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醫生0369
-
2 # 悠然創作
朱熹是南宋時期的著名學者,曾提出了一整套算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祖籍是古徽州婺源人。他的著作非常豐富,主要有《周易本義》、《四書章句集註》、《晦庵先生文集》、《朱子語類》等。
單從學術淵源上來看,朱熹繼承了二程和佛教、道教的思想,提出了“理”和“氣”的關係理論。如:“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是“生物之本”,氣是“生物之具”。這其實就是說:天地萬物的生成要有理,也要有氣,理是生萬物的本源,氣是構成萬物的材料。
他認為理是“超然於萬有之上,廣大無邊”,即充塞於整個宇宙,無處不在。具體與封建倫理聯絡起來,就是“仁、義、禮、智”,這是永恆不變的。
他認為氣則為“金、木、水、火”,是構成萬物的材料,“五行陰陽七者滾合,便是生物底材料”。理和氣的關係,也就是指精神和物質的關係。理在先,氣在後,理生氣。很明確的表達了朱熹的哲學思想。這要比後來的物質不滅理論要早得多!
在日月星辰、地球的生與滅,也有他自己的觀點和理論,在當時的生產力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對天文也是有貢獻的。
在認識理論方面,朱熹有自己的知和行的論述關係。提出:知先於行,行重於知,知行為一。即:“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其實這本意就是教導人們遵循封建的倫理道德,即按“仁義禮智”學說去做。歷史觀點來看,自是有其積極的作用。
不僅如此,朱熹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的主張,主要包括:1,主張富國強兵,抵抗金兵的侵擾,反對屈辱求和;2,主張按人口分田,發展農業生產,改善人民生活,以緩和當時尖銳的階級矛盾;3,主張推行“社倉”制度,對農民辦理救濟,防止被豪強地主的高利貸敲詐剝削。這些主張和措施在當時同樣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編在一起,稱為我們如今都耳熟能詳的“四書”,並做了註釋,這便是朱熹的《四書集註》,稱為了後來知識分子必讀教科書,他的釋注就是標準答案,程朱理學更是成為封建社會官方的御用哲學,稱為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
朱熹的思想和理論註定會有當時的侷限性,會有時代的烙印,不能簡單的用今天的思想意識進行衡量,無論如何,朱熹不失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和文學家。其所撰著的《詩集傳》和《楚辭集註》更是對賦、對比、明暢、闡述,文筆了得,很有可取之處。
-
3 # 馬上皇
謝謝邀請!朱熹是儒家道統的繼承人,是新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之一,是《程朱理學》的靈魂人物。他重新編輯《四書》,註釋《五經》。整理《三綱五常》,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其中的信:是朱熹繼董仲舒罷拙百家,獨尊儒術之後,給加上的。他還給女性治定了《三從四德》,三從: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喪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程朱理學主張:存天理,滅人慾,格物,致知,是客觀的唯心主義。陸王心學主張:吾心即宇宙,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是主觀的唯心主義。朱熹對儒家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4 # 桂本坤
朱熹是封建時期的沒落文人。是典型的儒家代表。是孔孟之道的孝子賢孫。他舉行了幾次“換湯不換藥”的改良主張,但屢屢失敗。——他的主張沒能逃脫“保守”者的怪圈。也沒擺脫自己的厄運,但他“痛不改悔”,屢敗屢“言”,最後淪為庶民。
他一是,忠貞不渝,但不能做官。無政治才能。第二,他滿腹四書五經經倫,只能善於教書、講學。他對“文字、詞彙”,略有貢獻。第三,他的“三崇四德”,對人的品質教育亦有些意義。第四,他算是被歷史淘汰的一位“文化”名人。但不包括他的“言論、觀點”!
-
5 # 自覺而樂之
有所耳聞,不很熟悉。感覺很像毛澤東主席說得那種“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典型代表人物,也很像禪宗裡的“神秀”那種人。我理解他是一位優秀的學者,才氣過人,但不能算是真儒者,更不能算是道者。他沒有領悟儒家及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學之真諦。他“刻舟求劍”的理論學說,誤導了之後眾多的文人學士,為之後華夏製造無數的“偽君子”奠定了雄厚的理論基礎。
-
6 # 五十老虎
[作揖][作揖]!謝謝您的邀請!據說朱熹是號召所有女人在家時要服從父親,出嫁後要絕對服從丈夫,丈夫歿了必須要服從兒子的儒家!聽老人說他最先倡導女子無才便是德,還號召女孩子纏三寸“金蓮”小腳兒,自己也喜歡娶小腳兒女人當夫人!他的思想很利害,一直傳到中華民間!不知道這點兒瞭解對不對呢?[what][what]!
-
7 # 趙教授備用
程,朱在宋後,因大力鼓吹孔孟之道,被捧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儒。
過去對朱熹的批判,舖天蓋地,幾乎一無是處。認為他是封建統治者的忠孝走狗。
可是真實的朱熹並不是這麼回事。
朱熹思想主要是孟子思想:君為輕,民為重。他忠心保皇,但又為民仲冤。
他動員和批評皇帝,要施仁政,懲貪官,以民為本,讓人民富裕,反對大地主搶奪農民財產。並反對投降,抗擊金朝的入侵。
儘管他學滿天下,譽滿天下,總共才做了九年官,七八次被罷免,最短的一次才當四十七天官。
回覆列表
宋代理學家雖評擊佛、道為己任,但又不得不吸取大量佛、道思想 。原因在於,“入世”的儒學以解答現實的倫理、政治問題見長,而佛、道則善於討論宇宙本原等哲學問題,在理論思維的層次上,儒學明顯處於下風。理學家必須吸收佛、道的思想成果,對儒學加以創新改造,才能在更為概括、更為抽象的理論高度與佛、道進行論辯、對抗。所以,宋代理學家多精通佛、道之學。後入形容理學為“儒表佛裡”之學,可為一語中的。
宋代理學在新的哲學基礎上重建了傳統的禮治秩序。理學家在人倫關係中強制注入以“理”為依據的尊卑名分,使“禮”的權威性和普遍必然性在更高的層次上得到確認。其“明天理,滅人慾”的說教,無疑是對個體獨立、自由的嚴重束縛。在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明清時代,其負面作用尤為明顯。不過,理學在道德自覺的基礎上努力建樹理想的人格,也不乏積極意義,中華民族塑造成獨特的文化性格——重氣節、重道德、富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顯然受到理學的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