直有野豬的存在。所以在十二生肖裡,中國是豬,日本是野豬。學者磯田道史在《江戸的備忘錄》裡寫道:豬是由野豬馴化而來的家畜,但日本古代並沒有養豬的習慣。
這不奇怪,因為歐洲最初馴養的動物也不是豬,而是牛。所以歐美人更喜歡吃牛肉。
當然,古代日本人也吃野豬肉,比如,有一種傳統料理叫牡丹鍋——把野豬肉和豆腐、白菜一起在火鍋裡煮。
這種吃飯從古代一直延續至今。不過,野豬肉肉質偏硬,我吃了一次,不敢恭維。
時間到了公元676年,佛教傳入日本,日本人不得再吃肉。
日本朝廷公佈了《天殺禁斷令》,雞肉、牛肉、豬肉、馬肉都不能吃。如果你偷偷吃,鄰居一旦舉報,就要被懲罰。
老百姓唯一能吃的肉是魚肉。而彼時,日本人已經會養豬了,可是牛馬能幹活兒耕地,豬除了吃沒啥用處。於是,很多豬被“人道毀滅”。
所以,豬和日本人的關係本來就很一般,有沒有都行。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開始大量吃牛肉。
日本的古代神話集《古語拾遺》裡有這樣一個故事:農民要宰殺耕牛吃牛肉,惹惱了主管農業的御歲神,他放出了漫天遍野的蝗蟲,田地裡的禾苗都遭了蟲災。農民慌了神,趕緊拿各種各樣的祭品供奉御歲神,御歲神這才不再生氣,田地裡的禾苗也恢復了生機。
這一點,日本、歐洲、中國很像。古代歐洲也少吃牛肉,牛是用來耕地擠奶的。只有部分土豪能吃得起牛肉。
在中國唐宋時期,吃牛肉也會被判刑。所以,梁山好漢和喬峰大俠幾斤幾斤的吃牛肉,是違法的!
到了明治政府時期,神仙也管不了他們吃牛了。
當時,明治政府力主向西方靠攏學習,天皇親身示範,讓御膳房準備了包括牛肉、羊肉、豬肉、兔肉等在內的各式菜餚。
日本近代化之父、學者福澤諭吉也大力支援改變傳統的飲食習慣,他透過給西餐廳和牛奶公司寫廣告詞,積極地推動日本料理向西方看齊。
此後,牛開始被日本人青睞,各種養殖方式也湧現出來,據說,北海道的養牛場每天要給牛聽交響樂,給牛按摩。而和牛已經成為天價美食。
豬,一直處於失落的情緒中。
日本超市中,一般豬肉的價格合成人民幣在40元一斤左右。聽起來比中國還貴,但考慮一下收入,這個價格還可以,而且豬肉價格相對穩定,這麼多年,變化不大。
獸爺在一篇文章裡寫了,中國的豬肉市場是有周期的,在日本則波動不大。
他還點出,目前中國豬肉價格飆升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環保,關閉了很多養豬場。
那麼問題來了,日本人最重視環保問題,他們的養豬場為什麼還存在呢?
是的,你別看日本人吃豬沒那麼狂熱,但他們的養豬場絕對高階。豬在裡面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日本養豬實行的是工廠化管理。飼料廠會將調配好的上等飼料定期提供給豬們。
飼料分不同種類,種豬和肉豬的飼料是不同的。餵豬純粹是機械化,無需人工參與。
養豬場環境優美,乾淨整潔。因為日本地震頻繁,所以養豬場的搭建都用了輕盈的木質材料,被砸一下,豬也不會香消玉殞。
日本豬場內通常會配備功能完善的清糞裝置以及沖洗裝置。透過這些裝置的徹底沖洗,豬場內的糞便、尿液會被統一送進蓄糞池。
然後蓄糞池內的液體會被抽離出來進行專門的淨化處理,再進行排放。而糞便則會被送進肥料廠進行風乾處理,製作成有機肥料。
廢物利用,還能環保。
為了防止豬場內病菌、病毒滋生導致豬群患病,日本豬場內還會設定完善的消毒系統。
這個系統會以噴霧的形式,定期對豬場的每一個角落噴灑稀釋好的消毒液。消毒液通常為綠色無公害製劑,在殺滅細菌的同時,不會對豬的身體造成傷害。
甚至有的養豬場還會給豬們喝茶,據說有利於身體健康。
厲不厲害?一個並不是有著巨大市場的行業,依然讓日本人做到了極致。
中國的豬,不僅價格讓別國豬羨慕,豬的價值也能發揮到極致。
北京的滷煮炒肝、廣東的豬肚包雞、四川的冒腦花,豬蹄有各種吃法,豬耳朵是最好的下酒菜,豬肝能爆炒……據說廣西百色人喜歡吃烤豬眼睛——喜歡豬眼睛在嘴裡爆漿的感覺。
2018年,全球一共生產豬肉1.13億噸,華人吃掉了其中的5595萬噸。換句話說,中國以不到1/5的人口,消耗了全球近一半的豬肉。
沒有哪個國家比華人更愛豬。華人說,日本人也愛吃豬肉,但沒有這麼迷戀。超市裡,豬肉會被精緻的打好包裝等著顧客臨幸;燒烤店裡也有豬大腸、五花肉嗷嗷待烤;豬排飯很多次出現在日本小說中。豬身上都是寶,二師兄一定比唐僧更好吃。
但豬肉依然不是日本人肉食的主體。
