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佐一一的文字

    王昌齡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他早年家裡比較貧困,被困於繁重的農事中。直至不惑之年,得中進士。他的詩以七絕見長,尤其是《出塞》,被譽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紛紛擾擾的戰事從未停息過,從秦到漢再到如今,戰爭帶來了多少的災難。作者對生命的隕落,對百姓的苦難,對將士的艱苦,都報以深深的同情。

    “不教胡馬度陰山”,雖然作者不希望有戰爭,但面對外族入侵,必須毫不留情地反擊。國家利益高於一切,詩裡有他對祖國的愛國激情。他的詩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將士都有自己的職責,服從命令,保衛國家,是他們的使命。所有的流血犧牲,都只是為了未來的和平。

    再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百戰,可見戰事之頻繁、艱苦、漫長。邊塞之地多荒涼,有思鄉,有怯弱,有死亡,但報國的鬥志並沒有消磨殆盡。在戰爭中成長,在磨鍊中堅強。

    將士的付出,因為詩人的作品而流傳,被世人知曉。他們不是孤獨的人,有理解他們的人在。古往今來,保家衛國的人,永遠都是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

  • 2 # 老李新鮮事

    王昌齡:唐代著名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人,今陝西西安人。王昌齡生於盛唐時期,早年家境貧困,勵志報國其在20歲左右曾投筆從戎,與30歲左右及第進士出任秘書省校書郎職位。後因瑣事被貶一生不得志,一直在縣魏縣丞等職位遊走。因有遠大抱負而不得重用所以王昌齡曾一度沉淪,終日飲酒鬱鬱寡歡。但是因其博學奇才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孟浩然等唐代著名詩人交往深厚,其中有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詩就是很好的佐證。

    而王昌齡留下著名邊塞詩是在其及第進士之前所留,王昌齡在及第進士前曾有過一段從軍生涯,多年奔波於邊塞地區,又有強烈報國之心而那時也處於盛唐時期所以那時候留下的邊塞詩大氣磅礴,被後人稱之為“七絕聖手”“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號。

    王昌齡一生留下詩作大概有180於篇,題材有邊塞,宮怨,離別等,其最為出名的就是其在及第進士前在邊塞創作的邊塞七絕詩。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Murano終不還。

    其實王昌齡創作邊塞詩大多是歌頌那個時代的,青年王昌齡懷揣報國夢想,西出邊塞投筆從戎跟我們現在的有志青年是一樣的心情。然經過其不懈努力強烈的報國之心經過精心研讀終於在開元15年及第進士,於開元22年應博學宏詞科的考試再次登科。然其官職仍未見升遷仕途失意,所以在其後期留下作品大多是宮怨詩,後與孟浩然李白交往甚好也留下了不少的送別詩作。在其約60歲左右告老還鄉時被害身亡。

    我的回答不知道您能否滿意,如有錯誤請指正。

  • 3 # 詩詞人生

    “七絕聖手”王昌齡字少伯, 太原人(按:太原當是郡望)。他的詩歌藝術高超,內蘊豐厚,以邊塞詩最為出名,蘊含著深厚的家國情懷。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01.保家衛國的愛國情懷

    投筆從戎,保家衛國,這是盛唐邊塞詩的主題,體現著詩人深厚的家國情懷。一首《出塞》詩堪稱壓卷之作:

    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詩人王昌齡起筆描繪了一幅跨越時空的邊關圖景。從秦漢以來,邊關戰事未平,“萬里長征人未還。”將士們一直在戍守邊關保家衛國。後二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詩句表層上是說,期待有一位“飛將軍”李廣似的將領戍邊禦敵,使邊境長久的安寧,其實也間接傳遞出盛唐詩人王昌齡渴望投筆從戎,能施展雄才的用世之心。

    詩人在極短的詩篇中將深沉的歷史感與昂揚的民族自豪感相結合,蘊含深厚的愛國情懷,是當之無愧的七絕壓卷之作。

    02.英勇頑強的英雄氣魄

    王昌齡善寫七絕,他的《從軍行》組詩共七首,其中就描寫了戍邊將士的英勇頑強。

    大唐將士們在西北邊關的惡劣環境中身經百戰,鬥志昂揚,“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從軍行》其四)英勇頑強的英雄氣魄噴薄而出。

    《從軍行》(其五)則描寫唐軍在風沙蔽日的大漠裡出征,場面壯觀雄偉,“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浩蕩的大軍在行進中就得到了前行軍已生擒敵酋的訊息。“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這場戰爭旋即奏響凱歌,突出了大唐軍隊的戰鬥實力。

    王昌齡身處大唐繁盛的時期,因此詩人對於邊關戰事的看法是樂觀積極的,不僅熱情地謳歌戍邊的將士們英勇善戰的英雄氣魄

    而且表現盛唐強大的軍威與國威。

    03.對徵人戍士的深切同情與關懷。

    連年的邊關戰事勢必造成廣大士兵離鄉背井,不得與家中親人團聚的現實境況。王昌齡《從軍行》(其一)寫道“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從軍行》其二)孤月高照,關山肅立,“羌笛”、“琵琶”這些西域特色的器樂,曲中含情,情景相生,渲染與烘托了邊關將士與思婦的離情別緒,寄予了詩人對徵人戍士的深切同情與關懷。

    詩人王昌齡在邊塞詩創作中由最初的投筆從戎,熱情謳歌直至對徵人戍士的深切關懷都蘊含著詩人深厚的家國情懷。

  • 4 # 鄉朗老三

    謝謝邀請!天下之本在於國,國之本在於家,家之本在於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風聲雨聲讀書聲,王昌齡的詩詞聲聲入耳標誌著國家的動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也很好地說明了他對家國天下的關係。正因為國與家息息相關,家國情懷才得以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的集體思想意識,王昌齡文人墨客最濃烈的精神底色。他透過最有魅力的詩詞歌賦來傳達最大氣的愛國重家情懷。 讀過他的詩詞就知道王昌齡對國家是多麼的熱血情懷。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未盡一生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