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枯燥的暴躁生活

    1.農業自然資源條件不佳 從自然資源稟賦看,以色列適宜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很少,沙漠佔國土面積的60%。耕地主要分佈在北部濱海平原、加利利山區以及上約旦河谷。北部濱海平原是以色列栽培柑橘類果樹的中心區,是最先為國家提供重要出口商品的基地。加利利山區由於大量季節性降雨,形成小塊肥沃谷田,不用灌溉即可耕作。該地區生產的橄欖和菸葉馳名國內外。在上約旦河谷的太巴列湖周圍地區,是農作物豐產區,每年種植稻穀、棉花、花生、玉米和各種熱帶水果。

    以色列不僅耕地少,而且是一個半乾旱地區,降雨量少,季節性強,區域分佈不均,淡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極為突出,氣候對農業生產很不利。

    2.節水農業世界領先 以色列絕大部分地區為乾旱、半乾旱地區。出於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一建國就制定法律,宣佈水資源為公共財產,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除興修水利外,還大力發展節水技術。農業生產中基本不用常見的漫灌、溝灌、畦灌方法。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多采用噴灌,佔灌溉面積的87%,滴灌佔10%。80年代後,滴灌開始普遍採用,目前已佔灌溉面積的90%,主要用於蔬菜、水果、花卉、棉花等種植上。滴灌投資並不比噴灌高,不僅節水,而且對地形、土壤、環境的適應性強,不受風力和氣候影響,肥料和農藥可同時隨灌溉水施人根系,省肥省藥,還可防止產生次生鹽漬化,消除根區有害鹽分。滴灌技術的採用,使作物產量成倍增長,種植業產值的90%以上來自灌溉農業,而佔耕地44%的旱地農業產值不到10%。

    3.農業實現現代化 以色列的農業現代化水平也很高,已實現機械化、電子化、化學化。1998年,擁有農用拖拉機2.5萬臺,收割機238臺,平均每萬公頃耕地拖拉機使用量為701臺 (收割機為7臺)。化肥不僅能保證供應,還有大量出口,1998年出口量達191萬噸。1998年化肥產量為202.5萬噸,平均每萬公頃耕地化肥施用量為3 396噸。電子技術在農業生產中被大量應用到農業機械、滴灌自控、資訊處理等方面。

    4.糧食依賴進口 根據本國的農業生產條件,以色列不斷縮減糧食播種面積,產量不高。糧食不能自給,主要依靠進口。 1998年穀物的進口量達283萬噸。

    5.棉花單產世界第一 以色列的氣候和土質適宜棉花生產,加之其附加值較高,國際市場有需求,棉花成為重要的農作物產品,產量很高,單產居世界首位。2000年,其棉花單產分別是世界和亞洲平均水平的2.26倍和2.28倍。此外,棉花還是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也是農作物產品中惟一淨出口的產品。

    6.土地國有化,農業經營組織主要採取集體農場和農業合作社這兩種形式 以色列94.5%的土地為國家所有,私人土地僅佔5.5%。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是從建立合作居民點開始的,主要採取下面2種組織形式:

    (1)集體農場(基布茲,Kibbuzim)。所使用的土地都是國家所有,需從國家租賃土地,租金極低,近乎無償,租期49年,期滿可再續。所有生產、勞動力、收支、文教、衛生、治安等都由集體統一組織與管理。全體成員大會是最高決策機構,大會下設有管理委員會和專業委員會,管理委員會是最高領導管理機構,負責日常工作;專業委員會負責經營、生活等具體事務。每個成員在農場中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個人無私有財產,享有教育、醫療、娛樂、餐飲等社會福利,其他生活用品也是有計劃地配給。隨著農業生產結構的變化,過去以農業為惟一來源的“基布茲”已發展成第二、第三產業佔主體的經濟統一體,獨立從事商品生產。其生產計劃根據政府和各類專業協會的配額制定,生產的產品除自給外,絕大部分由最大的農產品合作銷售組織“努瓦”負責國內銷售,由全國農業勞動者聯合會組織下屬的農產品出口公司或專業協會負責國外銷售。以色列全國共有270多個基布茲,平均每個基布茲約有100個農戶,400—500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

    (2)農業合作社(莫沙夫,Moshavim)。一些猶太移民希望在堅持合作經濟原則的前提下,享有更大的自由和財產權,莫沙夫由此而產生。基布茲是高度集體化的農業經營組織,莫沙夫則為合作化組織。土地也需向國家租賃,家庭是基本的生產經營單位,每產以優惠價從合作社購買農具、化肥等生產資料,再以優惠價將農產品售給社裡。社員可僱工,也有權直接對外出售產品。社內有不可分割的公有財產,實行民主管理,其最高權力機構為社員大會,下設村委會、監委會和各專業委員會,負責為社員提供生產服務和舉辦社會福利事業。以色列全國共有450多個莫沙夫,每個莫沙夫平均有約60個農產,人口約佔全華人口的4%。與一般合作社相比,莫沙夫最主要的特點是它承擔有社群管理的職能,村社合一,每村只認可一個合作社,國家一切投資或貸款都須透過合作社或由其擔保,農戶想退社或自建合作社就難以生存,因此實際上人社是強制性的。

    除基布茲和莫沙夫外,還有一種被稱為村社的組織形式,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其向土耳其人購買的部分土地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土地至今仍歸私人所有。村社除按政府規定節約用水和使生產合理化外,不對政府承擔任何義務。它是目前以色列農村為數最少的一種經營方式。

    以上幾種農業組織經營的耕地佔以色列全部耕地的比例:基布茲為35%,莫沙夫為33%,猶太個體農民為10%,阿拉伯個體農民22%。

  • 2 # 篤行好事以弱勝強

    以色列人自建國後注重團隊精神,報團取暖,一直採取集中生產,集中宗教生活模式,有點像中國合作社,而且憂患意識強,備戰備荒。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國風。另外由於領土面積和自然條件限制,原地扣餅,內部挖潛方面一直在努力,這點日本國也類同,全民努力改變現實生活,民族生命力和魅力也正在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北旅遊區域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