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發音,用漢語拼音來解釋,是由聲母和韻母兩個音合拼而成,比如“人”字的發音,由聲母r和韻母en拼出來。所謂押韻,就是兩句話,各自最後一個字的拼音韻母相同。比如人(r-en)和真(zh-en)、春(ch-un)。這裡春字的韻母un實際是uen的縮略規範,其中en是韻尾,押韻,只要韻尾一致即可。
平仄,是漢字發音的聲調,平聲,過去分陰平、陽平,相當於今天漢語拼音聲調中的一聲和二聲;仄聲,過去有上、去、入三聲,上聲相當於今天漢語拼音聲調的三聲,去聲相當於今天漢語拼音聲調的四聲。入聲,這個聲調,在今天的標準普通話中已經不存在了,過去的入聲字,今天已經分攤進其他四個聲調裡,其中以歸入平聲的居多。
作為詩詞、詩歌來講,由於體裁的不同,押韻的方式也略有差異。像我們看到的古詩中的五言、七言等體裁,是兩個五言或七言句子合成一個完整句子,稱為“一聯”,每聯的結尾押韻。而且,韻字的聲調必須保持一致,即平聲和平聲字相押,仄聲和仄聲字相押。平仄聲調之間不得押韻。
但是,有一些特殊情況下,一聯中的兩個句子都需要押韻——其一長詩(篇幅較短的詩,中間換韻的情況極為罕見)換韻的地方,換韻的一聯,首句要起新韻,次句要押新韻,其後,每聯一押新韻。其二,就是一首詩的首聯首句,通常可押可不押,主要看首句尾字的聲調,如果首句尾字的聲調與全詩韻腳聲調一致,則必須押韻,反之,則不用押韻。
這就是你問題中所舉例子,為什麼一二句押韻——因為首句尾字是平聲,所以必須押韻。第三句不押,因為第三句與第四句是一聯,聯尾押韻即可。且格律詩一聯中上下兩句的平仄要對應起來,第三句的尾字必須是仄聲,它不能和平聲字來押韻。
漢字的發音,用漢語拼音來解釋,是由聲母和韻母兩個音合拼而成,比如“人”字的發音,由聲母r和韻母en拼出來。所謂押韻,就是兩句話,各自最後一個字的拼音韻母相同。比如人(r-en)和真(zh-en)、春(ch-un)。這裡春字的韻母un實際是uen的縮略規範,其中en是韻尾,押韻,只要韻尾一致即可。
平仄,是漢字發音的聲調,平聲,過去分陰平、陽平,相當於今天漢語拼音聲調中的一聲和二聲;仄聲,過去有上、去、入三聲,上聲相當於今天漢語拼音聲調的三聲,去聲相當於今天漢語拼音聲調的四聲。入聲,這個聲調,在今天的標準普通話中已經不存在了,過去的入聲字,今天已經分攤進其他四個聲調裡,其中以歸入平聲的居多。
作為詩詞、詩歌來講,由於體裁的不同,押韻的方式也略有差異。像我們看到的古詩中的五言、七言等體裁,是兩個五言或七言句子合成一個完整句子,稱為“一聯”,每聯的結尾押韻。而且,韻字的聲調必須保持一致,即平聲和平聲字相押,仄聲和仄聲字相押。平仄聲調之間不得押韻。
但是,有一些特殊情況下,一聯中的兩個句子都需要押韻——其一長詩(篇幅較短的詩,中間換韻的情況極為罕見)換韻的地方,換韻的一聯,首句要起新韻,次句要押新韻,其後,每聯一押新韻。其二,就是一首詩的首聯首句,通常可押可不押,主要看首句尾字的聲調,如果首句尾字的聲調與全詩韻腳聲調一致,則必須押韻,反之,則不用押韻。
這就是你問題中所舉例子,為什麼一二句押韻——因為首句尾字是平聲,所以必須押韻。第三句不押,因為第三句與第四句是一聯,聯尾押韻即可。且格律詩一聯中上下兩句的平仄要對應起來,第三句的尾字必須是仄聲,它不能和平聲字來押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