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俠群英萃
-
2 # 蕭晗之十二子門
你問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對師傅不敬了含義,為人師自然以德立身,只有其德昭彰名顯於世才可以收徒,而其擇徒甚嚴,如意者各有參差,為人師表自是一視同仁,儘管良莠不齊,但是當因材施教,只有不認真學習的徒弟,沒有失德的老師,因為大庭廣眾耳目眾多的教堂是要有顏面的,就是為了那一點自尊為人師表也不會蓄意行不軌之事,這裡是在授課的時候,然後才是分門別類的學員,家庭背景、質智差異、外界影響、學習之外的遭遇,這都是這些學員人生轉折的不同誘因,所以就會有成績不相均等的差異,而這裡,還是學員的努力是佔很大比重的,其次才是老師的點播,只有積極勤奮的人才會得到老師更多的眷顧,老師誨人不倦,這裡老師的品德可以看出來可,而這些多努力進取的學員才會是老師的愛徒,這裡有牛尖鑽不破的道理,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什麼樣的學生更受老師喜愛而不是把矛頭指向老師,與人為敵本身就是無所事事無中生有滋事,然後再不改悔,恐怕再好的老師也教不好一個不愛學習的學生?!
-
3 # 福州禪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任何一個師傅都不是全能的,他的知識面都是有限的,做一個好的師傅,應該因材施教,也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把學生往高一級的輸送。
我見過很多的傳統師傅,自己一個人把徒弟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一個人全包了,這是不現實的。一般的學生跟老師跟個四年五年也就差不多了,因為實際的教學示範加理論,兩三年,如果師傅自己沒有繼續努力學習,那麼它的知識應該也是差不多了。
-
4 # 柚子愛舞蹈
其實這就是個稱呼,一個名份問題。關鍵是他願不願意教你,你和他的私人關係如何。如果關係好,怎樣都行,關係不好,叫師父也沒用。現代很多老拳師都很願意將其真功夫教人,關鍵是他得看你人品如何,有沒有那種學功夫的姿質,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學功夫的毅力與決心,願不願吃苦。至於所謂的拜師晏與拜師禮,很多都只是形式,與傳統的文化。其真作用是讓世人知道你在與誰學,有個什麼名份,在本門中是什麼地位(及第幾代),與結婚的儀式作用差不多。至於所謂的拜師費,很多真拳師並不在乎的。那些收高額學費與會員費的人其實都差不多,幾乎都是商業性質,雖然可能能打,但與真功夫關係不一定很大。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5 # 熱愛就請繼續前行
真正喜愛徒弟的每位恩師愛的方式不一樣,但給徒弟的感受是如父愛一般的愛,我隨恩師習武也已經有十二年了,深感到師父對我的恩情和疼愛,下面為各位說說我的感受:
首先師父疼徒弟不會對徒弟溺愛和鬆懈,無論拜師也好還是跟隨學藝也罷,畢竟緣分到一起的目的和淵源就是武術,如果師父不狠心嚴厲,自己不下決心努力練功,那白白浪費這來之不易的師徒機會了;
然後是誇獎批評的問題,我師父在我面前從來不會誇獎我,無論練的多用功,而更多的是每天練功時候師父告訴我哪個地方不到位、哪個地方需要注意什麼、哪個地方要知道幹什麼用的。而不經意間我會從師伯們那裡聽到恩師對我的喜愛,這也讓我更有鬥志和動力,因為師父的認可比任何人都重要;
最後是師父的無私,這是大愛。恩師得到的寶貴財富耐心細心的傳授給我,並且從不求回報,只希望我要懂得珍惜。這是位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和親情但勝似親人的人,他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感悟毫無保留的交給我、教育我、關心我!如果不刻苦努力,怎能對得起恩師賦予的一切?他所付出的一切絕不能辜負!加油,每一位努力付出的有志人士!
-
6 # 武術程教練
借用《禮記·文王世子》上的一句話: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
古往今來,但凡為師者都注重德才兼備,不僅要授學生“謀事之才”,更要傳學生“立世之德”。習武之人更是講究“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可見“德”對於習武之人是非常重要的。
無論一個人的武藝再高,如果德行不好,也不會被世人所尊重。擁有一身本領,卻不行好事,也會令人厭惡,甚至會殃及自己或者他人。
習武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或者時間,就要內修外練,方能領略武術對於生命的真諦。而師父就是你的領路人,答疑解惑,傳道受業。
我從十歲起,在武校習武十餘年,教過我的教練有23個。有的嚴厲、有的苛刻、有的古板、有的隨和、還有的比較神經或者難以定論,總之現在想起來都令人害怕。這些都只說明瞭某些教練的處事方式和教學方法,那時候的教練不像現在的教練,要學習、要培訓、要考試、要考評,那個時候的教練都是學校應聘的,應聘時幾乎沒有太多的要求,只要能教出成績,其它的不會管太多。所以,那個時候的教練都比較偏重於授藝。
但不管怎樣,那個時候的教練都確實教出成績了,而現在的教練,不光是要教出成績,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傳授好的思想與品德,並懂得“仁、義、禮、智、信、勇、勤、恆。”。讓學生不止於藝,更重於德。外練筋骨,內修其心。
如果能做到我說的這些,那他就是一位好師父,這樣的好師父才是真正的愛徒弟。
回覆列表
針對什麼樣的師傅算是真正愛徒弟,我有以下幾個觀點。
1.自身有一定水平,對所學拳種有深刻認識。很多人一瓶不滿半瓶晃盪,就開始收徒弟,簡直是誤人子弟。
2.良好的教學素質,懂得因材施教,講解內容通俗易懂,能根據徒弟特點,重點傳授適合內容。
3.包容接納,對傳授內容不保守不保留,同時也允許徒弟接觸其他門類武術搏擊,我見過練詠春的徒弟,怕師傅知道自己在練散打。
4.人品好,立場端正,很多人收徒弟不是為了弘揚傳統武術,就是為了混吃混喝。徒弟錢沒少花,結果啥沒學到。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