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事國事天下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還沒有正確樹立,在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偏差和錯誤。這就猶如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什麼,白紙上就會呈現什麼。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作為父母,要對孩子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引導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早日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材。這就像是種一棵樹,我們要給小樹澆水、施肥、除草、掰掉旁叉子,小樹才能夠健康成長,最後成為一顆參天大樹。

    家長不是聖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失誤。當發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後,家長是不應該對孩子隱瞞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的。把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告訴孩子,並且及時地改掉自己的缺點,糾正自己的錯誤,給孩子做好表率。這樣,孩子就會在以後的生活中儘量地避免類似的缺點和錯誤,少走彎路。

    孩子一旦有缺點和錯誤,家長既不能掩蓋、放任自流、縱容,也不能過分誇大、四處宣揚、給孩子思想上造成壓力。要是那樣的話,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容易出現破罐子破摔的頹廢行為。對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家長一要包容,二要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三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四要給孩子一定的激勵、鼓勵,幫助孩子改掉缺點,改正錯誤,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 2 # 番茄的二花娘

    我深有體會這個感覺,也是要看父母的人,我媽媽從來都是對她的孩子沒有好話說,而且喜歡說別人孩子的好,其實這點很是讓孩子很不舒服,因為這樣真的很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裡,我媽三兄妹也是因為這樣導致性格內向,一遇到有事情也不會跟父母說,從來也不提及自己的內心感受,其實父母當然知道自己的不是,但是他們不會提,因為他們覺得他們是長輩,我們要做的是從我們原生家庭找到問題,為以後我們的孩子創造更好的環境,畢竟父母的思想已經很牢固了,不可能改變了。

  • 3 # 三尺講臺畫巨集圖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包括我們的父母,怎麼可能不犯錯呢?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犯錯了,嚴重者是知錯卻不改。你說的這個現象,在我們現實中見得太多了,家長為了顧及自己的面子,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所以即使錯了也不會在孩子面前低頭的。這種怪相被太多的人默認了,大家都習以為常,卻沒有認識到長久這樣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不良影響。

    孩提時,孩子會絕對服從父母,因為在還沒有辨別是非能力的他們眼裡,父母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對的。可當他們踏進幼兒園,在老師的引導教育下,漸漸有了一些判斷意識,如知道了有錯就改還是好孩子,做人要誠實守信等。一旦在家中發現自己的父母有了過錯卻表現得很平常,像沒事一樣時,他們就會反感。此時,本想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的父母反而降低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面對父母對他的教育常常會持牴觸情緒,甚至是產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喜歡嘮叨的父母,總是刻意反覆地提及孩子的不足,這時的孩子就會出現頂嘴反抗的現象。這能怪孩子嗎?

    所以,父母要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並非易事,首要的是讓孩子信服你,樂意聽你的話。犯錯又怎麼了,只要自己在孩子面前能放下身段承認一下,收穫的將是孩子對你的仰視。一旦孩子犯錯了也不要大驚小怪,過分宣揚,讓孩子失去顏面,畢竟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只要幫助其指出來並協助改正,天空依舊會一片晴朗的。

    但願父母與孩子永遠和諧相處,彼此信任與尊重!

  • 4 # 教子育兒那些事兒

    題主好,看到你的這個問題,我猜測,你一定受了很多委屈。

    想都能想到當父母在別人面前提出你的缺點時,你的內心是多麼的沮喪,但是這份受傷的感覺,你又沒辦法讓父母知道。

    父母為什麼不提自己的過錯?

    你指的父母的過錯,我不具體指的是什麼?打個比方,比如說,孩子心裡想著八點鐘做作業,但是父母沒到八點就開始去催孩子,認為孩子不主動學習。這時候你可能認為他們不理解你。你認為的父母的“錯”,就是他們對你的不信任,但是這時候他們自己清楚嗎?

    他們清楚他們誤解了他們的 孩子嗎?不一定。如果父母知道自己怎麼做是錯的,那麼他也一定知道自己怎麼做是對的。

    可以說,所謂的“錯”,只是父母的一種無意識。

    他們為什麼宣揚孩子的錯?

    很多父母都喜歡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的不好,如何如何讓人操心。一來,他們想用這種方式表示謙卑,二來,他們想博得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你看我帶孩子多不容易啊,即使孩子這麼不盡如人意,但我也沒有放棄他。我多了不起,你趕緊誇誇我吧,趕緊體諒一下我吧。

    這是父母 潛意識裡的東西,他們自己也意識不到。這種情況下,他們其實只是小時候沒有被滿足的被同情、被理解的渴望,希望在朋友身上尋找罷了。

    這種情況下,你能做出的選擇是什麼?

    父母的改變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做的是什麼?是不是可以嘗試著和父母溝通,把他們帶給我的憤怒、不滿,用語言表達出來,同時也表達對父母的信心和希望?

    還可以做些什麼呢?你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根據自己的情況,整合下,在父母不改變的前提下,你自己能做些什麼。

  • 5 # 春之聲1953

    首先孩子沒有尊重自己的親身父母,父母藉此反駁也是正常的。任何一個家庭的孩子都應尊重自己的父母,這才是懂得感恩的兒女!

  • 6 # 媽盟洞見

    很多自戀的父母都這德行,自己做的千對萬對,強勢的成為孩子的代言人,要求孩子服從,其實只是滿足他們方便管理的內心,這種父母既無能,又容易誤導孩子,因為他們本身就存在嚴重錯誤的是非觀,以自己為中心,要孩子繞著自己轉,不給孩子發展的空間和自由,不培養孩子真實理解世界的能力,到頭來,孩子怎麼辦,從父母那裡學來的全是自以為是,但是孩子百口莫辯,無辜得要死,如果說,一個孩子長大後成為社會的棄兒,這其中,父母要負上一大半的責任,另外一小半要歸結於他們糟糕的遺傳基因。

  • 7 # 秋黎vlog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有一些親身經歷過。

    我老媽也是喜歡在七大姑八大姨面前,揭我的短。後來我也跟老媽溝通過,之後就很少發生了。

    以下是我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 8 # 滿雪兒呀

    著名哲學家洛克曾說過:“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

    孩子也是有尊嚴的,父母大庭廣眾之下的批評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造成性格內向和產生敵對心理。

    好的教育方式離不開父母對孩子的瞭解和尊重,可以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裡特徵對他們進行積極的引導。比如:

    •批評與教育相結合

    •給孩子申訴的機會

    孩子是父母的影印版,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對外不宣揚自己的過錯,也要做到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善意的批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勤勞能發大財,那滿大街都是百萬富翁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