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澗資本

    本人寫過一本關於投資的小冊子。其中的前言部分提到自己的體會,我把它拿過來僅供大家參考。

    ----------------

    2015年我創業失敗後,加入創業邦天使投資基金。

    我們基金的合夥人方平潮有一個好哥們叫Alex,他是華威國際的董事,也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投資人。有時候方總會邀請他過來,和我們一起開例會。可能是因為我比較勤奮好學,他每次過來都發現我有一些新的變化,所以特別願意教我。不經意間,我們就建立了一種師徒關係。

    記得第一次和師父去聊專案,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經驗不足,另一方面是因為準備得不夠充分,所以我提的問題很不專業。創始人用鄙視的眼神看著我,估計他心裡在想:要不是你背後的基金有幾個錢,我懶得和你這個小毛孩扯。他開始反問我,整個場面已經失去控制。

    師父很淡定地把話題接過來,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個專案存在的問題。經過幾輪激烈的交鋒之後,對方終於放棄了抵抗,開始講自己真實的想法。在他的話語中,眼神上,能體會到一種焦慮的情緒。接著師父根據行業的特性,幫他梳理專案的商業模式。他激動地去找筆記本,把剛才師父對他說的話記下來,生怕遺漏了哪個要點。

    從那一刻開始,我就立志要做一個像師父一樣專業的投資人。

    2016年,我無意間進入二次元領域,聊了很多相關的專案,但是一個都沒有投成。這是因為我沒有評判一個專案好壞的能力,哪怕自己基於對行業的瞭解,認為某個專案有投資價值,但是沒辦法把它的亮點說明白,說服合夥人投資它。更多時候我像一個復讀機,創始人講什麼,我就把他講的話向合夥人複述一遍,缺少自己的思考。

    那段時間我特別焦慮,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反覆觀看《贏在中國》的第一季和第二季,看熊曉鴿、閻焱和徐新這些大佬是怎麼提問題的;去知乎把和創投行業相關的答案都研究一遍;整理知名投資人的講話,分析他們個人成長的經歷和所在機構的發展歷史,大量吸收他們的知識。

    但是越研究越迷茫,我感覺投資涉及的東西太多,自己得成為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我請教師父,他告訴我可以先了解不變的東西,比如說商業邏輯和人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所以,這三年我讀了300多本關於心理學、經濟學、思維等方面的書,結合實踐,逐漸構建起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考場域。

    感謝師父在我困惑的時候為我指路。

    我對一個朋友說,我發現自己去年不懂投資;隔一段時間又對他說,我發現自己上半年不懂投資。其實每當有這種感覺時,我心裡特別開心。因為它告訴我,自己又進步了。

    剛開始我理解了什麼叫需求、共贏、效率、管理和運營,但是發現這有很大的侷限性——它只涉及企業經營層面——怎麼把事情做好,很少涉及投資決策層面——這家企業值不值得投資。直到有這種頓悟我才正真理解什麼是風險投資,什麼樣子的企業算是好企業。

    透過業內的朋友介紹,我投資了語智科技、奇幻VR等幾家公司。語智科技剛拿到晨興資本、雲啟資本等幾家機構聯合投資的pre-A輪融資。算是小有成績。

    我人生的起點不算高,就想著先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避免掉進低水平重複的陷阱。這對一般人來說很難做到,因為風險投資不是一個學科,也沒有任何一所高校開設“風險投資”這樣一門課程,沒有人系統梳理過這個行業的知識。那些老牌的投資機構,因為有知識的傳承,是非常佔據競爭優勢的。他們的經驗和教訓都是用真金白銀換回來的。對很多行業新兵、新機構而言,要冒著巨大的風險——猶如在茫茫的大海前行,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不知道哪個方向是正確的。

    據清科的資料統計,2005年國內私募創投機構不到200家,管理的資金不超過1000億,而現在有1.3萬家,管理的資金已經達到8.7萬億,行業從業人員達到13.7萬。大量的資本和人才湧進這個行業。達晨的創始人肖冰說,“現在各種政府引導基金,基本上都是百億、千億,100億以下都不好意思說。”

    為了順應這個行業發展的趨勢,我想寫一本這樣的書。從內容上來說,這本書分為投資本質和投資流程2個章節。

    在第1章中,我從宏觀的視角看投資,強調這是一種資產配置行為,需要考慮收益和風險,理清不同賺錢途徑之間不同的邏輯,防止出現思維混亂的現象——自以為是投資,其實是投機。

    第2章圍繞工作流程來講述投資中的“投”和“管”。關於“投”方面,關鍵是有渠道接觸到好案子和建立自己判斷專案的標準。一家企業有沒有投資價值就看它符不符合判斷的標準。

    投資行業涉及的知識面太廣,我沒辦法面面俱到,只能挑重點、不變和通用性的東西來講。我相信一旦建立起自己的思想框架,就比較容易往裡面填東西;理解了基本的概念人的行為自然就會改變。

    未來5年我的工作重心不是讀書和總結,而是圍繞能不能投出好案子展開。有一個朋友說,她每週的心情隨著遇上的案子的質量波動而波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衡量自己工作狀態的指標。要經常在心中問自己夠不夠aggressive,有沒有焦慮感。

    就像師父說的那樣,那些都是術,真正的道是做大生意——不能為了準備而準備,不能因為準備而忘記目標,要回歸到能不能投出好案子本身。

    如果說大佬們已經站在珠穆朗瑪之巔,那麼我現在還是一個登山者,所以這本書也就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儘管如此,剛進入這個領域的新人或許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黨員防火宣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