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上那些事兒
-
2 # 歷史大波瀾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在他的功臣幫助下,正式掃清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併吞八荒。農民出身的他非常注重“鄉土人情”,作為漢朝最大的當家人也頗為注重當年創業的承諾。他要用自己的慷慨報答,塑造自己的情深意重的江湖義氣。他在鐵鑄券書上用丹砂寫下深情的誓言:“使黃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不管世事如何變化,就算濤濤的黃河之水變成一條窄窄的帶子,巍峨的泰山被風化成小小的磨刀石,除非犯有謀大逆的罪名,功臣及他們的子孫可以憑“鐵券”免死幾次。
然而對於如此看似真誠而富於感情的承諾卻未能履行多久,漢朝初期有百餘人受到劉邦的封賞,後來的情況來看,韓信的功勞頗大,由於其罪名在於“謀反”所以當不屬於“鐵券”保護和豁免範圍,但其一朝功臣後來僅僅有5人獲得善終,漢朝的丹書鐵券未能挺過多久便鏽跡斑斑,成了一塊廢鐵。南北朝時期,宇文泰與北齊在芒山一帶激戰,竟然不慎墜馬。千鈞一髮之際,他的愛將李穆及時護主,將其救出,宇文泰不僅與其相對而泣,事後對別人說:“成我事者,其此人乎!《隋書》
宇文泰雖然未能稱帝,但他卻是西魏的建立者,其次宇文覺後來建立了北周,為感謝李穆的救駕之功,被賜予“丹書鐵券”,並明確可以“恕其十死”。雖然李穆並不居功自傲,也未拿著鐵券當護身符,但還是捲入了其兄和侄子的案件。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護執政期間,其兄和侄子被殺,按照北周律例,李穆也應連坐。最終讓李穆免死的不是“鐵券”,而是他侄子死前 一句話:“吾不用汝言,以至於此,將復奈何!”這些證明了李穆並未參與其兄侄事情,但還是因此被貶為平民。
武則天晚年時期,為了保障武家不被清算“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與武攸等為誓文,告天地於明堂,銘之鐵券,藏之史館。”《資治通鑑》武則天就是要他們當面保證武家人的安全,同時把擔保證據的鐵券收進官方館內,對於設計這樣的“雙保險”最後還是在其死後,其武姓身居要位的親戚都被處斬。
五代時期,武將範延光也被後晉石敬瑭賜予“丹書鐵券”,與歷史上其他功臣獲得“鐵券”不同,他得到的原因多少有點奇葩,是因為此前公開造反,後來覺得自己一時衝動,然後就後悔了,於是不斷派人向石敬瑭懺悔,石敬瑭也因為長期打不下範延光,最後赦免了範延光的造反,並以“丹書鐵券“作為擔保的物證。後來其回到河南老家,被與其有舊仇的河南留守楊光遠派其子楊承勛將其抓捕,範延光責問楊承勛:“天子賜我鐵券,許之不死,何得及此?”楊承勛都沒理他這茬,把他綁在馬上,走到浮橋時,連人帶馬推進河裡,至於他的那個“免死鐵券”想必也付之東流了。
雖然這個類似“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的承諾在創制之初便形式大於內容,但是它作為一項重要的“君臣定製”被保留下來,而且在製作技術和工藝上得到不斷完善。隨著冶金技術的快速發展,唐朝以後,官方就不再用丹砂進行書寫,而是採用鑲金的工藝,把券書文字變成金字,以示尊貴和重視程度。
《水滸傳》中的柴進之所以為所欲為,專門收留別人不敢收留的好漢,原因是宋太祖趙匡胤當了皇帝后就是全力優待柴榮子孫,並且給他們發了一個“鐵券”:“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有了這個保護符,“便殺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庫府的財物,柴進也敢藏在莊裡。”可以說宋朝是“鐵券”發揮作用最大的時期,包括對文人不許下手這一政策也得到了全面執行。
