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兩位都是歷史上忠勇雙全驍勇善戰武藝高強忠君報國屢立戰功名揚天下威震八方的一朝名將,但兩位名將結局卻不同前者蜀漢名將趙雲功勳一生晚年病死生下二子皆繼承其忠烈之志成了忠烈之將死的善終,後者北宋名將狄青雖一生功勳卻被君王猜忌同僚打壓削奪兵權鬱鬱而終死的更淒涼悲哀,

  • 2 # 關東俠客

    三國時期蜀將趙雲和北宋仁宗時期的"面涅將軍"都是一員虎臣,一生征戰無數,在戰場上所向無敵,敵人望風而逃。兩個人都以常勝將軍形象文名青史,兩個人都以謙虛低調保全了名聲,由於所處時代不同,生存環境不一樣,個人際遇也迥乎不同。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用今天的話說是個大帥哥。趙雲初期追隨軍閥公孫瓚,結識了先主劉備。七年之後,在鄴城投劉備,征戰天下三十餘年。趙雲揚名博望,長阪之戰,平定江南之戰,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幾乎從無敗績,贏得常勝將軍美名。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是最忠肝義膽,最俱人格魅力的武將。趙雲在戰場上英勇無敵,政治眼光同樣有前瞻性。劉備取益州後,想把田宅分給眾將,趙雲丈義直言,不怕得罪眾將,秉筆直書,反對劉備的做法,對劉備入川時,安撫民心取得巨大幫助。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趙雲反對劉備欲為二弟報仇的想法,仍以天下倉生為念。可惜,劉備執迷不悟,落得夷陵慘敗,託孤白帝城下場,否則,三國曆史可能改寫。趙雲在公元229年病死,得到善終,英名傳千古,公道自在人心。

    狄青(公元1008年一1057),字漢臣。汾州西河(汾陽)人。狄青“生而風骨奇偉,善騎射。"少年從戎,北宋時軍人地位低,面上刺字。狄青英勇善戰,從行伍中脫穎而出。每次出征面戴銅面具,躍馬橫刀,西夏軍隊望風披縻,人稱面涅將軍。

    狄青的軍事才能得到在西北主持軍物的范仲淹的賞識,大力培養他。范仲淹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於是,教狄青讀《左氏春秋》,狄青“悉通秦漢以來將率兵法。"狄青軍事才能縷日俱增,從軍十年,歷二十五戰,身受八處箭傷,從地方節度使,知州,到京城做官,在北宋歷史上絕無僅有。

    北宋靠兵變立國,對武將特別忌憚,以文治天下,領軍統率皆是文臣或宦官,武將地位低。京城中更是"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狄青武將出身做樞密副使,可以有調動全國軍隊的權力,實屬異類。

    遭到文臣擠壓,儂智高叛亂後,屢剿不力。狄青是最好的平叛將領,文臣門怕狄青做大,反對他出徵。後來,龐藉力諫狄青,狄青夜襲崑崙關,大敗儂智高。宋仁宗一高興想加封狄青為樞密院使,連舉薦狄青的龐藉都竭力反對。

    最後,狄青被貶出京城,做了地方上的團練使,抑鬱而終。狄青縝密寡言,謙虛低調,做到善使善終,保全了英名。在地位和功績上,趙雲和狄青不相上下,趙雲官拜鎮軍將軍,封爵永昌亭候。狄青進入中樞,一度掌握了北宋最高軍事指揮權,但官兒做的憋屈壓抑。

  • 3 # 杏林帥哥

    以我個人的感情,我希望是趙雲更厲害些,畢竟那是我曾經深深迷戀的古代帥哥。

    提到趙雲,很多人的腦海中立刻會浮現出一位銀盔素甲,白馬長槍的將軍,長坂坡前、鳳鳴山下,趙雲的槍馬到處,所向無敵。趙雲死後,追諡順平候。

    狄青的故事,似乎沒有什麼深刻的印像。有關史料記載: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北宋名將,少年從軍,善於騎射。宋仁宗時,憑藉戰功,累遷延州指揮史,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立下了卓越戰功。狄青一生經歷數十戰,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襲崑崙關最為著名。但是在宋朝重文抑武的背景下,皇帝和文官集團猜忌狄青,並藉故將其貶為陳州通判,1057年,一代名將狄青抑鬱而終,宋仁宗追贈其為中書令,諡號武襄。

    從這段資料中可以看出,狄青不但驍勇善戰,而且勇而善謀。

    常聽到這麼一句話:兵在精不在多,將在謀不在勇。如此來看,狄青比趙雲略勝一籌。

  • 4 # 小趙在來的路上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市)人。北宋時期名將。 出身貧門,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於騎射,人稱“面涅將軍”。宋仁宗時,憑藉戰功,累遷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戰功,交好名臣尹洙、韓琦、范仲淹等人。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一生經歷二十五戰,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襲崑崙關最著名,拜樞密副使、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尹。 宋朝重文抑武背景下,皇帝和文官集團猜忌狄青,狄青出判陳州,最後抑鬱而終。宋仁宗賜予禮遇和推崇,追贈中書令,諡號武襄。

    總評 狄青為人縝密寡言,謀事必先仔細考慮成功的把握,選準制勝的機會然後進行。行軍打仗,先整頓隊伍,明確賞罰,又與士兵同艱共苦,因此雖然敵人突然襲擊,也沒有一個士兵敢不衝鋒向前,因此他出兵屢建戰功。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 趙雲去世後,於蜀漢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諡為“順平侯”,其“常勝將軍”的形象在後世被廣為流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行中,有人收集郵戳、收集冰箱貼,你每次打卡一個城市,一定會買的東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