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43769950533

    根據你所提供的檢測結果來看,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偏高。是膽囊有問題,並不是嚴重偏高,只是偏高 其他指標正常的化不是很大的問題,可以參考中醫調理治療一下 由於經肝臟處理的直接膽紅素不能經膽道排入腸腔而返流入血,此時血中以直接膽紅素增高為主。中醫學認為黃疸的發生均與“溼”有關。治療原則以清熱解毒利溼為主,常用的茵陳蒿湯(茵陳、梔子、大黃)

    1. 充足的蛋白質 肝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成與分泌血漿白蛋白。正常人每天約合成10~16g血漿白蛋白,分泌到血液迴圈中,發揮重要功能。肝臟疾患時,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乙醇和藥物中毒等,均引起肝細胞合成與分泌蛋白質的過程異常,使血漿白蛋白水平降低,進而影響人體各組織器官的修復和功能。 正常人白蛋白的半衰期為20~60天。有試驗證明:即使白蛋白產生完全停止,在8天以後,血漿白蛋白的濃度僅降低25%。因此急性肝損傷時(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漿白蛋白水平下降不明顯。但慢性肝損傷時(包括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每天僅能合成3.5~5.9g血漿白蛋白。因此,必須提供豐富的外源性白蛋白,才能彌補肝組織修復和功能,改善對白蛋白的需要。一般認為,每天至少提供蛋白質1.5~2g/kg。但不能無節制地攝入蛋白質。因為食物中的蛋白質可經腸道細菌分解產生氨和其他有害物質,誘發和加重肝性腦病。所以肝硬化伴有肝性腦病的病人,應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取,待病人清醒後,每天給予蛋白質0.5g/kg,若耐受良好,可增到每天1.0g/kg,每天40~50g。動物蛋白以乳製品為佳,因乳製品產氨最少,蛋類次之,肉類較多。目前推廣應用植物蛋白來代替動物蛋白,這樣每日攝入量可增加到40~80g。植物蛋白的優點:(1)含芳香氨基酸及含硫氨基酸少;(2)含纖維素豐富,能調整腸道菌叢對氮質代謝作用,促進腸蠕動;(3)植物蛋白質中某種氨基酸有降低氨生成的潛在作用。 2 適度的碳水化合物(糖類) 糖類的主要功能是供給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眾所周知,1g糖在體內完全分解氧化,和產生4.1千卡熱能。人體所需要的熱能50~70%由糖氧化分解提供的。急性肝炎病人,消化道症狀明顯,進食甚少時,可給予一些高糖食品,甚者可靜脈輸入10%的葡萄糖溶液,以保證病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熱能。同時肝臟可以將消化道吸收來的葡萄糖轉變成糖原,豐富的肝糖原能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並能增強對感染和毒素的抵抗能力。但不易過多攝入糖類。因攝入糖類在滿足了合成糖原和其他需要之後,多餘的糖類將在肝內合成脂肪,貯存於肝臟。若貯存量過多,則可能造成脂肪肝。另外,糖類攝入過多,可能導致胰腺β細胞負荷過重而功能不全,造成食源性糖尿病。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為穀類、薯類和豆類。 3 適量脂肪 肝臟是脂類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和轉運的重要器官。肝功能障礙時,膽汁的合成、分泌減少,對脂肪消化不良,出現厭油膩等症狀。攝入脂肪過多時,尚可出現脂肪瀉。故應限制脂肪攝入,尤其在肝炎的急性發作期。但入攝入過少則又影響食慾和脂溶性維生素A、D、K、E和β-胡蘿蔔素的吸收,所以又必須予以適量的脂肪。每天40~50g,佔總熱量的25~30%。要盡是少進食動物脂肪,應以植物脂肪為主,如芝麻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等。其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如亞油酸、亞麻油酸和花生油酸。這些不飽和脂肪酸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故稱必需脂肪酸。在缺乏必需脂肪酸時,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減少,肝內脂肪外運受阻,易形成脂肪肝。 4 充足的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過程所必需的低分子化合物。它們既不是構成組織的原料也不能供給能量,但卻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類物質,在物質代謝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如維生素B1能抑制膽鹼酯酶,減少乙醯膽鹼水解,增加胃腸蠕動和腺體分泌,有助於改善食慾和消化功能。維生素C能促進糖原合成,增進機體免疫力,並有解毒和抗癌作用。所以病毒性肝炎病人應常規服用維生素B1和C。維生素E是強有力的抗氧化劑,有防止不飽和脂肪酸的過氧化,及保護肝細胞膜與肝細胞內微器膜系統的作用。維生素K是肝臟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必需物質。大多數維生素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由食物提供。病毒性肝炎時,對維生素需求的增加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1)病人由於消化不良,食慾銳減,攝入維生素量不足;(2)感染髮熱等對維生素消耗增加,同時需求量亦增多。所以病毒性肝炎尤其病情活動時,必須從體外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包括從食物中獲取維生素。 維生素C廣泛存在於新鮮水果和綠葉蔬菜中,由於蕃茄、桔子和鮮棗中含量豐富。維生素B1主要存在於米糠、麥麩、黃豆、酵母和瘦肉等食物中。維生素E在植物油中如麥胚油、棉籽油和大豆油中含量豐富,核桃、南瓜子、松籽、木耳和蛋黃中含量亦多。維生素K1在綠葉植物中,如苜蓿、菠菜等及動物肝中含量較豐富。維生素K2是細菌代謝產物。人體腸道細菌能夠合成。 5 嚴禁飲酒 飲酒後攝入的乙醇80%經胃和小腸吸收,90~98%在肝臟被氧化成乙醛,乙醇和乙醛對肝臟均具有損傷作用,可引起一系列的代謝變化,如高尿酸血癥、低血糖症、酸中毒、脂肪瀉和高血脂症,加劇了肝臟的代謝紊亂,加重了肝細胞病變,進而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酒精中毒又可造成人體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影響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清除病毒的能力,使疾病遷延不愈,發展成慢性肝炎和肝炎後肝硬化。酒精還可能是一種輔助致癌物質,若再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導致肝細胞癌。因此病毒性肝炎應禁止飲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車要體檢哪些專案?有什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