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03564729493
-
2 # 精神小夥0537
蝦善於游泳。它游泳時那些游泳足像木槳一樣頻頻整齊地向後划水,身體就徐徐向前驅動了。受驚嚇時,它的腹部敏捷地屈伸,尾部向下前方划水,能連續向後躍動,速度十分快捷。
蝦的鰓位於背甲兩側形成的鰓室內,鰓室前後及腹面和外界相通。鰓多呈羽狀,共25對,著生在胸部側壁或胸肢基部,表皮極薄,血流透過鰓時進行氣體交換。鰓室內有顎舟片不斷擺動,使新鮮水流由後面和腹面進入,向前流出。 蝦是甲殼亞門十足目游泳亞目動物,有近2000個品種,大都生活在江湖中。都有鬍鬚鉤鼻,背弓呈節狀,尾部有硬鱗腳多善於跳躍。許多種為重要食物。大小從數米到幾毫米,平均4~8釐米。體型大者稱為大蝦。藉腹部和尾的彎曲可迅速倒遊。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雌蝦可產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在成體前要經過5個發育期。
它的子在腹外,味很鮮,人們喜食。蝦體長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質,分頭胸和腹兩部分。頭胸由甲殼覆蓋。腹部由7 節體節組成。頭胸甲前端有一尖長呈鋸齒狀的額劍及1對能轉動帶有柄的複眼。蝦以鰓呼吸,鰓位於頭胸部兩側,為甲殼所覆蓋。蝦的口在頭胸部的底部。頭胸部有2 對觸角,負責嗅覺、觸覺及平衡,亦有由大小顎組成的咀嚼器。
頭胸部還有3對顎足,幫助把持食物,有5對步足,主要用來捕食及爬行。腹部有5對游泳肢及一對粗短的尾肢。尾肢與腹部最後一節合為尾扇,能控制蝦的游泳方向。蝦的運動器官很不發達 , 平時只能緩慢地爬行在海底 , 利用身體腹部的屈 伸動作 , 也能作短距離的遊動 。
皮皮蝦多穴居,常在淺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穴多為U字形。口足類為肉食性,多捕食小型無脊椎動物;此類動物體能以尾肢摩擦尾節腹面或以掠肢打擊而發聲。
皮皮蝦性情兇猛,視力十分銳利。由於善於游泳,因此其獵物大部分為底棲性不善於游泳的生物,包括各種貝類、螃蟹、海膽等。它們能夠輕易破壞獵物的外層硬殼,享用內裡的肉。
皮皮蝦科、琴皮皮蝦科等體形較大種類的肉和卵巢可食,味道鮮美,口皮皮蝦成熟的卵巢的鮮美程度遠遠超過中國對蝦。體形較小的個體常為黃魚、章魚的鉺料。數量最多的是口皮皮蝦,中國以黃渤海區產量最大 。
皮皮蝦是海生的甲殼動物。其第二對顎腳特化為攻擊附肢,根據其型態之不同,可將皮皮蝦分成粉碎型及穿刺型兩類;伴隨著分佈的不重疊,這兩類皮皮蝦的外觀、攻擊性、捕食行為及威嚇行為的表現與否,都有相當大的差別。相同的是兩者都具有學習能力,憑藉經驗它們可以躲避敵害以及更有效率的獲得食物。本篇主要描述皮皮蝦及比較此兩類皮皮蝦之行為表現。
皮皮蝦是海生的甲殼動物,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的淺水水域中,跟平常所見到的螃蟹、蝦子同是屬軟甲亞綱的甲殼動物。皮皮蝦具有一對威力強大的攻擊附肢,這對附肢是它們的捕食工具,也是最佳的防禦工具,因為它們利用附肢捕食的動作極像螳螂,所以皮皮蝦也被稱為螳螂蝦。一般而言,皮皮蝦可分為四個科,分別是Squillidae、Lysiosquillidae、Gonodactylidae及Bathysquillidae。其中除了Bathysquillidae是深海的種類之外,剩下的三個科都分佈在淺海。
皮皮蝦的身體有14個體節(8個胸節、6個腹節),再加上一個尾節,其中第二對顎腳特化成一對巨大、具強健肌肉的攻擊性附肢,有些種類在末節有衍生的銳棘,根據其特化附肢形態的差異,皮皮蝦可分為穿刺型和粉碎型兩類,穿刺型皮皮蝦的長節較細,而末節具銳棘;粉碎型皮皮蝦的長節較粗,含有強健的肌肉分佈,末節平滑有少數銳棘或不具銳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