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試影象中國當年所做的那樣,透過改革開放來招商引資,利用勞動力成本優勢來發展製造業。但要發展製造業,印度需要對其軟硬體條件進行大幅改善和改革。總理莫迪上臺後很快提出了“印度製造”概念。大量外資湧入印度,印度政府也逐步放寬了對外國企業投資的限制。在一百多個個經濟體中,印度排名39。當前中國過剩的產能急需轉移出去,而印度作為與中國相鄰的南亞大國,自然吸引了越來越多中國投資者的目光。
一、國情介紹
印度,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人口 13.04 億,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至今人口仍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印度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以及耕地資源等。實行聯邦制政體,國內政黨眾多。當前印度政壇處於以納倫德拉·莫迪領導下的人民黨為首,多黨聯合執政的局面,國內政局比較穩定。近年來,印度的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目前已成為世界增速最快的經濟體。目前,印度是金磚四國裡發展最好,經濟結構最完善的。現在印度已經建立起完善的工業體系,在化工及鋼鐵方面均為世界第一
二、投資環境分析
(一)經濟發展環境
印度是南亞地區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不僅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而且還是金磚國家、南亞區域經濟合作聯盟以及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等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國,享受對外經貿的多種優惠政策。
印度 1991 年起實行經濟改革,2015 年印度中央統計 局 調 整 了 GDP 統 計 方 法 ,2011-12 財年至今,GDP 保持了較快增長。其中,2015-16 財年,GDP 增速高達 7.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料顯示,2015 年印度的 GDP 世界排名已從上一年度的第九名上升到了第七名。
印度金融體系和證券體系比較完善,擁有 1 家中央銀行、27 家國有銀行、29 傢俬有銀行和 31 家外資銀行,並擁有 70000 家分支機構。印度的兩大證券交易所———孟買證券交易所和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有限公司,分別為南亞第一大和第二大證券交易所,且孟買證券交易所在世界排名第十位。
目前,印度大部分行業已經放開或上調了對外商直接投資的限制。但印度政府並沒有頒佈針對外國投資的優惠政策,外商只有投資於印度政府鼓勵發展的產業領域,才能享受到和印度本土企業一樣的優惠政策。印度政府鼓勵外資進入的產業領域主要有:基礎設施領域、具有出口潛力的專案、能大量僱傭勞動力的專案、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等。
(二)自然資源環境
一個國家礦產資源的消費狀況與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緊密關聯,因此,對一個國家未來礦產資源形勢的預判離不開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以及礦產資源消費的現狀的分析。
印度煤炭、鋁土礦、鈦鐵礦、金紅石等資源較豐富,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極度匱乏,多種礦產的儲量和產量居世界前列。如印度鉻鐵礦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三位;煤炭、重晶石、鐵礦石和鋁土礦等產量均居全球前五位;全球12%的釷礦和60%的雲母是由印度生產的。然而,由於國內產量巨大,鉻鐵礦、鋅、鉛等許多資源的儲產比較低。
(三)人力資源環境
印度人口 13.04 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且人口仍保持高速增長,勞動力資源豐富。印度全國平均年齡僅為 25 歲,這意味著在今後的幾十年裡,印度將一直佔有巨大的勞動力優勢。根據 2015 年中國商務部印度投資指南,印度產業工人的工資每月只有 6000—9000 盧 比 ,約 相 當 於586—879 元人民幣,遠低於中中國產業工人的平均工資水平。印度勞動力總體素質不高,數量龐大且廉價,這對於對技術要求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十分有利,但印度高素質人才和熟練技工的緊缺不利於技術密集型企業投資發展。
(四)基礎設施環境
印度基礎設施落後,這也是很多外國企業不願來印度直接投資的原因之一。印度的公路和鐵路雖然運輸總長度居世界前列,但多修建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不僅建成年代久遠,而且缺乏必要的維修和更新。印度的民航和海運發展較快,擁有了 100 多個運營機場、13 個主要港口和 200 箇中小港口,但其建設質量以及運營效率仍然不高。此外,印度的基礎設施還存在電力供應不足且不穩定,給排水設施老舊、內河運輸能力差等問題。電力供應方面,印度年人均發電量僅 670 千瓦時,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3000 千瓦時 /人,而且拉閘限電的現象時有發生。電力供應不足,無法保證投資企業的正常運營生產。
(五)法律制度環境
印度關於外國投資企業的立法還沒有形成體系,針對外資的法律規定主要出自《1999 年外匯管理法》。外資企業進入印度首先要透過准入審批,其次是企業登記,最後通過了專案的常規審批之後才可以開始專案建設。准入審批和企業登記都比較通暢,只是最後的專案的常規審批經常會在邦級政府遭遇審批瓶頸。
作為聯邦制國家,其28個邦省都有自己標準、法規,使得印度在對外貿易中是最不好打交道的國家之一。印度繼承了英國殖民時期的法律制度,總體上法律體系比較健全,但其司法系統的執法效率低下,導致大量案件被積壓,且案件的審理過程複雜、耗時長。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印度聯邦政府頒佈了一系列《民事訴訟法》的修正案,但實施情況依然不樂觀。此外,由於各邦具體的法律規定以及法律的實施情況各不相同,給投資者造成極大的不便。
三、總結 從印度的基本國情出發,印度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廠商。中國廠商去印度投資智慧機,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將是實現企業全球擴張長遠目標的跳板。於印度之於中國的意義,“印度對於中國是一個市場,是中國實現一帶一路,兩個百年規劃,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戰略構想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夥伴。