2018年,日本人均消費的豬肉總量約為43.88斤(21.94kg),每月人均不到3.66斤——比華人均消費量的一半高出一丟丟。
這樣的對比還有些晦澀。我們再看看南韓人民。2018年南韓人均豬肉消費量就約為77.5斤(38.749kg),人均每月約為6.46斤。雖然不及中國人民那麼迷戀豬肉,但是南韓人對豬肉的喜愛遠超日本。
日本人不那麼熱愛豬肉其實有歷史的原因。
考古學家發現,在日本古墓中有牛、狗、馬的化石,唯獨沒有豬和羊。這說明古代日本人沒有豢養過豬。
而豬,是華人最早豢養的動物。
此後日本出現了豬和羊,也是從鄰國引入的。
不過,日本一直有野豬的存在。所以在十二生肖裡,中國是豬,日本是野豬。學者磯田道史在《江戸的備忘錄》裡寫道:豬是由野豬馴化而來的家畜,但日本古代並沒有養豬的習慣。
這不奇怪,因為歐洲最初馴養的動物也不是豬,而是牛。所以歐美人更喜歡吃牛肉。
當然,古代日本人也吃野豬肉,比如,有一種傳統料理叫牡丹鍋——把野豬肉和豆腐、白菜一起在火鍋裡煮。
這種吃飯從古代一直延續至今。不過,野豬肉肉質偏硬,我吃了一次,不敢恭維。
時間到了公元676年,佛教傳入日本,日本人不得再吃肉。
日本朝廷公佈了《天殺禁斷令》,雞肉、牛肉、豬肉、馬肉都不能吃。如果你偷偷吃,鄰居一旦舉報,就要被懲罰。
老百姓唯一能吃的肉是魚肉。而彼時,日本人已經會養豬了,可是牛馬能幹活兒耕地,豬除了吃沒啥用處。於是,很多豬被“人道毀滅”。
所以,豬和日本人的關係本來就很一般,有沒有都行。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開始大量吃牛肉。
日本的古代神話集《古語拾遺》裡有這樣一個故事:農民要宰殺耕牛吃牛肉,惹惱了主管農業的御歲神,他放出了漫天遍野的蝗蟲,田地裡的禾苗都遭了蟲災。農民慌了神,趕緊拿各種各樣的祭品供奉御歲神,御歲神這才不再生氣,田地裡的禾苗也恢復了生機。
這一點,日本、歐洲、中國很像。古代歐洲也少吃牛肉,牛是用來耕地擠奶的。只有部分土豪能吃得起牛肉。
在中國唐宋時期,吃牛肉也會被判刑。所以,梁山好漢和喬峰大俠幾斤幾斤的吃牛肉,是違法的!
到了明治政府時期,神仙也管不了他們吃牛了。
當時,明治政府力主向西方靠攏學習,天皇親身示範,讓御膳房準備了包括牛肉、羊肉、豬肉、兔肉等在內的各式菜餚。
日本近代化之父、學者福澤諭吉也大力支援改變傳統的飲食習慣,他透過給西餐廳和牛奶公司寫廣告詞,積極地推動日本料理向西方看齊。
此後,牛開始被日本人青睞,各種養殖方式也湧現出來,據說,北海道的養牛場每天要給牛聽交響樂,給牛按摩。而和牛已經成為天價美食。
豬,一直處於失落的情緒中。
日本超市中,一般豬肉的價格合成人民幣在40元一斤左右。聽起來比中國還貴,但考慮一下收入,這個價格還可以,而且豬肉價格相對穩定,這麼多年,變化不大。
獸爺在一篇文章裡寫了,中國的豬肉市場是有周期的,在日本則波動不大。
他還點出,目前中國豬肉價格飆升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環保,關閉了很多養豬場。
那麼問題來了,日本人最重視環保問題,他們的養豬場為什麼還存在呢?
是的,你別看日本人吃豬沒那麼狂熱,但他們的養豬場絕對高階。豬在裡面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日本養豬實行的是工廠化管理。飼料廠會將調配好的上等飼料定期提供給豬們。
飼料分不同種類,種豬和肉豬的飼料是不同的。餵豬純粹是機械化,無需人工參與。
養豬場環境優美,乾淨整潔。因為日本地震頻繁,所以養豬場的搭建都用了輕盈的木質材料,被砸一下,豬也不會香消玉殞。
日本豬場內通常會配備功能完善的清糞裝置以及沖洗裝置。透過這些裝置的徹底沖洗,豬場內的糞便、尿液會被統一送進蓄糞池。
然後蓄糞池內的液體會被抽離出來進行專門的淨化處理,再進行排放。而糞便則會被送進肥料廠進行風乾處理,製作成有機肥料。
廢物利用,還能環保。
為了防止豬場內病菌、病毒滋生導致豬群患病,日本豬場內還會設定完善的消毒系統。
這個系統會以噴霧的形式,定期對豬場的每一個角落噴灑稀釋好的消毒液。消毒液通常為綠色無公害製劑,在殺滅細菌的同時,不會對豬的身體造成傷害。
甚至有的養豬場還會給豬們喝茶,據說有利於身體健康。
厲不厲害?一個並不是有著巨大市場的行業,依然讓日本人做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