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021水逆退散

    哈尼族主要分佈在雲南邊境一帶的山區和半山區,他們居住的房舍也多是“幹欄”式竹樓,一種叫“擁熬”,另一種叫“擁戈”。

    “擁熬”是一種古老的地棚式的建築,大多建在斜坡上。蓋房時要在斜坡上挖出一個方形的地坪,在地坪外邊的斜坡上栽上樹叉,然後在樹丫與地坪土臺間架上木料,用竹笆鋪成距地面約有二、三尺高的樓臺,接著再在地坪土臺和竹笆鋪成的“樓臺”之上搭房架,蓋草頂。這就形成一半是地坪面,一半是鋪竹笆樓的內室。這種地棚式的竹樓適合山區的氣候、環境條件,即冬暖夏涼。既方便在地坪上起灶炊煮,全家人又可以在竹笆鋪就的樓臺上席地而臥,冬天能保暖禦寒,夏天涼爽又防潮。

    “擁戈”的建築形制與傣族竹樓基本相似,一樓一底。樓室住人,底室關畜禽、堆雜物。樓室一律用木板或竹籬隔成兩面三間,裡間稱“擁瑪縹”,是女性成員居室,併兼做廚房,設一火塘供做飯、取暖。外間叫“波羅縹”,是男性成員住室,併兼做堂屋,設一火塘供照明取暖。男女室各設一火塘,客人來訪,按性別分別從男女室樓梯上樓。

    哈尼族的住房除了“擁熬”、“擁戈”這兩種建築形式外,還有母房與子房之分。母房就是家長或當家的兄長居住的房屋,這種母房哈尼語稱其為“擁瑪”。“擁瑪”比子房大,既是家長的住室,又是一家人用餐、招待客人等活動的中心。在“擁瑪”附近建蓋一種比較矮小的“幹欄”式樓房或平房,那就是子房,哈尼語叫“擁扎”。“擁扎”是小夥子尋偶和建立小家庭的住房。兒子長大之後,便新建蓋子房,一人一間,無一例外。父母在世時,兒子與媳婦都住在子房內,直至自己當家之時,才從子房遷入母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片丹心照汗青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