明朝的朱元璋晚年屠殺功臣頗為酷烈,以為他完全走了“兔死狗烹”的老路,其實不然,從一開始,朱元璋實心實意地要與老鄉功臣們同享富貴。然而從漢高祖劉邦,唐宋時期,雖然偶有頒賜,但是中間橫跨的年代久遠,因此許多人已經不知道鐵券是怎麼製作的了。
最後還是通過尋找到錢鏐的後人找到了數百年前的鐵券,“形如覆瓦,面刻制詞,底刻身及子孫免死數次,質如綠玉,不類凡鐵,其字皆用金填。”《萬曆野獲編》就是說,鐵券外形像個瓦片,造型很獨特,鐵質也十分特別,看起來如同綠玉,上面刻著文字,填充黃金,說明受賜給的人和後代免死次數。
朱元璋將這項工作看得非常重視,在數次探討後,他深情的望著臣下呈送上來的大明風格的“鐵券”,未嘗不從胸口吐出曾經患難相交的諾言。此後明代的鐵券一式兩份,分為左右二券,嚴謹程度相當於“虎符”。在朱元璋的參與下,明代設計推出了具有明代特色的鐵券:“凡券,左右各一,左藏內府,右給功臣之家。”《明史》這樣就是將鐵券的保障性大大提高,杜絕了作假,同時官方收藏的另一半給鐵券的另一半以巨大的“安全感”。
朱元璋不無 深情地在鐵券後邊命人刻下自己親寫的文字:“朕觀歷代有父及其子,兄及其弟,皆為佐運之良臣者,心甚嘉之……今天下已定,論功行賞,朕無以報爾,是用加爾爵祿,使子孫世世承襲”。最後將鐵券的意義規定為,除了謀逆不予寬貸外,別的死罪都可以免死,功臣免二次死,子免死一次。朱元璋在刻文最後深情地說:“勤勞以立事,恭儉以保祿位,尚其日慎一日,則富貴永延於世矣。”
此後朱元璋在全面開啟誅殺大潮後,許多功臣家的鐵券也如同廢鐵,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和榮耀。
-
3 # 百子經史
古代皇帝賜給的免死金牌有什麼用?真的能免死嗎?
在古代犯錯後可以找各種方法來代替死罪,從而使得犯罪率不斷的增加,社會動亂,在古代什麼東西是最珍貴的呢,那就是皇帝御賜的免死金牌。
拿到免死金牌是非常困難的,只有被皇帝喜愛的臣子或者是跟皇帝關係很近,還能得到免死金牌。
而這樣一個東西在民間傳得神乎奇乎,大家都說只有功勞最大的那個人,才能拿到這個東西,拿到這個東西之後上面可能寫著免一次死罪,免三次或者免十次死罪歲,這東西可真是牛了,殺人犯即使犯下滔天大罪,都不會得到懲罰,這東西可不比黃金白銀還要值錢嗎?
那麼有人會問到,這個東西我們經常在各種評書,或者電視劇中,都能看到實際有沒有這個東西呢?其實它還是存在的,從漢高祖劉邦開始的,但是當時漢高祖劉邦那個丹書鐵卷,跟後世一般意義上的丹書鐵卷,是不太一樣的,當時劉邦得了天下,大賞群臣,封了很多爵位,對於那些有功之臣,劉邦就說,我用金子在鐵上書寫他們的功勞寫下他們的爵位,然後一分為二,朝廷保留一份,臣子保留一份,永遠表彰這些有功之臣。
後來丹書鐵卷就慢慢演變成了免死金牌,大家印象最深的丹書鐵卷,恐怕就是《水滸傳》裡小旋風柴進那塊兒,因為柴進是後周皇帝的後人,因為當時趙匡胤陳橋兵變得了後周的天下,心裡實在過意不去,所以給了後周皇室一塊丹書鐵券,意思就是我得你們的天下,所以你們後人,即使犯了罪,也不會得到懲罰,有這塊免死金牌護身,一定能護他們周全。
看來丹書鐵券,這個東西真的是存在的,那麼很多人就要問了,丹書鐵券真能起到免死的作用嗎?其實我們可以把丹書鐵卷理解成一張支票,開支票的時候許諾了很多,能不能兌現這個支票,就得看將來銀行的態度,不說別的,就說小旋風柴進這塊鐵卷吧,他有鐵卷,當時在小說裡面,他被高知府押進去的時候,他自己還想當然的說,我是後周皇室後人,我有鐵券,你這知府不能這樣對我,其實他這個鐵券沒啥作用,不是梁山坡眾人劫法場,救他出來,他也是難逃一死。
而我們再看看唐朝,根據史料的記載,這個唐代大概發出了100多塊鐵券,也就是100多塊免死金牌,史料中記載1/4的人死於非命,而1/5的人死亡,史料記載也是不全的,不知道他們最終死於非命,還是善終了呢?
