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葉雜談

    這兩者不具有可比性。

    秦朝在統一六國前,已經經過了一兩百年的經營,然後南取巴蜀,這才具備了一統天下的實力。蜀漢顯然沒有這樣的實力。

    另外,秦面對的是關東六國,這六國之間齷齪不斷,給了秦連橫的機會。而三國時三足鼎立,外交關係沒有秦時那麼容易做文章。

    第三,時代進步性。秦時,無論政治還是外交,相比三國時期要幼稚,也就是好忽悠,到三國時,再想隨便忽悠已經不可能了。

  • 2 # 折緣

    有關中和沒有關中的區別很大啊。

    關中作為秦漢時期主要的產糧地區,不僅是國家經濟的保障,同時也是通往中原的要道,沒有關中作為基地,蜀地只會自困於一隅,對北面不能破光中入中原,對南面不能順長江直插建業而控江南。(長江上的荊州不奪取,幾乎很難沿江直下的。)

    秦國能夠統一六國,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秦國變法是經過了六代的時間才具備了完全征服六國的實力,而因為六國的存在,利益之間相互糾葛,給了秦國做大的機會,如果六國在秦國強大起來的時候,聯合攻略秦地而不內訌,就沒有後面什麼事情了、

    其二、秦國的經濟基礎已經與六國有了相當大的分別。秦國的耕戰政策,把整個國家的打造成了一臺龐大的機器,可以為它一直提供戰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其他六國卻不具備這樣的基礎,六國主要還是貴族政治,平民沒有什麼改變社會地位的渠道,一旦貴族勢力下的軍隊被消耗掉,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國力才能恢復過來,而秦國卻不會存在這麼大的問題,它只需要幾年的時間,就又能發動大規模軍隊展開軍事行動。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蜀國的情況。

    蜀國沒有關中這種已經開放了幾百年的地區,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以及統治難度都是很優秀的地區,而且地理位置向東就能輕易攻略中原,只要中原一下,那麼江南的吳國,真的就是砧板上的肉。

    所以丞相諸葛孔明竭盡全力地一直北伐,為的就是獲得關中地區,實現人口國力的大幅度增長,從而保住蜀國的社稷。當時的蜀地,真的不是一個好地方啊,開發程度雖然還算不錯,但因為東漢末年大亂,人口銳減,到蜀漢鼎盛時期,也就勉強達到了20萬戶的樣子,而魏國當時又130萬戶.......

    對於古代社會而言,人口真的是制約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根本問題、而蜀地又不如關中那樣沒有複雜的民族問題,治理起來當然不是那麼得心應手。而且蜀地這個地理位置怎麼說呢,別人想要打進來,可能需要花費大力氣,但自己想要打出去,也是一件積極困難的事情呀。

    看,歷史上在蜀地建立的政權,沒有一個能夠攻略中原的,大多都是安於逸樂,坐等別人來攻。

    光有蜀地,這就決定了蜀國很難有作為。

  • 3 # 芙湯德

    劉備的地盤是哭來的,秦國是幹出來的,有可比性?你看到一群不穿戰甲計程車兵,腰間憋的全是腦袋,你不怕?不統一天下都難?

  • 4 # 講理沒用咱就幹

    秦奮六世之餘烈,?幾代人為一統天下矢志不移。

    蜀雖有猛將良相,奈何兩代君 私心太重

    不以國為重。故此而!

  • 5 # 每日曆史百科

    用《過秦論》裡的話來說就是,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

    說的詳細些是商鞅變法給了秦國可以和齊、楚掰手腕的基礎。

    連橫給了秦國穩步擴大優勢的機會。

    但真正殺死列國的,其實是秦昭襄王后期的攻韓-長平-邯鄲-吳城系列戰爭的迷之操作。

    上述戰爭促成了南韓的徹底垮掉和趙國的暫時疲軟,最終促成了魏安釐王晚期虛妄的霸權。與此同時,秦昭襄王在一系列失敗之後居然還瞎招搖,也致使在這一時期的魏楚聯盟牢不可破。

    當是時,魏楚非常和平地瓜分了泗上,開始對齊國磨刀霍霍(魏取平陸——齊國五都之一,楚遷都巨陽)。至此,齊國徹底退出縱方活動,進入絕對中立。

    在秦莊襄王時期,秦國在外交上已僅有燕國一個突破口,可隨後就被魏國輕蔑地掐滅。在河外之戰,秦軍在列國的聯合打擊下一瀉千里。

    但不得不說,秦莊襄王此時的思維是明知的,他直接放棄了函谷關外的全部領土,告訴列國——秦國真不行了,你們放心大膽地互相兼併吧!

    幾乎在一剎那間,魏國就啟動了吞韓計劃,魏軍在一番折騰後攻破管城(今鄭州),韓都新鄭隨時有可能面臨兵臨城下的窘境。

    魏安釐王的瘋狂野心促成了魏楚火併。

    與此同時,趙孝成王抓住了這次機會大肆兼併胡地,終於迴歸的強國之列,然後迫不及待地聯合秦國向魏安釐王發起挑戰。

    東方僅剩的三強開始火併,所幸的是,這三條老狐狸好歹還知道分寸。

    但在趙孝成王、魏安釐王、楚考烈王集中逝世的時候,三個新繼位者明顯羽翼尚未豐滿。

    而他們面對的對手則過於強悍。

    魏安釐王和信陵君死後的第二年,秦軍打穿魏國,絕縱親之腰。至此,韓、魏已退出抗秦的行列。

    趙、楚進行了一次莫名其妙的反撲,面對近在咫尺的威脅——秦東郡——置之不理,反倒千里迢迢地去攻擊咸陽和函谷關,導致最後一次合縱無功而返。

    趙悼襄王在恐懼中更瘋狂地攻燕,企圖擴充一下自己的實力,導致燕國徹底退出了縱方。

    秦國最終撕掉連橫的偽裝,一刀捅向了趙國的後腰。

    至此,縱親之腰徹底被切斷。

    大勢已去已經昭然若揭。列國的官僚開始向秦國的間諜網集體變節。

    此時,列國已再無還手的餘地。

    公元前230年,秦滅韓,無一國有任何動作。

    公元前225年,秦圍大梁長達三個月之久,齊、楚仍陷入了沉默。

    如果用高度概括的話,秦滅六國的真正原因在於“勢”。

    歷代秦伯、秦王或明或昏的規劃下,促成了最終的“勢”,而秦始皇則牢牢地把它把握在手裡,絕不再給列國任何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京和梅德韋傑夫相比,奧巴馬是“更喜歡”梅德韋傑夫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