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女版的大哥

    不知道從何時起,人與人之間的交談越來越少,面對面越來越不喜歡溝通,甚至多看一眼都覺得多餘。反而是對著不知道是幾百米或是千里之外的陌生人滔滔不絕,還不覺得累,吃飯時間、睡覺時間都不覺得,還覺得意猶未盡。

    科技帶來的方便,也有些弊端在顯現,但是整體是利大於弊,所以我們還是要從自身反省。

    為什麼總喜歡對著網上的陌生人暢所欲言,卻對身邊的人漠然無視?人有個通病:總是把最壞的情緒都留給了最親近的人,即便自知卻無法自制。

    對著網上的陌生人暢所欲言:我想也不是是個陌生人就說的,能夠暢所欲言的那個陌生人所言的定是你內心極度渴望的,可能不真實但是恰巧切到你內心深處,你覺得自己被認同。而身邊的那個人可能言語不友好,可能不耐煩,可能把你說的無地自容,你覺得被低估甚至被詆譭。你們之間產生了隔閡,不管誰的錯,你再也不願和他透漏心聲。

    你有沒有想過,並不是你們之間沒有情感,而是因為缺少溝通讓情感出現了問題,你們之間沒有大到情感的裂痕,只是因為缺少溝通。因為缺少溝通,你對著一個陌生對你沒有情感的人大吐苦水,可是他可能一邊安慰你一邊再嘲笑你。

    人生不易,你身邊的人不知道是多少次回眸才和你有機會相遇、相識、相知,學會好好溝通,做一個會說話的人,且行且珍惜。

  • 2 # 司徒遊手

    好像負面評價居多,本手不以為然。

    首先網上的陌生人指誰?張三李四王五趙六?都不是。網路是公開的,發生面更廣,對於公共話題而言,更公開更寬闊的話語環境自然更理想。

    另一方面避免了小圈子和熟人圈子的毛病。熟人自不必說,因為相互瞭解很容易把話題牽扯開來,變成相互敵意的詆譭。小圈子什麼毛病,看看臺灣政壇的醜態就知道了。人常言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但反過來說圈子小了私底下那些毛病更容易顯露頭角。請問你私下跟朋友都聊些什麼?賺了幾個錢還是減了幾斤肉?就這點事兒你每天聊能聊出花來?

    網路上不一樣了,一個小問題,一篇文字洋洋灑灑能寫幾千幾萬字。口頭講話跟寫字一樣嗎?不一樣!文字有助於思考,便於理順思路,邏輯推理論證。

    網路是一個更大的圈子,讓更多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探討問題,無可非議。

    至於冷落身邊人,你被冷落了嗎?那你得好好審視下自己了。是你太無趣,太乏味,還是太淺薄太不友善?有溫度,有態度,有內涵有魅力的人自然被人吸引,而反之,奪走你身邊人注意力的即便不是網路,也會是別的人。

  • 3 # 我是一個車

    網上的人就是陌生人唄,跟前的人是熟人唄。這個暢所欲言,啥都說的話,肯定在現實中不會有交集,只要不違法,隨便說不會有什麼後果,沒人在意你說了什麼和為什麼說,即使有人在意,也無所謂。熟人就不一樣了,說話要注意語氣,用詞,態度,情境等等,有點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孫悟空,想時不時的天馬行空,自由自在,甚至無法無天,暢所欲言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想不被當傻子精神病或者異類,你就得控制著,端著,甚至是裝著。這個正常,古代沒網的時候,不得對天說,對地說,對神說,對小動物說,對花花草草說,在瀑布前說,在懸崖邊上說,在墓地裡說,在山谷山洞裡說,在晚上說等等,暢所欲言是人的基本需求,網上只是渠道之一,有人呼應。沒網,依然可以說,到哪些大野地裡對著玉米螞蚱說。

  • 4 # 詩日誌

    答遲,致歉!

    在我來看,首先這種現象和問題應歸結於科技進步,無論是立足於掌機或是電腦,網際網路已深入我們每個百姓,這種基於網路時代的資訊化檢索適應了我們生活的快節奏、現代感。

    其次,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與自足為精神追求提供了空間。就像提問“為什麼當代人喜歡對著網上的陌生人暢所欲言”一樣,這種對“網”而談恰好是適從了網路時代的發達性、便捷性。進而,就像提問者所提問衍生的第二層意思,為什麼人“卻對自己身邊的人漠然而視?”說到這就不能不提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競爭,物質創造極大豐富了自我,但作為人,又不是封閉的自我,面對社會就要生存,生存就要交際,而“當代人”,準確的來說,應為70後、80後、90後,甚至2000後這個範圍。這四個群體應該是當代社會掌握知識最為豐厚的主力軍,集中凸現了當代人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所以適應網際網路,活用網際網路就變得迫切,任何人不可能直接脫離現實而存在。

    再次,當今社會物質的極大豐富與自足滿足了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在精神領域追求的空間相應放大,網路時代的便利性讓每個人有了更為釋放自身的物質轉化力,多了更多話語權,讓交際在線上線下更多方面、多渠道的進行。

    最後,社會誠信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而倡導之下的生活、工作、商業經營等快節奏在人與人交往中又多出了許多矛盾,那就是人與人在現實生活中體現到了更多挫折,誠信依然是社會的焦點問題。然而人惰性思維裡永遠有不捨棄自己對美好事物追求的慾望,因此慾望又成為個人意志轉移實現的最佳豁口,面對誰,怎樣面對,都由個人來主宰,這就為人在交際上多了更多的選擇方式。誠信社會的需要以誠實守信為本,然而現實中,即使是“身邊的人”有時也不能直接滿足自我緩解壓力、釋放的空間。話語之間有衝突,交易之間有衝突、相處之間有衝突,等等,限定了人自我表達與滿足,自我解放與平衡。在這個時候網際網路的互通性、虛擬性、便捷性恰好填補了誠信上餘留下的缺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漁”從何而來,網際網路如同大江大河,自我找陌生人,也只是大河裡有意識尋找的結果。甚至換句話可以這樣說,現實社會生活、工作或學習的快節奏造成的壓力來源於各種秩序、規則的約束,即使是身邊人,經歷的對等性換來的結果卻不一定比網上的陌生人更能提供滿足自我的便利性,而且受到的約束相應減少(當然這有可能是錯角),因此,造成了這種人看似更願意與網上陌生人暢所欲言的“現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自控力強的人來說,對一個重感情,重家庭關係的人來說,這樣的現象和問題或是不成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群俠傳五按什麼鍵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