就拿唐莊宗李存勖一生共發了三塊丹書鐵卷,結果有兩個人因為各種原因被他殺了,第三個人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把李存勖取而代之,大家看到了吧,這哪是丹書鐵卷呀,這簡直是殺人金牌嘛。
還有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也發了鐵券,那些拿到鐵券的人到底如何了呢,明太祖朱元璋也是發鐵券發的最多的皇帝之一了,基本上從他手裡拿到丹書鐵卷的那些人都沒得到善終,這怎麼可能,皇帝說話竟然也不算數了呢
在古代皇帝的權力最高,所以那些免死金牌也都是一個藉口,生殺大權都掌握在了皇帝一人之手,所以不要再信什麼免死金牌之類的。
-
4 # 聽史論今
民間說的免死金牌也就是丹書鐵劵或者金書鐵卷,喜歡水滸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大官人柴進家就有這麼一塊,那麼這丹書鐵劵有什麼用呢?
到南北朝,丹書鐵劵又進一步升級,憑著丹書鐵劵可以免死,使用次數一般在3次以下。
到了宋太祖趙匡胤時,為了安撫民心,賞賜給後周柴家,世代可以享受優待、免罪等一些殊遇。
到了明朝,丹書鐵劵規則就比較完善了,除了造反之外,其他都可以免,但是子孫不能用。
-
5 # 李思宜LSY
是當時皇帝賜給有功之臣的,一種獎賞和允諾也是房地籠絡有功之臣的手段。,作用是這個有功之臣,即使日後犯了罪行也可以免死。
-
6 # 蘭靈笑笑生
所謂免死金牌就是丹書鐵券,是一種許諾,王侯的特權,類似於勳章吧,榮譽證書。不過南北朝之後有些是有免死功能的。
早在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為鞏固其統治,籠絡功臣,於是頒給功臣丹書鐵券,作為褒獎。像韓信,彭越等人都有免死金牌,也就是丹書鐵券,不過他們都死的很慘。
古時候皇帝給大臣功臣頒免死金牌,一式兩份,自己拿一份,宮裡留一份。然後先帝駕崩了,新皇帝繼位了。這時候要是有免死金牌的家裡有人犯事了,拿著那個免死金牌跟宮裡的一對,能對上就是真的。
明代時,“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後革爵革薪,不許仍故封,但貸其命耳”明沈德符《野荻編》。雖然這麼說,朱元璋的功臣們,有免死金牌的也都被殺完了。
所以吧,丹書鐵券能不能真的免死還是看統治者心情啦,不過它至少是榮譽證書。
-
7 # 從此看水不是水
首先免死金牌歷史上是不存在的,那為什麼會有這一說法呢?是不是真的不能保命?還別說,在某些朝代真的能保命!!讓我來帶你解讀吧~
免死金牌?丹書鐵券?在電視劇當中,是一塊黃澄澄的金牌。而實際上是用鐵製成覆瓦狀,用硃砂填充文字,這也就是名稱丹書鐵券的由來。各朝各代略有差異,但是總體差異不大。
劉邦最早搞出了丹書鐵券,當時劉邦得了天下,大賞群臣,封了很多爵位,對於那些有功之臣,劉邦就說,我用金子在鐵上書寫他們的功勞寫下他們的爵位,然後一分為二,朝廷保留一份,臣子保留一份,永遠表彰這些有功之臣
劉邦雖然最早搞出了丹書鐵券,不過他是將功臣差點屠戮殆盡的,淮陰侯韓信臨死之時喟嘆“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固不虛也!”擁有丹書鐵券的大臣,被殺是常態,壽終正寢倒是少數。
唐莊宗李存勖一生共發了三塊丹書鐵卷,結果有兩個人因為各種原因被他殺了,第三個人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把李存勖取而代之,大家看到了吧,這哪是丹書鐵卷呀,這簡直是殺人金牌嘛。
還有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也發了鐵券,那些拿到鐵券的人到底如何了呢,明太祖朱元璋也是發鐵券發的最多的皇帝之一了,基本上從他手裡拿到丹書鐵卷的那些人(丞相李善長等人)都沒得到善終,皇帝說話竟然也不算數了呢?
