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的那邊1
-
2 # 1嗰亽菰獨0
從史實來說,秦武烈王重武好戰,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雖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但雄心壯志與遠大抱負,不遜於任何一代有作為的秦國先君。連橫衛秦,聯越制楚,平定蜀亂,可謂成績不小了。
在待人接物方面,即使很不喜歡張儀,但也做到以禮相待,臨死前,不計前嫌,死前不計前嫌召贏稷回來繼位。不過有些記載,扁鵲見秦武烈王,則反映了,秦武王可能是耳朵比較軟的人。
秦武烈王諡號是武,顯然不是空有力氣的白痴,而是勇武好戰,開疆拓土之意。
秦武烈王好武,主要是秦文化所致,秦國地處邊陲,遠離中原,常年與遊牧民族作戰,氣候乾冷,環境惡劣,人人尚武好鬥,少禮節而蠻風盛,加上為一統天下,大力鼓勵參軍,以軍功論賞。
秦武烈王就有個喜好,特別喜歡舉重,在跟孟說比賽舉鼎,不幸意外身亡,根據考古研究,史記記載有錯誤,應該是絕脈而死,就是舉重負荷過度,筋脈斷了,引起併發症而死,而且並不是當場死亡。如果沒有舉鼎絕脈這事,秦武王或許按原來的路,走下去,或許會做出不下於他父親的功績。
眾所周知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秦國之所以能夠吞併六國,統一天下,這與秦國的歷代先王是分不開的。而在秦國的發展歷史程序中,有一位君王可以說是非常奇葩的,年級輕輕就英年早逝了。不過他的死不像其他君王都是得病或是老死的,二世自己舉鼎,然後舉不動了,活生生把自己愣是給砸死了。那這位國君對秦國的發展是否做出過貢獻呢?
秦國這個不靠譜的國君就是秦武王嬴蕩。秦武王是秦惠文王與惠文後所生的兒子,秦惠文王去世後,嬴蕩登基為王,即秦武王。秦武王天生神力,所以自幼便喜歡與大力士們比力氣。當時秦國有兩個大力士,烏獲和任鄙。他們在秦惠文王時期就因作戰勇敢而受到賞識,秦武王登基後,他們更受到重用。齊國大力士孟賁聽說秦武王的喜好後,不遠千里從齊國去秦國投奔秦武王。秦武王現場對孟賁進行考核,考核通過後,孟賁也被封為大官。
秦武王嬴蕩剛坐上秦君寶座,西方的戎狄部落、四川的巴蜀兩國就開始蠢蠢欲動,準備搞點小動作,試探一下秦國新君。雖然秦武王非常想馬上進軍三川,直抵洛陽,但硬是壓下了心中不切實際的慾望,派甘茂、司馬錯率領大軍安定鞏固後方。
其次,設立丞相。為什麼要標新立異呢?一是不願和中原諸侯一樣,展現了他的鴻鵠之志;二是不想讓老叔樗裡疾大權獨攬。樗裡疾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庶子,在秦惠文王時期,立有大功,在王室內部極有威望。既有威望、又有軍功,對年輕的新王來說,就是潛在的威脅。秦武王上位後一直重用甘茂,其實就是為了對抗樗裡疾,牢牢將國家大權掌握在手中。
最後,攻佔南韓軍事重鎮宜陽。宜陽是南韓的軍事重鎮,曾經做過南韓的國都,關鍵的是,宜陽處於崤函通道的核心位置,如果秦軍能佔領宜陽,以後就可以放心的出入函谷關了,這可是秦國多少代先君的遺願啊。宜陽之戰是場持久戰,時間長了,就有人說閒話,攻擊甘茂。甘茂只說了“息壤”兩個字,秦武王恍然大悟,派大軍援助,最後殲敵6萬,拔取了宜陽這顆硬釘子。
舉鼎,很多人只看到了他的不自量力,愚蠢自大,但我卻看到了他真正的野心。一個還未弱冠的少年人,野心勃勃的想要征服六國,本身就是一種偉大。更何況他在位的時候一直為自己的志向而努力,不斷改革,發展秦國。即使他最後沒有成功,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功勞,我們不能因為他死去的戲劇性就否認了他這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