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辭北南下
-
2 # 曉丹145217536
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飢。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獨介子推不願受賞,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
躲避山裡,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於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禁火與改火之間有間隔的時間,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說法。
而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裡,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目的是讓自己的兒子繼位,最後太子被逼自殺身亡。
申生死後,他的弟弟重耳受盡屈辱,四處流亡。原來跟著他一起逃命的臣子,都已各奔出路,追隨他的只剩下幾個忠心耿耿的大臣,介子推是其中之一。
一次重耳餓昏了,重耳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熟了給他吃。十九年之後,重耳做了君主,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做了君主之後,封賞了跟他一起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獨忘了介子推。直到有人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才猛然憶起,於是派人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珍藏起來,下令將介子推母子厚葬在燒焦的柳樹下,並在山上建了祠堂。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還規定在這一天要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晉文公帶領群臣上山祭奠介子推,到墳前發現柳樹復活,於是賜名為清明柳,這一天也被稱為清明節。
從此以後,寒食,清明得到了百姓的重視。寒食這一天,家家禁忌菸火,只吃寒食。北方主要以棗餅、麥糕為主,南方則多吃糯米糖藕。每逢清明人們都喜好把柳條插在房前屋後,併到陵園祭祀亡故的先人。