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墾印象

    最喜歡劉易平先生的拿手好戲是《轅門斬子》、《讓都城》,其次是《祭燈》、《掛畫》。《二進宮》、《黑叮本》。

    劉易平陝西長安人,秦腔鬚生。出生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6歲入秦鍾社學藝,師承劉立傑,工鬚生。出科後輾轉於朝邑覺民社、平涼平樂社、天水新聲社、蘭州新民社、漢中天漢社、寶雞新漢社、西安正藝社以及新疆烏魯木齊等地演出,建國前後,名燥西北,成就卓著。嗓音得天獨厚,高亢甜潤,寬、厚、亮、圓兼而有之,而且高低無礙,自然流暢,唱工戲尤見功力,字正腔圓,剛柔相濟,講究發聲技巧與共鳴的運用,收放得體,又善創新,設計的許多新腔,既保留了秦腔慷慨激昂的特色,又不溫不火,韻味悠長,膾炙人口,紅極一時。

    建國後曾擔任過蘭州新光社副社長,1953年參加了西北戲曲研究院,1952年獲得全國戲曲觀摩大賽演員三等獎,1956年獲陝西省戲曲觀摩大賽演員一等獎。1997年,農曆正月逝世,享年89歲。 他嗓音得天獨厚,高亢甜潤,寬、厚、亮、圓兼而有之,而且高低無礙,自然流暢,唱工戲尤見功力,字正腔圓,剛柔相濟,講究發聲技巧與共鳴的運用,收放得體,又善創新,設計的許多新腔,既保留了秦腔慷慨激昂的特色,又不溫不火,韻味悠長,膾炙人口,紅極一時,影響非常大。

    代表劇目有《讓都城》、《轅門斬子》、《葫蘆峪》、《八義圖》、《李陵碑》、《寧武關》、《逃國》、《四郎探母》、《斬經堂》、《哭秦庭》、《回荊州》、《忠保國》、《蘇武牧羊》等,尤以《轅門斬子》、《讓都城》等唱工戲,聞名遐邇,經久不衰,成為秦腔藝術史上的經典之作。

  • 2 # 大秦腔

    劉易平,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陝西長安人。其嗓音得天獨厚,高亢甜潤,寬、厚、亮、圓兼而有之,而且高低無礙,自然流暢,唱工戲尤見功力,字正腔圓,剛柔相濟,講究發聲技巧與共鳴的運用,收放得體,又善創新,設計的許多新腔,既保留了秦腔慷慨激昂的特色,又不溫不火,韻味悠長,膾炙人口,紅極一時,影響非常大。代表劇目有《讓都城》、《轅門斬子》、《葫蘆峪》、《八義圖》、《李陵碑》、《寧武關》、《逃國》、《四郎探母》、《斬經堂》、《哭秦庭》、《回荊州》、《忠保國》、《蘇武牧羊》等,尤以《轅門斬子》、《讓都城》等唱工戲,聞名遐邇,經久不衰,成為秦腔藝術史上的經典之作。

  • 3 # 愛秦腔愛生活的95小夥

    劉老是陝西人,《讓都城》,我覺得是劉老經典之作,其他的還有《轅門斬子》《黑叮本》《四郎探母》《二進宮》等,均為傳世佳作。

  • 4 # 神諞秦腔

    知道劉易平先生,最早是在網路上,當時看了其在暮年錄製的全折《轅門斬子》,就被其精湛的演技所折服。雖然當時劉易平先生當時由於年歲已高,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檯布上已經非常的吃力了,但是唱腔抑揚頓挫,一字一句,至情至理,引人入勝,絲毫不影響我對這折戲的喜愛,同時可以看出老人家深厚的功底的純熟的藝術技藝。劉易平先生在秦腔的歷史上,堪稱為大師級別。他所表演的秦腔傳統戲《轅門斬子》,在人物性格的揣摩和火候的把控上,現在的演員是不及其一的,劉易平先生的唱腔樸實大氣,沉穩而耐人尋味,如一股細流沁入人等心田。讓人覺得自然流露,沒有絲毫賣弄的感覺,他完全的以人物和劇情為主線,生動的詮釋了楊延景這一即為人臣,又為人子,還是人父的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複雜的古代三軍統帥的形象。藝術沒有對比就無所謂好壞,反過來我們再看現在的演員演《轅門斬子》,幾乎千篇一律的靠賣弄嗓子,幾乎完全的脫離了楊延景在該劇中的人物性格特徵。雖然說秦腔有句諺語叫“美不美,頭一嘴”,唱雖然很重要,但唱絕然不是秦腔的全部,作為舞臺程式化的綜合藝術,他需要透過唱唸做打四個方面整體的呈現,因此上唱的好並不代表就演的好,所謂演唱,唱和演上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缺少任何一方,對於一個演員來說,絕對不是可取的,因此上說“先聽一聲吼,再看一步走”。相比於劉易平先生當時的音響條件,他能夠把一個角色演繹的活靈活現,引人入勝,而現在的演員,面對這麼好的客觀條件,就更應該學習像劉易平先生一樣的老一輩藝術家,認真揣摩人物性格特徵,方能達到一定程度藝術造詣,否則,任你有天大的本事,到了在秦腔藝術的成就上仍然是沒有任何的建樹的,別說流芳百世了,不遺臭萬年就已經不錯了。

  • 5 # 臥龍村116

    四十多年前的生產隊時代,農村裡家家牆上掛著個廣播匣子,用來聽取時事新聞和隊裡的活計安排,間或也放一段唱片給大家聽。最早聽到的唱片便是李正敏、田德年、劉易平三位秦腔大師的《二進宮》。“明星朗朗出東方"在稍後的幾年裡被我解讀成“景陽鐘聲響叮璫",並以先入為主的格式儲存進記憶深處。十餘年後,我放棄社請教師的工作,學成油漆匠,偶然在幹活中聽到清晰的磁帶錄音《二進宮》,並閱讀了唱詞,從此知道了劉易平。此後,聽到的劉易平的唱段越來越多,漸漸地我也能哼幾句劉(易平)唱腔,一九九三年,我在工友的板胡引領下,入了秦腔的門檻。幾十年來,我心儀劉易平先生的唱腔,越來越痴,只是大師已逝,無緣當面聆聽金石之音。

    劉易平在《二進宮》中的唱段屬花(歡)音類,從開始的“明星朗朗出東方"到最後的“聚齊文武設早朝",不論是對唱部分還是獨唱部分,都完美的體現了秦腔的高亢激越,高音悠揚震盪,低音輕穩收落,極富穿透力。“千歲進宮休要忙"一段聲如鍾罄,“楊波低頭不敢望"有亂珠落盤之致。

    另一段苦音《祭靈》中的唱段,從叫板開始,哽咽抽泣相互交織,“滿營中"三字起唱,以抽泣哽咽與板眼契合無縫,聲情並茂,“齊掛孝"後面的抽泣聲,巧妙轉換了高低音,“風擺動",“動"字極輕微,“白旗",“白"字全力噴出,“旗"以鼻音送韻,“雪花飄"如笛音般清冽淒厲。中間的苦腔子主要依託胡琴作烘托,人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結尾在哽咽抽泣中拉長了“王心上的焦"。

    一孔之見,方家請指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嫻,在當年誰更紅?現在誰更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