真能免死的金牌宋太祖在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從柴氏孤兒寡母手中奪取了政權,他便賜給柴氏一面丹書鐵券,柴氏一門也的確儲存了家門,謀得了富貴。宋太祖趙匡胤的德政不僅僅於此,他還給天下的讀書人都頒了一面丹書鐵券,留下遺訓“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所以說,若是出生在宋代,丹書鐵券還是有用的。
-
8 # 香姐逛歷史
而在五代十國的時候“丹書鐵券”才真正有了免除一死的功能,那個時候皇帝覺得與其賞賜一些土地,一些關於金銀財寶,還不如賞賜一個鐵塊還有一個虛無縹緲的保障,雖然給你了“免死金牌”,到你死不死還是皇帝說了算。
古代真的有免死金牌嗎?事實證明是有的!在趙匡胤建立大宋後,頒發了一塊免死金牌,以此來保證柴氏後人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他說到了,也真正的做到了。柴宗訓不再是皇帝,而是做了一個閒散的王爺,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在他死後,趙匡胤舉行了全國的“哀悼”,並且進行追封,也將其兒子封為鄭國公。
最能印證這一塊免死金牌價值的就是“烏臺詩案”。宋神宗發起變法,但是蘇東坡並不看好,在詩歌中對這一次變法進行了批判。這種做法直接將宋神宗和大臣們激怒,支援變法的大臣們要求將蘇東坡處死。好在宋神宗及時清醒過來,想到了趙匡胤賜予讀書人的免死金牌,不得不寬大處理。
這一次,蘇東坡並沒有性命之憂,但是卻被貶官,過上了自由的生活。在這裡,他寫下了多篇千古名作,並且流傳到今天。天子說的話都是金玉良言,不可更改的。因此,古代的皇帝為了籠絡或者獎賞大臣,會頒發“鐵劵”,也就是“免死金牌”,可以減免一些處罰。
有人分析,古代的確有“免死金牌”,但是有些朝代令免死金牌的確起到了作用。比如宋朝,皇帝頒發的“鐵劵”有著很高的價值,不是還救了蘇東坡一命嗎?但是有些朝代將“免死金牌”當做了兒戲,在犒勞功臣的時候會隨便頒發一次,至於什麼時候用,有沒有用,解釋權都在皇帝的手裡。尤其到了漢朝,免死金牌的可信度很低,只是皇帝籠絡人心的一種方式而已。
那麼簡言之有將近二分之一拿到丹書鐵券的人,是有免死金牌也死於非命的,那麼那二分之一是善終。問題是你沒拿到丹書鐵券的人也不止二分之一可以善終,更有甚者這個後唐莊宗李存勖一生總共就發了三塊丹書鐵券,結果有兩個人呢,因為各種原因又被他殺了,第三個人實在看不下去幹脆別等你殺我,我來殺你吧,殺了李存勖取而代之。大家看到了吧,這哪叫什麼丹書鐵券,免死金牌呀,這簡直就是殺人金牌嘛!
那麼大家說了這個皇帝也太出爾反爾不要臉了吧,你都給人家免死金牌了怎麼還殺人啊?朱元璋很振振有詞的說了,給你丹書鐵券是給你了,但是說的很清楚,謀反的罪名可是不能免死的,所以所有他發了丹書鐵券的人,基本上都以謀反的罪名又被他殺掉了。
-
9 # 蝶兒飛1212
免死金牌應該就是個笑話吧,不知道古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這個其實古代皇帝拉攏人心的一種手段,就跟升官一樣,是一種賞賜,讓得到的大臣心裡感覺到與眾不同。但是如果大臣真的犯了事,把這個免死金牌拿出來的作用也不大,就算明面上不殺,暗地裡也是直接解決了。
-
10 # 聊史論今
免死金牌,乍一聽,威風無比,但實際上,它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榮譽的象徵而已,形式大於實際,作用實在是有限!