印度試影象中國當年所做的那樣,透過改革開放來招商引資,利用勞動力成本優勢來發展製造業。但要發展製造業,印度需要對其軟硬體條件進行大幅改善和改革。總理莫迪上臺後很快提出了“印度製造”概念。大量外資湧入印度,印度政府也逐步放寬了對外國企業投資的限制。在一百多個個經濟體中,印度排名39。當前中國過剩的產能急需轉移出去,而印度作為與中國相鄰的南亞大國,自然吸引了越來越多中國投資者的目光。
一、國情介紹
印度,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人口 13.04 億,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至今人口仍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印度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以及耕地資源等。實行聯邦制政體,國內政黨眾多。當前印度政壇處於以納倫德拉·莫迪領導下的人民黨為首,多黨聯合執政的局面,國內政局比較穩定。近年來,印度的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目前已成為世界增速最快的經濟體。目前,印度是金磚四國裡發展最好,經濟結構最完善的。現在印度已經建立起完善的工業體系,在化工及鋼鐵方面均為世界第一
二、投資環境分析
(一)經濟發展環境
印度是南亞地區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不僅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而且還是金磚國家、南亞區域經濟合作聯盟以及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等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國,享受對外經貿的多種優惠政策。
印度 1991 年起實行經濟改革,2015 年印度中央統計 局 調 整 了 GDP 統 計 方 法 ,2011-12 財年至今,GDP 保持了較快增長。其中,2015-16 財年,GDP 增速高達 7.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料顯示,2015 年印度的 GDP 世界排名已從上一年度的第九名上升到了第七名。
印度金融體系和證券體系比較完善,擁有 1 家中央銀行、27 家國有銀行、29 傢俬有銀行和 31 家外資銀行,並擁有 70000 家分支機構。印度的兩大證券交易所———孟買證券交易所和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有限公司,分別為南亞第一大和第二大證券交易所,且孟買證券交易所在世界排名第十位。
目前,印度大部分行業已經放開或上調了對外商直接投資的限制。但印度政府並沒有頒佈針對外國投資的優惠政策,外商只有投資於印度政府鼓勵發展的產業領域,才能享受到和印度本土企業一樣的優惠政策。印度政府鼓勵外資進入的產業領域主要有:基礎設施領域、具有出口潛力的專案、能大量僱傭勞動力的專案、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等。
(二)自然資源環境
一個國家礦產資源的消費狀況與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緊密關聯,因此,對一個國家未來礦產資源形勢的預判離不開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以及礦產資源消費的現狀的分析。
印度煤炭、鋁土礦、鈦鐵礦、金紅石等資源較豐富,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極度匱乏,多種礦產的儲量和產量居世界前列。如印度鉻鐵礦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三位;煤炭、重晶石、鐵礦石和鋁土礦等產量均居全球前五位;全球12%的釷礦和60%的雲母是由印度生產的。然而,由於國內產量巨大,鉻鐵礦、鋅、鉛等許多資源的儲產比較低。
(三)人力資源環境
印度人口 13.04 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且人口仍保持高速增長,勞動力資源豐富。印度全國平均年齡僅為 25 歲,這意味著在今後的幾十年裡,印度將一直佔有巨大的勞動力優勢。根據 2015 年中國商務部印度投資指南,印度產業工人的工資每月只有 6000—9000 盧 比 ,約 相 當 於586—879 元人民幣,遠低於中中國產業工人的平均工資水平。印度勞動力總體素質不高,數量龐大且廉價,這對於對技術要求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十分有利,但印度高素質人才和熟練技工的緊缺不利於技術密集型企業投資發展。
(四)基礎設施環境
印度基礎設施落後,這也是很多外國企業不願來印度直接投資的原因之一。印度的公路和鐵路雖然運輸總長度居世界前列,但多修建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不僅建成年代久遠,而且缺乏必要的維修和更新。印度的民航和海運發展較快,擁有了 100 多個運營機場、13 個主要港口和 200 箇中小港口,但其建設質量以及運營效率仍然不高。此外,印度的基礎設施還存在電力供應不足且不穩定,給排水設施老舊、內河運輸能力差等問題。電力供應方面,印度年人均發電量僅 670 千瓦時,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3000 千瓦時 /人,而且拉閘限電的現象時有發生。電力供應不足,無法保證投資企業的正常運營生產。
(五)法律制度環境
印度關於外國投資企業的立法還沒有形成體系,針對外資的法律規定主要出自《1999 年外匯管理法》。外資企業進入印度首先要透過准入審批,其次是企業登記,最後通過了專案的常規審批之後才可以開始專案建設。准入審批和企業登記都比較通暢,只是最後的專案的常規審批經常會在邦級政府遭遇審批瓶頸。
作為聯邦制國家,其28個邦省都有自己標準、法規,使得印度在對外貿易中是最不好打交道的國家之一。印度繼承了英國殖民時期的法律制度,總體上法律體系比較健全,但其司法系統的執法效率低下,導致大量案件被積壓,且案件的審理過程複雜、耗時長。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印度聯邦政府頒佈了一系列《民事訴訟法》的修正案,但實施情況依然不樂觀。此外,由於各邦具體的法律規定以及法律的實施情況各不相同,給投資者造成極大的不便。
三、總結 從印度的基本國情出發,印度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廠商。中國廠商去印度投資智慧機,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將是實現企業全球擴張長遠目標的跳板。於印度之於中國的意義,“印度對於中國是一個市場,是中國實現一帶一路,兩個百年規劃,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戰略構想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