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讓中國人熱愛閱讀書籍?
13
回覆列表
  • 1 # 一山難容

    很難的!全民讀書得到全民需要讀書的時候才會自發的去讀書,文明和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動力。中國有全民炒股的時代,有全民炒房的時代,什麼原因?利益是最大的內動力,全民讀書也需要這個力。

  • 2 # 某科的御坂美琴

    因為讀書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而今高速發展的城市當中,人們最缺的就是時間。

    還有就是高壓的工作帶來的身心俱疲也是閱讀的阻礙。

    先說時間的問題,有人可能會說利用碎片時間。但是,我自己體會到的就是,零碎的時間會影響整體的閱讀體驗。所以在工作日我一般只會讀短篇小說。

    再說工作帶來的疲憊。大腦緊繃一整天實在是提不起讀需要動腦子的書的興趣。辛苦了一整天,為什麼不看看段子刷刷抖音而要去看博爾赫斯之類的?為什麼抖音快手那麼容易火起來?因為現在的生活重壓使的人們需要這種看個樂呵不用動腦子的東西。

    現在已經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社會了,讀書只是一種消遣,或一個階段。不讀書不代表這個人沒有高尚的品行,讀書也不會改變一個人是衣冠禽獸的事實。

    我自己更多的把讀書作為一種認識世界的途徑或方式,但認識世界遠不止這一種途徑。

    所以說,要想讀書的人變多是沒可能的。

  • 3 # 深度讀書了嗎

    葉兆言先生說:我們要允許華人不讀書,畢竟全世界都不怎麼讀

    什麼意思?我們常常聽到說猶太人一年讀了上百本書,日本人熱愛閱讀,在地鐵上都在看書。而我們華人坐在地鐵上都是在玩手機、看著手機,華人平均一年看的書加起來都不到十本。真讓人堪憂。

    但,有的文章寫的內容觀點實在過於淺薄,經不住時間的考驗。如果讓人們去看書籍,一本書中所包含的內容,都在寫一個觀點,對於人們形成系統的觀念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閱讀是自由的,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們要允許別人不讀書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美好的世界是自由的,既然是個自由的世界,你的選擇也是自由的,你完全可以選擇不去閱讀。因為今天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情,比讀書更美好的事情它確實是存在的。

    讀書確實是可以幫助人們去獲得更多的知識,擴大人的視野。但是,並不是要求每一個人都要去讀書,我們應該允許別人不讀書

    讀書是讀書人的事情

    讀書是一個正在上學的人應該做的事情,我們上大學的時候,這個時候應該讀書對吧?為什麼?因為這個時候你不讀書,你也幹不了什麼大事。

    但是,到了30歲以後,你再去整天讀書,這就是不現實的了。為什麼?因為這個時候你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如果是一個政治家,那麼你就應該很好地做一個政治家。你如果是個法律工作者,你就應該去想如何維持法律的尊嚴。如果我是個新聞記者,我應該怎麼做一個最優秀的新聞記者?這些是你30歲以後,該去思考的事情。

    至於,如何讓華人熱愛閱讀,喜歡讀書就讀書,不熱愛讀書就做其它事情,也可以代替閱讀。人並不是一定要看書才可以過得下去,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運動,他們透過音樂,透過影片,提升自己。同樣也是一種途徑,不是非要閱讀書籍才是提升自身的的一種方法。

  • 4 # 女兒山

    華人不愛讀書嗎?那麼,那麼多的知識分子是哪裡來的?每年那麼多的大學生又是怎麼畢業的?看來提問題的人,對於讀書或愛讀書這一行為的看待是片面了。

    人從大自然得到的知識是多門類的,那麼也就決定了書的多門類,書是記錄人們對世界認知成果的儲藏室,可以讓後人或別人隨時享用成果,這就是說人們都要讀書,讀的是自己有用的書,這就體現出來書的實用性,書的實用性決定了人們需要讀書的能動性。中國發展到今天的成果,不就是古為今用,外為中用的結果嗎,能說是華人不愛讀書嗎?

    有人說自己讀國學的書;有人說自己讀過《紅與黑》;有人說自己讀過柏拉圖、蘇格拉底的哲學的書……,當然這是好事情,可是不好的是話多了一句:華人怎麼不愛讀書呢!為什麼多這麼一句話呢,是不是感覺有點自嘲呢。中國每年出版多少書,那些書都哪裡去了,或者說是被人拿走擺樣子去了,這也是好事情嘛,最後起碼也會對別人說自己讀過《心經》了,能說人家不讀書嗎?這是好事情,要讚許。

    讀書的好處多多,在生活工作中,出了校門的大多數人還是讀書的,是專業的書。但是,為了提高自身的修養,一定要看點中外文學詩詞的名著,因為,孔子加莎士比亞是文明修養的體現。

  • 5 # 日本里的故事

    首先為什麼要讀書呢?如果讀書可有可無,不讀也可以,甚至不讀比較好,那麼根本就無須讓華人熱愛書籍了。但在我們的潛意識以及冷靜的思維裡,讀書是好的,飽有讀書的習慣是可貴的,所以我們一直在提倡讀書,想讓更多的人熱愛書籍。

    既然這樣,為了能愛上讀書,擠出時間來看上書,有心的朋友不妨試試下面這幾招吧~

    用便籤條,找成就感。讀書做標記的一個習慣,有的人喜歡拿筆劃,做筆記,翻開書後能看到過去學習的痕跡,收穫滿足感,也不錯。貼便籤條能讓這種成就感更外化,感觸特別深的章節或者內容處,用不同顏色的便籤條或者在便籤條上標記區分,下次再看書時進度跟印象深刻的地方不用翻開書便一目瞭然,心中有數了。

    標目錄,找重點。拿到一本書,過去我常常不管前言後記,目錄也不讀,直接進入正文。打算從第一頁老老實實讀到最後一頁。這樣做也沒有錯,就是比較糟心,考驗耐性跟速度。目錄是一本書的框架結構,框架了然於心後再去讀往往更能摸清主次,搞懂這本書的深意跟自己的需求。

    地鐵、睡前一小時。準備讀書了,專門安排出幾個小時,找個僻靜的圖書館或者窩在家裡,紮紮實實看上幾個小時。實話說這樣的閱讀模式對時間條件的要求太高了。如果達不到要求是否今天就不適合讀書了呢?當然不是。去某處目的地的路上,抑或是閒暇時的片刻,都是可以拿來閱讀的時間。學會利用零碎時間,少刷手機,積少成多也能有不錯的閱讀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李自成能順利取代明朝建立大順皇朝,那麼能否抵抗清軍入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