何為免死金牌?“免死金牌”實際上是一種民間通俗的說法,它正規的名稱應該叫"金書鐵券"或"丹書鐵券",是古代封建皇帝賜給大臣的一種鐵券,不一定是金的。
一旦皇帝決定要殺一個人,別說是對方手持一塊免死金牌,就是十塊、百塊都沒用,他只要隨便找個理由,說殺就殺了!君不見,明朝34位開國公侯爵,個個手持免死鐵券,可到頭來,得善終的又有幾個?
-
11 # 蜀郡小茶
漢高祖劉邦在統一全國時,斷斷續續地分封了7位異姓諸侯王,還給他們發了俗稱為“免死金牌”的丹書鐵券。在免死金牌上,劉邦莊嚴地承諾:“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
意思是說,即使到了黃河變成像衣帶一樣的小河,泰山變成只有磨刀石那麼大小,我所賜封的國土都永遠存在,一直遺傳到子孫後代。
然而,劉邦在穩固了統治地位後,馬上就開始收拾這些昔日為他打江山的異姓諸侯王了。7位異姓諸侯王殺了5個。最終,只有趙王張耳和長沙王吳芮僥倖善始善終。他們有什麼逃生祕訣嗎?有,那就是三個字:死得早。
所以,這哪裡是免死金牌,分明就是催命金牌。
-
12 # 夜談春秋肥星星
我是肥星星,我來回答。
關於免死金牌是皇帝對於有功之臣的獎賞,當你他或者他的後代違法犯罪時,可以免除死刑。當然謀朝篡位除外。
其實說到底,免死金牌只是皇帝對有功大臣的一種安撫,告訴他一種潛臺詞,不會兔死狗烹,也不會過河拆橋,會與他共享富貴,但是免死金牌真到用的時候就不是那麼好用了,基本上沒用的,皇帝想殺你,10塊免死金牌都沒用。因為這東西其實就是一種榮譽,一種心裡安撫,真當真了就會死得很慘了。
免死金牌歸統治者所有,最終解釋權當然是歸皇帝了。他說有用就有用,說沒用也就是一塊黃銅。
喜歡就關注吧!
回覆列表
免死金牌是皇上賜給有功之臣的。只要持有免死金牌,不管犯了什麼罪,都不會被處死。並且,免死金牌可以傳給後代。
免死金牌並不是電視上那種,一塊金光閃閃的牌子,上面寫著“免死”兩個字。
免死金牌最初的功能並沒有“免死”,並且,其名稱是叫做“丹書鐵券”。
漢高祖劉邦發明了“丹書鐵券”,是用來獎勵和他一起打天下的有功之臣的。持有“丹書鐵券”的人不僅僅可以過得銀兩和土地,並且可以獲得官職。
“丹書鐵券”開始擁有免死功能是在南北朝時期。宇文泰為了感謝在戰場上救過他一命的部下,而專門在賜予部下的“丹書鐵券”上寫下了“憑此證可以免去十次死罪”的字樣。
這可以說是一個發明,南北朝時期戰亂頻仍,很多大臣都求皇帝賜予他們一張免死的鐵券。皇帝也覺得無所謂。畢竟鐵券只是一塊鐵,比賜予田地和珠寶划算太多。
因此,到了隋唐的時候,擁有免死功能鐵券的人已經很多。只要和皇上親近就可以擁有鐵券。
而到了明朝的時候,朱元璋賜予了和他打天下的功臣們鐵券。一共是34人。鐵券可以免死罪3次,可以免去子孫死罪兩次。不過不包括謀反罪。在朱元璋心裡,這一群有功之臣已經沒什麼用處,並且還有可能會謀反。因此,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都被朱元璋以謀反罪殺死。
所以,看到這裡我們可以明白,鐵券只是一塊鐵,即便是擁有免死功能,但是如果皇上想要你死,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
清朝的時候出現了“御賜黃馬褂”。穿上之後就不會被治罪。皇帝會賞賜給有戰功的人,或者是身邊的僕人。
不過也沒什麼用。無論是鐵券,還是御賜黃馬褂,都是來自帝國擁有最高權利的統治者。活著還是死去,都由最高統治者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